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罗庄区:巧缝“打春鸡” 新年味更浓
“我缝制了大半年,没想到让闺女一天时间就给卖完了!”说这话的是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王对河村的任振兰,她缝制的300多只“打春鸡”,在闺女张艳的朋友圈里卖得火爆,很多人还在纷纷预定。
任振兰在缝制“打春鸡”
按鲁南地区的风俗习惯,长辈们会在立春这一天给小孩子的帽子、衣袖缝上“打春鸡”,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如今,这种习俗在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让任振兰想不到的是,她缝制的这个“老物件”竟然这么受欢迎。
传统老手艺不能丢
手工缝制“打春鸡”是任振兰老人的拿手好活,她说自己12岁的时候,就成了妈妈的好帮手,纳鞋底、缝衣服,各种针线活就开始做了起来。20世纪80年代,任振兰出嫁后也是周围村庄的巧手人,绣枕头花、剪窗花她样样在行。
任振兰利用针头线脑,把废旧的小布头,巧变成五彩斑斓的“打春鸡”,谁看了都啧啧称赞。“俺从小跟俺娘学的缝‘打春鸡’。那个时候人人都会,现在缝制的人少了,俺觉得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不能丢。”任振兰今年68岁了,她说她每年不仅会给自己家的孩子缝制“打春鸡”,还会送给邻居和亲戚家的孩子。
给新生活添个吉祥
当地黄河大集的兴办,让任振兰觉得自己又有了用武之地。她想多缝一些“打春鸡”拿到年集上去卖,“不是卖多少钱的事,就想把这种传统传承下来,给咱们这新生活添个喜庆。”
任振兰把这些年积攒下的小布头儿找了出来,甚至把结婚时的嫁妆里一直没用过的一条床单,因为颜色鲜亮也让她剪了来做鸡身子,足足缝了300多只,儿子儿媳妇的车上她都给挂上。她家老头子看她缝了这一筐筐的“打春鸡”,对她说:“满大街都是洋玩意,谁要你这土玩意啊!”任振兰反驳说:“别看俺没文化、不识字,咱老百姓就想图个吉祥,现在生活好了,人更讲究!”
任振兰缝制的“打春鸡”
女儿支持妈妈,看着妈妈为了去卖“打春鸡”而做的货架子,她笑着说:“妈,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我帮你在网上卖!”
“打春鸡”的新创意
任振兰缝制“打春鸡”,不光按着老传统,她还琢磨新缝法。她把“打春鸡”的工艺进行了几次改良,第一个创新是改进缝制工艺:从传统的简单用方形布对折成三角当鸡身子,她还给打春鸡加了一对小翅膀,更形象了;第二个创新是单独缝制小鸡的嘴巴:传统手艺过于简化,鸡冠子和嘴巴一起剪出来,嘴巴软软的,容易变形,任振兰找来黄色的布料,通过剪、叠,用浆糊浆出来再晾晒,专做一个尖尖的黄嘴巴;第三个创新是把真鸡毛当小鸡尾巴:她在弟弟家的养鸡场里拾来一些好看的鸡羽毛,洗晒之后来做鸡尾巴,尾巴一翘,一只鸡活灵活现,不骄傲都不行。
任振兰缝制的“打春鸡”
细数了一下任振兰缝完一只“打春鸡”的工艺,总共有26道。任振兰做得用心,做得入迷,她的“打春鸡”一拿出来就成了“抢手宝贝”。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用新时代的需求创新民俗工艺,把传统的“打春鸡”缝出了火热的新年味,也让人们从中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发展潜力。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