创新“1+3+4”模式,以家庭“微治理” 助力社会“大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沂源县妇联立足家庭小切口,以“家庭家教家风”为抓手,创新“1+3+4”模式,将婚姻家庭“微治理”嵌入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家庭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融共进”, 以家庭“小细胞”汇聚基层社会治理“大能量”,为高品质平安沂源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贡献家力量。
一个中心“全周期”护航
成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组建婚姻家庭辅导志愿服务队,创新“三思三服务,一网一回访”工作法,线上线下联动,全周期做好婚前辅导、婚姻中矛盾调处、离婚前劝和调解跟踪服务、婚姻家庭价值观宣传等服务,为婚姻家庭幸福筑起一道坚强防线。自成立以来,先后对1012对新人进行新婚辅导,接待欲离婚夫妻3081对,劝和858对,劝和率达27.8%。N个站点“家门口”服务。积极推动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向基层延伸,在12个镇办各个村居、社区建立“暖心圆家”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站、妇女维权服务站、齐心护航心理援助站等N个服务站点,发挥齐心护航服务队、婚调服务队、妇联执委、网格员等作用,把心理咨询、矛盾调解、婚姻辅导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今日头条、百度、腾讯新闻以《“家门口”高效解纷 为家庭“幸福护航”》为题进行专题报道。多个部门“集成式”助力。充分发挥妇儿工委成员单位职责,构建部门协同联动家庭工作格局。积极与教体局联合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与公安局协同构建反家暴工作机制,与法院联合建立婚姻家事纠纷调解室,与司法局联合成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与检察院共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等等,以各部门全方位服务护航婚姻家庭幸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联动“三个机制”助家事调解,“小切口”开辟基层共治“新路径”
注重源头预防,通过双向联动、积分制管理、妇女议事等机制,将家庭矛盾隐患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凝聚起家家参与的全域实践力量,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创新反家暴双向联动处置机制。聚焦“前端预防排查、中端联调联解、末端优化服务”,创新“1+2+5”工作模式(1个双向联动机制+镇办派出所和村、社区两级反家暴双向联动工作室+五色家庭工作法),发挥公安、妇联协同联动作用,以工作室为平台,联手为家暴受害人提供实质性帮助。大力推行“五色”家庭工作法,一户一档、一户一定色,通过妇联执委与基层网格治理联网,建立分类走访、分类管理、分级调处服务机制,尽可能地将矛盾隐患前端处置,筑牢社会稳定的基石。实行积分激励机制。率先在全市实行“美家超市”积分激励机制,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将“美在家庭”、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社会治理等纳入积分范围,实施“1+1+N”工作模式(党建引领十“美家超市”十N项工作),推动建成“美家超市”467家,实现村村有超市,以家庭为单位量化赋分,兑换奖惩,激发群众参与和谐共治的浓厚兴趣、动力活力,以小切口助推乡村大治理。做强妇女议事制度。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和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建成妇女议事会467个,打造“巾帼花开”妇女议事品牌,突出“议”“访”“帮”三个方面,“议”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文明新风,“访”社情民意、村居舆情,“帮”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建立议事上报和反馈机制,将所“议”事项形成闭环,畅通了妇女诉求表达渠道的“最后一公里”,让妇女成为基层治理的推动者、践行者,释放和谐共治“她能量”。
坚持“四位一体”筑家庭文明,“多元化”共享基层治理“新成果”
充分发挥妇女在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中的独特作用,深化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内外兼修建设好家庭。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寻找活动,倡树各类家庭典型2420个、好婆媳3720名,推出市级以上家庭典型124个。持续推进“美在家庭”建设,打造“美在家庭”示范村196个,选树标兵户2.5万户,精品庭院1200户,“户户清洁、家家和美”在基层蔚然成风。立德树人涵养好家教。实施母亲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服务基地的作用,整合各类资源,线上线下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巡讲、家长沙龙和亲子活动等200余场,提升广大家长的家教水平,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崇德向善培育好家风。联合县纪委监委,项目化推进家风建设,推进家风家训进庭院,开展“一封家书说家风”“家风‧家训‧家的故事”征集、家风情景剧编排以及“传承好家风 争当廉内助”等家风宣讲200余场,为清廉村居建设注入家力量。多维度倡树移风易俗,举办网上集体婚礼、鞭炮换福袋等活动400余场,引导家庭践行美德新风,让文明正气更充盈、欢歌笑语满城乡。精准化做好家庭服务。着眼广大家庭急难愁盼,建设村(社区)妇女儿童家园31处;救助低收入两癌妇女513人,发放救助金188.8元;实施女性安康工程,为4.5万余名妇女送去22亿元的健康保障;做实“爱心妈妈”“巾帼暖冬行”“齐鲁润春蕾”“点亮微心愿”等关爱项目,为2200余名妇女和儿童送去价值116万余元的物资,以妇联组织的精准服务,提升家庭生活品质,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的民生根基。
编辑:鲁景
校对:杨天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