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党员讲故事|我立了一等功

齐点淄博 2021-04-09 21:21:40 阅读量:

2021-04-09 21:21:40

 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历时最长、参战人员最多、战斗最激烈的一场战役。为了解放太原城,无数解放军战士浴血奋战,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李仲会就是这其中的一名。

李仲会,男,1929年出生,1948年8月参加革命,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太原战役中,李仲会冒着生命危险独自炸掉了敌人的碉堡,被记一等功。

1949年3月,初春的太原城笼罩在战争的硝烟之中,太原城下,解放军三个兵团三十二万余人包围了城内的十余万国民党守军。3月28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62师炮342团战士李仲会随部队在太原城下集结,一项艰巨的任务正等待着第一次参加战斗的他去完成。

李仲会

我们这个部队进去后在东山上,太原市东山。东山不和咱们这里的山一样,这个山是土的,虽然叫山但是都是土。(阎锡山)的部队从山底下打了一些洞当这个堡垒群,他的装备很好,有机枪、冲锋枪。

这个时候,阎锡山的主力部队已基本被歼灭,剩下的一部分人蜷缩在太原城和周边地区,这些残兵依托险要的地形和坚固的防守对太原城进行着死守。李仲会所在的部队在进攻时,被一个碉堡挡住了去路。

李仲会

我们的部队非要从这个过去不行,但是碉堡可挡住了。上级任务就是你们这个连把这个碉堡炸掉,就完成任务了。这个碉堡里面是重机枪,架着重机枪,好几挺重机枪,还有轻机枪。因为这个碉堡很大。

太原城位于晋中盆地北部,地势起伏,易守难攻,再加上阎锡山集团的长期经营,太原城形成了碉堡与壕沟、暗道相结合的环形防御体系。眼看大部队发起总攻的时间就要到了,这时,李仲会所在的部队决定再难也要打通进攻通道,为大部队攻下太原城争取时间。

李仲会

我们那个班里一共是四个组,我们是第一组。第一组里面有三个人,那时候我才十几岁,很年轻。你们这个小组完成任务,那我们这个组里,数着我最小,年纪也小,个子也矮,一个山东人一个河南人,他们个子大,挺高,比我年纪也大,都二十九、三十多岁。和我说:“小李子,你在(队伍)后面。”好啊,我就在后面,三个人隔得一两米远。

战斗很快打响了,敌人的炮火异常凶猛,李仲会和两名战友冒着敌人的弹雨匍匐前进。因为李仲会年龄最小,两名战友非常照顾他,让他在队伍的最后面,正当他们匍匐前进的时候,李仲会突然发现前面的战友趴在地上不动了,刚开始他以为是战友在躲避子弹,但是几分钟过去了,战友依然趴在那里。

李仲会

他说我不行了,他说打着腿了,他停下了。还有我们两个,那个(战友)说,小李子,我来。我们一个人带四个手榴弹,拿着炸药包,听着敌人的机枪“哗”的一声,可能是打了一梭子,枪声一停,我说怎么着了,他姓张啊,我说老张啊,叫不叫地不答应了。

两名队友相继伤亡,三人的爆破组只剩下李仲会自己了。这时,李仲会迅速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十米、九米、八米,离敌人的碉堡越来越近了。此时的李仲会已经完全把生死抛在了脑后,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爬到碉堡底下,炸掉它为战友报仇。

李仲会

我就爬着,连滚带爬地,离着三四米距离,(战友)不动弹了,我就拿过炸药包来,带着这么长的棍子,用来在墙上顶着或者竖着,我就夹着炸药包,连爬带滚地,还有十几米就到敌人碉堡跟前了,终于到了(碉堡)跟前,别看敌人那么多机枪朝外面打,离的它近了,离四五米距离,就没办法了,枪拐不出来了。

敌人碉堡猛烈的火力,依然压制着我军进攻的道路,战友们在焦急地等待着李仲会炸掉敌人的碉堡,作为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新兵,李仲会能独自完成任务吗?

李仲会

我就爬到(碉堡)底下,把炸药包竖在碉堡底下,两个枪眼离着可能有一米多远,在这个中间,一到(碉堡)底下,敌人没办法了,打不着我了,我就把炸药竖在(碉堡)底下,摸出火柴来,两三根火柴在一起,也是怕不保险,我摁着火柴盒,看着一冒烟,我知道保险了,自己心里说这次保险了,我就连滚带爬地跑出来。

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毁,李仲会冒着生命的危险为部队打通了前进的道路。伴随着嘹亮的冲锋号,部队很快消灭了残余的敌人,为大部队进攻太原城创造了条件。

李仲会

轰隆一下就响了,响了以后部队就上来了。部队上来之后,班长大喊:“小李子,你还活着吗?”我说:“班长,部队上来了吗?”“上来了,快走吧,给你这个枪”,他就把枪给了我。

这时,李仲会刚满19岁。因为圆满完成了任务,李仲会被授予一等功。后来,李仲会又跟随部队踏上了解放大西北的征程。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老人对那段历史的记忆依然清晰,仿佛时光从未流逝,炸碉堡的经历已经成为老人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拍摄时间:2014-2015年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