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网民·在淄博 | 肖莉:数字时代的“文化货郎”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她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带领团队开通运营学校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创作发布正能量作品上千件。其中《论语》解读系列、家庭教育指导、环保实践、非遗花馍传承等优质内容多次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推送的“山东手造”等视频播最高播放量近20万;劳动实践、节日活动等多次被文明山东、文明淄博等媒体报道,全网累计阅读量几万。她用有温度、有深度的网络作品,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教育宣传工作者的奋进之歌。
打造新媒体矩阵,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先后开通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构建起覆盖图文、短视频、直播的全媒体传播矩阵。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新媒体矩阵建设,成功将校园宣传从单向传播升级为互动育人新生态,为新时代教育宣传工作提供了鲜活样本,既要做好传统教育的“传声筒”,更要当好网络育人的“路由器”。
深耕优质内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求,创新推出“论语解读”系列剧集,《论语·学而篇》15集并被学习强国刊载。以省级非遗项目“花馍”为切入点,开展传统文化创新传播,借助国潮之风,将朴素的馒头做出了更多新花样,清新淡雅、柿柿”如意、五彩缤纷等花馍图文被"学习强国推送,组织“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指导制作的“巧手做花馍 共享好食光”视频被学习强国刊播。推送到学习强国的“速写-熊猫”登上全国平台。
聚焦社会关切,传递教育正能量。针对疫情学生停课在家的焦虑,录制了心理健康微视频《疫情居家亲子关系紧张怎么办》在学习强国发布。针对“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焦虑,暑期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视频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受益家长累计近万人。
强化责任担当,守护清朗网络空间。完善学校网络宣传制度建设,牵头制定《校园新媒体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发布三审制度》等规范文件,建立舆情监测预警机制,深化网络素养教育,每学期开展“争做校园好网民”主题活动,培养全校师生成为网络文明志愿者。每年在各媒体、平台发布原创内容300余条。个人多次获评“周村区教体系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培养学校30余名教师,50余名家长成为新媒体人才从传统校园媒体到新媒体矩阵。
从单向传播到互动育人,从国学经典到家庭教育,从非遗传承到网络文明,肖莉老师始终以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宣传思想工作者的使命、好网民的责任,在网络空间持续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教育者的匠心从不止于校园围墙。她像一位数字时代的“文化货郎”,把知识的芬芳撒向网络原野;又如一盏“网络明灯”,用真诚与专业照亮无数屏幕后的心灵。这份坚守,正是新时代“中国好网民”最美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