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网民·在淄博 | 于明淄:织就成教育诗篇的"数字园丁"
在淄博文昌湖区的萌水中学,老师们不仅是教室里的引路人,更是网络世界的 “数字园丁”。面对乡村孩子接触网络资源有限、家长缺乏网络教育意识的现状,她用一根网线编织起知识与关爱的桥梁,成为 “好网民在淄博” 的生动缩影。
于明淄老师将班主任工作织就成教育诗篇的"数字园丁",用"小鱼的话匣子"公众号搭建起一座云端教育剧场,让每则成长故事都浸染着青草拔节的芬芳。
其中公众号文章“让垃圾桶成为智慧锦囊”记录了班级学生从垃圾桶引发的思考,公众号发表后,引发了家长和学校的一致好评。“当小伙子们遇到倔强的班主任”一文丰富记录了学生犯错改错反思的成长历程。
在这个被短视频碎片割裂的时代,于明淄老师用教育者的浪漫将数字平台耕耘成精神沃土。当其他班级的惩戒记录还停留在记事本时,她的公众号已建立起动态成长图谱:每篇推文下的家长互动区如同繁星闪烁的夜空,那些记录学生跌倒与重生的文章,最终都化作春泥滋养着更多年轻的生命。正如她在某次直播中说:"教育不是修剪枝桠的园艺剪,而是托起露珠的梧桐叶,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个成长瞬间都折射出太阳的七种颜色。""小鱼的话匣子"如同数字化生态园,每个栏目都跳动着教育的韵律美。
在萌水中学老师们的影响下,萌水中学的师生们共同营造出清朗的网络空间。家长们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孩子学习,学生们通过网络展示乡村生活的美好,吸引更多人关注文昌湖区的发展。赵老师用实际行动证明,网络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传递正能量、推动教育公平的有力武器。她在网络世界的每一次发声、每一个行动,都汇聚成淄博网络文明建设的温暖力量,诠释着新时代 “好网民” 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