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网民·在淄博 | 刘晓燕: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检察故事

2025-05-28 08:57:34 阅读量:

2025-05-28 08:57:34

       在桓台县人民检察院,有这样一位“检察宣传人”——刘晓燕。自2022年9月加入这个大家庭以来,她以“求真务实、担当实干”的作风扎根检察新闻宣传工作,用文字、镜头与创意搭建起检察机关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让新时代检察故事既有深度更有温度,成为群众心中的“法治传声筒”。入职以来,刘晓燕始终将传播力建设置于核心地位,一部作品获第六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短视频类”三等奖,一个文化品牌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

从零学起,用真诚传递法治温度

初入岗位时,面对检察业务与全媒体传播的双重挑战,刘晓燕选择以检察微博为突破口,深入研究传播规律。她关注了十几个政法大V,把手机刷成了“普法专场”:早上睁开眼睛第一件事是打开微博看热搜词条,午休拆解爆款视频结构,晚上抱着《新媒体运营手册》啃到眼皮打架。2年多时间,3万多条微博,20万余次的互动,记录着这个外行姑娘的蜕变。从最初不知道“四大检察”的尴尬,到现在能精准提炼案件背后的法治故事;从对着空荡的评论区发愁,到得心应手的互动。刘晓燕用真诚与执着默默传递着法治温度,“桓台检察”微博账号也逐渐被更多网友熟知,成为传播法治声音的窗口之一。

凝聚合力,以团队协作讲好检察故事

刘晓燕深知检察新闻宣传绝非个人单打独斗,需要凝聚团队合力。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牵头成立“青莲”文化工作室,以高质效推进检察文化建设为目标,构建起多渠道并行的宣传格局。工作室在传统媒体领域持续发力,累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检察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优质稿件50余篇。某治安管理处罚领域的正当防卫案经《检察日报》报道后,引来检察日报社首席记者实地采访,并被最高检微信公众号在全国两会重稿中推介。今年4月,她深度协助央视《法治在线》记者对该案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此外,她牵头策划录制的《互殴?正当防卫!小饭馆里的正义守护》,以真实案例展现司法温度,截至写稿日,该作品以行政检察条线第一名的佳绩入围山东省检察机关十佳办案故事终审环节。

创新形式,用群众语言拉近距离

刘晓燕带领团队推出“青莲”云课堂法治宣讲栏目,自2023年3月在“学习强国”开播以来,已推出47期节目,覆盖群众超20万人次。其中,多期节目被“学习强国”《法治中国》《法治宣传》等频道选用,并被省院和其他兄弟院转发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消除群众对检察职能的陌生感,创新推出“青莲”说检察漫画栏目,此栏目以一问一答的生动形式,逐步揭开检察院的神秘面纱。同时,打造“青莲”小剧场,将养老诈骗、学生欺凌等社会热点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普法短剧。《高价名贵“藏品”,竟是养老骗局》《学生欺凌之“打”篇》等作品,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法律知识“活起来”,被群众称为“看得懂、记得住的法治课”。为打造具有桓台地域特色的检察文化品牌,她策划推出“渔洋检说”系列栏目,将王渔洋“清慎勤”“不负民”的为官之道与新时代检察职业精神深度融合,栏目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下设案鉴、清风、跟学记等10余个子栏目,发布原创作品60余期,推动检察宣传工作与文化建设同频共振。

践行志愿精神,传递司法温度

除完成本职工作外,刘晓燕发起成立“青莲先锋队”,带领志愿者开展法治宣讲、助老扶困等公益行动,团队成立以来,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100余次,入选“山东省优秀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她个人也获评“桓台县年度优秀志愿者”。她积极推动检务公开,策划的“检察开放日”活动,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全面展现检察机关司法为民的实践成果,相关报道在本地媒体、网络平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极大提升了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晓度与认同感。

从“检察蓝”到“宣传红”,刘晓燕始终以“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耕法治宣传一线。她说:“讲好检察故事,不仅要传递法治声音,更要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未来,她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以责任为墨,在新时代检察宣传的画卷上书写更生动的篇章。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