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力量丨成人礼,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访“家和事兴”成人礼策划主理人罗海杰

2025-06-21 22:37:35 阅读量:

2025-06-21 22:37:35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成人礼这一传统仪式正逐渐被淡化,但“家和事兴”成人礼策划主理人罗海杰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心理学、家庭关系和成长责任融入其中,赋予成人礼新的生命力。她不仅是一位创业者,更是一位青少年成长的引导者。本次访谈,我们将对话罗海杰,了解她如何在这一小众赛道中开辟出独特的商业模式。

  广电V视:在您看来,“成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罗海杰:成人不是简单的年龄数字,而是心理上的“独立授权”。我们常设计一个“钥匙环节”:父母将家门钥匙交给孩子,同时附上一封信,写着“从此你拥有回家的权利,也承担不回家的自由”。有位父亲在信里加了一句“冰箱第三格永远有你爱的酸奶”,孩子当场泪崩。真正的成人,是懂得自由与责任的天平如何摆放——能深夜独自去医院挂号,也会记得给父母生日订一束花……数据显示,经过成人礼的青少年,3年内重大人生决策(如选专业、就业)与父母冲突率降低47%,这正是“成人”的社会学意义。

  广电V视:为什么很多家庭并不重视孩子的成人礼?

  罗海杰: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认知偏差、文化断层和实用主义思维。首先,许多家长认为“成人”是自然过程,法律上18岁自动生效,何必额外强调?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仪式感能强化身份认同,缺乏明确过渡可能让青少年对“责任”概念模糊;其次,现代家庭受西方文化影响,更关注生日派对、毕业典礼,而传统冠礼、笄礼逐渐被遗忘。我们调研发现,70%的家长认为“成人礼就是吃顿饭”,而非成长教育的机会;最后,社会节奏加快,家长更关注“实用”目标——高考、就业,成人礼被视为“可有可无的消费”。但事实上,一场精心设计的成人礼能缓解青春期亲子冲突,甚至影响孩子未来的决策方式。我们正在努力改变这种观念,比如推出“轻量化”家庭DIY成人礼指南,让家长意识到——仪式不是形式,而是成长的“心理开关”。

  广电V视:您为何选择用“家和事兴”作为你成人礼的品牌?

  罗海杰:首先,“家和”代表家庭和谐。很多青少年在18岁时面临与父母的冲突,渴望独立却又依赖家庭。成人礼不该只是年轻人的独角戏,而应成为亲子沟通的桥梁。比如我们设计的“家书仪式”,让父母与孩子互换信件,化解误解,强化情感纽带;其次,“事兴”象征事业与人生的顺利启程。成人不仅是年龄数字的变化,更是责任与能力的觉醒。我们通过“责任宣言”、“未来规划”等环节,帮助年轻人建立目标感;最后,这个名字传递了一种价值观——个人成长与家庭幸福密不可分。我们见过太多孩子成年后与父母疏远,或因缺乏引导而迷茫。而“家和事兴”希望提醒每个家庭:真正的成人,是学会在独立与亲情间找到平衡。

  广电V视:我们策划成人礼有何优势?

  罗海杰:“家和事兴”通过“心理学+仪式感+家庭关系”重塑,让这一仪式成为孩子成长的“心理锚点”。我们区别于传统成人礼策划的关键,在于深度融入青少年心理学。改善青春期亲子沟通,80%的家庭反馈关系明显提升;其次,模块化定制,采用“传统骨架+创新血肉”的模块化设计,保留冠礼、笄礼的庄重感,但内容可个性化。比如,音乐少年的成人礼以“交响乐指挥”为主题,公益爱好者则在志愿服务中完成宣誓。通过成人礼,我们会重塑家庭关系,设计“角色转换”环节,通过仪式感强化“责任传递”。

  真正的成年,是家庭共同成长的起点。最近,我们正与学校合作,将成人礼纳入“生涯规划课”,并开发线上家庭成长课程,让社会重新认识:成人礼不是奢侈消费,而是成长必修课。

  广电V视:您做了这么多场成人礼,孩子们反馈如何?

  罗海杰:成人礼在孩子中反响颇佳,尤其是在情感教育、责任唤醒和仪式感的呈现方面效果显著。许多孩子在成人礼上与家族之间增加了链接,使其更多的了解了自己家族的家风家训,这种形式也让孩子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关爱和家族兴旺的重要性,增强了家庭情感纽带。孩子们普遍感受到的是,成年不仅意味着自由,更意味着责任担当和义务。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制作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