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小山村里建起了文化场馆群落
让设计国家大剧院的顶级艺术家来改造沂蒙山深处的小山村,还要把城市里司空见惯的博物馆、艺术馆、文学馆搬到村民房前屋后,这是不切实际的行为艺术还是文化振兴的大胆探索?来看记者在沂源县龙子峪村的蹲点见闻。
记者 崔真真:走在这个沂蒙山深处的小山村,绿水青山间透露着浓郁的文艺风。在我左右手边,坐落着两座以文学大师《闪闪的红星》作者李心田和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玉堂名字命名的文学馆。
沂源文化底蕴悠长,曾经走出过不少文化名人,但当地老乡却从没想过他们会与自己的生活发生联系。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董方军返回家乡龙子峪村创业,敏锐地发现了这里不可多得的文化价值,一个大胆的想法萌生了。
董方军:我们原始的乡村文化是极富价值的,过去疏于挖掘。我觉得我们必须把这个东西挖掘好、开发好,用艺术活化乡村,让传统的乡村文化活起来。
但想法要落地,村支书这一关,他就碰了钉子。
龙子峪村支部书记 董方利:你得有他的生活保障,老百姓得眼吃眼穿,归根到底还得挣钱吃饭。
董方军:这个事儿到底给谁办的
龙子峪村支部书记 董方利:我认为就是一种想象,和老百姓不好接轨,接不上。
为争取村民们的同意,大家绞尽了脑汁。先为村里修通了34.1千米的村道、环湖路和生产路。又利用多年来积累的人脉,东奔西跑,请来了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和日本直岛设计师福武总一郎,在村里建起了工作室。中国独特的乡土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活动现场:有时间,也盼望着盖茨先生和各位来到山东沂蒙山我的乡村振兴项目上,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农村的变化和世界的变化,我们一起努力。
多方努力下,乡亲们的顾虑渐渐打消了。三年时间, 7座博物馆、艺术馆、文学馆相继建成,形成群落。依靠艺术活化的“桃花岛”,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也通过省级立项审批。龙头村如何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省派沂源乡村振兴服务队和田园综合体项目团队有了新的计划。
省派沂源乡村振兴服务队成员 刘玉栋:我们结合田园综合体和村庄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争取企业资金2500万元以上,建设了香菇种植基地和花生果业示范园。和文化的结合也更加紧密,研究设计了村文化广场,群众得到了实惠。
不到一年时间,村里不仅有了艺术馆、图书馆,还建起了两排高标准民宿。大家伙正准备大干一场。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现在,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覆盖的周边鹿角山、姬家峪等七个村,村民们都行动了起来,整修道路、美化环境。甚至还在曾极度缺水的石头村里,自发建起了音乐喷泉。如今,作为“头雁”的龙子峪村,又种起了生态林。
沂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郑峰: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我感觉,它不是一个模子套出来的,必须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尤其是把保持村庄特色,充分发掘原有的乡土风情和乡村风貌,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真正让村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