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网民·在淄博 | “老陈”IP出圈记:以网络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本
在博山区八陡镇东顶村,有这样一位基层干部,他以网络为桥梁,以创新为动力,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化作生动实践,他就是东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勇。凭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互联网传播的敏锐洞察力,陈勇带领村民在网络世界闯出一片新天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好网民”的责任与担当。
陈勇分享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经验
东顶村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但在传统发展模式下,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八陡老街作为当地重要的文化载体,于2018年启动修缮,采取“联合社+合作社”模式,吸纳全镇17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统一入驻,开启了党建引领、共富共享的发展之路。然而,如何让更多人知晓八陡老街,成为摆在陈勇面前的一道难题。
陈勇在八陡老街接受采访
一是主动“触网”建团队。陈勇深知,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宣传是打开市场、吸引客流的关键。2024年11月,他毅然决定主动“触网”,以网络为突破口,为东顶村和八陡老街的发展寻找新机遇。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的方式,迅速组建起一支由近20名党员参加的网上宣传团队。这支团队中,既有熟悉网络操作的年轻党员,也有对家乡文化了如指掌的老党员,大家各司其职,各展所长。为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陈勇邀请专业MCN机构对团队成员进行短视频培训,从拍摄技巧到剪辑方法,从文案撰写到账号运营,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提升。经过努力,团队先后打造出“淄博博山东顶村支书(老陈)”“老郭拍摄”“隆裕水饺”“八陡老街”等12个特色账号,为后续的网络宣传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勇在八陡老街直播
二是视频“引流”提热度。账号有了,如何吸引流量成为新的挑战。陈勇决定塑造“老陈”这一网络IP,他充分利用自己村书记的身份标签,围绕乡村振兴、强村富民等主题,精心策划拍摄了“村村都有好项目”等39个乡村视频。这些视频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复杂的剧情,而是以朴实的镜头语言,真实记录了东顶村的发展变化、八陡老街的历史文化、村民的日常生活。视频中,陈勇亲自出镜,用亲切的方言讲述乡村故事,分享发展成果,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乡村魅力。这些视频在抖音、视频号两大平台发布后,迅速引发关注,3个月内涨粉4.1万人,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500万次。通过网络,东顶村和八陡老街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抖音账号“淄博博山东顶村支书(老陈)”直播现场
三是增加“话题”变销量。流量有了,如何将“流量”转化为“销量”,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是陈勇思考的重点。他创新推出“大锅菜”+定制公交等系列做法,着力打造“尝博山烩菜品人家烟火”的文化印记。“大锅菜”是博山的特色美食,承载着当地人的情感记忆,陈勇将其作为八陡老街的美食名片,通过网络宣传吸引游客前来品尝。同时,为解决游客的交通问题,他积极协调开通定制公交,方便游客出行。这些举措效果显著,八陡老街单日人流量达1.2万人次,热闹非凡。随着人流量的增加,老街的商业氛围日益浓厚,自开展网络宣传以来,八陡老街收入达到800余万元,共吸引全市160余家特色产品进驻,春节期间日营业额超25万元。曾经冷清的老街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的收入也大幅提高,真正实现了“流量”变“销量”,强村富民的目标。
游客排队等待领取免费大锅菜
陈勇的网络宣传行动,不仅为东顶村和八陡老街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传递了乡村振兴的正能量。他通过网络展示了乡村的美好风貌,让更多人了解到乡村的发展潜力,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乡村、走进乡村。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基层干部和村民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在陈勇的带领下,东顶村的网络宣传团队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网络宣传中来,共同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游客在八陡老街广场排队领取免费大锅菜
陈勇用实际行动证明,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敢于创新、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基层干部也能成为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者,乡村也能在网络世界绽放光彩。他的事迹是新时代“好网民”的生动写照,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游客在公交站点准备乘坐定制公交前往八陡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