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淄川区多维发力点亮文明新风尚
在传统乡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不良习俗普遍存在,加重群众经济负担,影响乡村文明建设。近年来,淄川区立足实际,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着眼,从弘扬传统美德的深处着力,从修改村规民约入手,发挥党员干部带动作用,注重多方式多形式宣传引导,结合美德信用建设,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扎实推动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持续养成,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全区社会风气明显改善,
村规民约立得好。对村规民约进行动态管理。全区450个村居全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移风易俗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标准纳入其中,由全村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表决通过,确保《村规民约》这部“小宪法”既能够紧跟工作要求和时代精神又能够接地气反映村民的实际需求。通过“小宪法”的硬约束,村民之间攀比的少了,经济负担减轻了,移风易俗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
党员榜样带得好。党员是村工作的中坚力量,在移风易俗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村党员的作用。一方面,动员党员带头承诺红白公事不大操大办,自觉杜绝天价彩礼、恶俗婚闹等行为。党员家中有红白公事的,主动到村红白理事会报备,由红白理事会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沟通,帮助制定流程、估算费用等。另一方面,对于党员违反移风易俗规定的,由村书记进行约谈。正是有了村居两委成员、党员的带头,移风易俗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宣传宣讲引得好。制定《淄川文明、信用、新风30条》,创作刊播“红娃”系列公益广告,编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大众简明读物—《美德健康60道》,依托文明实践站、“明理胡同”“思政大先生”等平台阵地,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组织淄川区幸福乐坊艺术团、淄川区老年戏曲音乐协会等艺术社团,利用快板、小品、聊斋俚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巡演《移风易俗谱新篇》《小院深情》《丫头大主任》等作品,讲好百姓身边的移风易俗故事,弘扬新风正气。罗村镇河东村老党员与吕剧班根据移风易俗内容共同改编、排练出现代吕剧《婆婆,婆婆》,在村内文化广场表演,极具教育意义,深受村民好评。全方位摸排各镇办在农村移风易俗方面的好典型、好经验,确定《岭子镇小王家庄村:柴火换鲜花+鲜花替纸钱》等4个典型案例做法在全区推广,引导群众自觉学习践行。
美德积分促得好。加大移风易俗的奖惩力度,指导全区450个村居普遍制定《美德信用积分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美德信用”积分引导作用。比如,龙泉镇台头村在奖励办法中规定,新人举行文明实践新婚礼,实行低价彩礼,控制宾客人数,就可以在村内的巨龙大酒店享受婚宴折扣优惠,同时,还会给予100积分的奖励,这些积分可以在村内的超市进行消费购物,让自觉支持移风易俗工作的村民享受到实惠。针对村内大操大办等行为,除了扣除相应积分外,还会取消双方父母及新人家庭一年的评先树优资格。
新婚三送用得好。在全区范围内推行新婚礼“三送”活动。在新人举办婚礼时,村书记到场主持讲话并赠送《村(居)规民约》,教育新人孝敬父母、团结邻里,勉励他们做遵规守法的好公民;父母向新人赠送家风家训牌匾,或是向新人介绍家风家训,教育子女传承良好家风;朋友代表向新人赠送书籍,让新人在阅读中开阔眼界、提升品味。通过文明简约、仪式感强且富有纪念意义的新婚礼,让新人在理性消费的同时,学村规,传家风,喜事新办、勤俭朴素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日益深入人心。
丧事简办推得好。本着“文明节俭、群众满意”的原则,积极推进丧事简办,破除封建迷信,反对盲目攀比,实现移风易俗全覆盖。为倡导丧事简办,鼓励有条件的村居建设吊唁厅(目前全区建成吊唁厅15处),集中治丧,群众免费使用。切实让群众丧事不操心、少花钱,形成了“移风易俗、节俭养德”的社会新风尚。岭子镇小王家庄村连续五年开展“菊花替纸钱”文明祭扫活动,提倡村民以鲜花寄托哀思,让清明更环保,弘扬文明祭祀新风尚。
婚庆行业管得好。加大婚庆公司、酒店等重点行业、场所的治理力度,将抵制恶俗婚闹内容纳入婚庆公司规章制度和服务全过程,切实强化监督管理。成立区婚庆行业协会,由区工商联管理,对协会成员单位进行培训,倡导和推行“低彩礼”“零彩礼”、婚事简办新办的新理念,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婚庆行业健康发展。对发生恶俗婚闹、大操大办而未劝阻的婚庆公司、酒店进行批评教育和责令整改。支持婚庆公司积极创新服务和产品,鼓励爱心厂家为喜事新办家庭提供优惠支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和社会组织等力量,积极参与和推动移风易俗,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点亮文明新风尚。
村风民风更淳朴。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大部分群众摒弃了旧有的陈规陋习,积极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矛盾纠纷少了,村风民风更加淳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群众负担逐步降低。过去,在婚丧嫁娶等事宜中,村民往往大操大办,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现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切实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
干群关系更和谐。通过移风易俗工作,让百姓感受到了村两委切切实实为百姓办的实事,全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里的各项工作开展的更为顺利,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