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难毕业季”遇上“淄博诚意”——淄博人社“两路并进”赴济南、青岛引才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5月31日至6月2日,淄博市人社局带队市内优质企业“两路并进”,赴济南、青岛密集举办了5场线下“淄博-高校人才直通车”招引活动,发布161个岗位、需求1472人,畅通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推进招才工作走在前、开新局。
集团作战 招引“一体推进”
2022年,就业市场迎来“毕业大潮”,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76万人。毕业在即,淄博市抢抓疫情“窗口期”和毕业放假前求职“关键期”,高频次举办线下“淄博-高校人才直通车”活动,组织两队“人才招引团”分赴济南、青岛5所高校进行招聘,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我们企业‘单兵作战’进校招聘不现实,校招受到很大影响。”天辰齐翔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曹雷在青岛大学招聘现场忙碌着,“今年校招计划20人,这两天收到了10份简历,其中7个硕士,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从结果来看是超过预期的,跟着咱市里‘直通车’省心又高效。”
淄博人社采用“集团作战”的方式纾解用人单位“招聘难”难题,统一办理入校手续、精准锚定活动站点,组织了15家“四强”产业关键领域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前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4所高校现场招贤纳士,累计发布岗位61个,涵盖石油化工、机械、设计、工业自动化、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等行业领域。
与此同时,在济南,另一支淄博市“人才招引团”赴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展校招,组织了9家“新医药”产业企业和5家医院入场招聘,持续拓展高校毕业生招引渠道。
“我想找药物制剂研究员这方面的工作,今天招聘会好几家知名药企提供了这类岗位,薪资也比较理想。”马蕾是山东中医药大学药物化学专业应届研究生,与山东赫达集团达成就业意向并现场签约,“这家企业符合自己离家近、有发展的预期,能发挥自己专长,这是我比较看重的。”
扁平运作 服务“一链聚合”
引才是一项系统工程,淄博人社以整体思维将招聘会前、中、后期服务连成引才一条链,增强活动成效。
到校之前一周,持续通过学校门户网站、院系学生群等渠道发布招引政策、需求职位,介绍“淄博人才金政37条”等政策,让外地学子更加深入地了解淄博这座“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的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扩大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
招聘期间,召开了“中国海洋大学家乡学子座谈会”和“中国石油大学校地合作座谈会”,摸清实情、强化联系,进一步提高工作针对性。
“找工作的时候,我也对比过省内各地市的人才政策,咱们淄博的政策力度很大,城市底蕴也很深厚,交通发达。我已经和周村区一家单位签约了,这个月毕业后我就过去上班。”“我有项目想创业,淄博市有什么创业支持政策?”“虽然我是淄博人,但是对淄博的企业了解并不多。希望能利用寒暑假开展更长时间的实习,加深对企业的认识。”……11名中国海洋大学学子代表在座谈会上各抒己见,谈求职感受、谈职业规划、谈就业岗位、谈意见建议。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宏业认真倾听学子们的感受和建议,现场答疑释惑、介绍政策,并对接下来做好高校毕业生服务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前移服务关口,将引才的焦点从毕业年度扩展到整个求学阶段,草蛇灰线,伏脉于先;二要转变见习模式,将浮光掠影式参观转变为“沉浸式”体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延长时限,增加深度;三要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搭建平台促进企业与对口高校院系增进合作,提高美誉度,增强认同感,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淄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延伸触角 拓展“一维空间”
“同学,今天如果没有合适的岗位,可以扫码加入我们的‘毕业生服务群’。”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姜展向在场学生介绍到,“我们的服务专员已经与淄博市209家优质企业建立了联系,很多是行业内的头部企业、隐形冠军,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根据你的专业和求职意愿,推送给意向单位,群里也经常发布招聘信息,相信你很快就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在济南,现场招聘会还未正式开始,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已经帮助山东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专业闫彩月联系到了齐都药业招聘负责人,闫彩月此前在微信服务群表达了对齐都药业的就业意向。临近毕业,许多毕业生无法参加现场招聘,市人社局与校方就业部门积极沟通对接,建立专属服务微信群,为毕业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求职服务。
淄博市将参加招聘活动未达成就业意向的学生作为引才“蓄水池”,实行延伸服务、跟踪服务,竭尽全力扩大招引覆盖面。活动结束后,由服务专员持续跟进高校毕业生求职情况,筛选岗位、推送信息,为毕业生和企业双向“搭桥”,促进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已搭建起全国63家高校毕业生求职服务群和92个企业招聘群,周均提供服务80余次。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淄博市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早着手、快行动,抢抓毕业季的尾巴,近期通过“淄博-高校人才直通车”达成初步就业意向958个次。接下来,“直通车”还将开进更多城市和高校,共筑引才“同心圆”,以人才集聚裂变为城市转型升级蝶变赋能赋智。
通讯员 邢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