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十三五”成就巡礼 | 市应急管理局凝心聚力开新局
12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淄博市 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帅就“十三五”期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新闻发布。
“十三五”时期是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防与救,统与分的关系逐步理顺,实现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两杜绝,两下降”(即:杜绝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全市应急管理事业取得了良好开局,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一是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全市生产安全事故实现“三降一无”。2020年(截止11月底)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较2015年下降50%、74.31%;“十三五”期间,较大事故起数较“十二五”期间下降46.67%;全市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二是防灾减灾救灾成效明显。森林防灭火工作不断完善,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野外火源管控逐渐强化,坚持“打早打小打了”,全市未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森林火灾,确保了全市森林资源安全。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理顺,洪涝、冰雹、台风等自然灾害防治更加有力,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开展,成功应对“温比亚”“利奇马”台风考验,把自然灾害损失控制在最低。新冠疫情应急物资保障有力有序,基本满足了疫情防控工作需要。
三是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落实新一轮机构改革部署要求,不断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市、区县应急管理局挂牌运行,依法依规制定“三定”方案,明确了应急管理以及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职责。整合“三委两部一小组”职能(即: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公室,明确工作规则,初步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分工负责、统一指挥、防救结合的工作运行机制。
四是应急基础工作加快推进。应急宣传培训教育逐渐完善,“学规懂规践规”、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活动丰富开展,全社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意识逐步增强。自然灾害检测预警,应急响应、灾情会商、信息发布等机制逐步完善。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及演练更具实战性、针对性。
五是应急救援能力逐步提升。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应急值班值守工作逐步加强。以消防救援力量为主体的应急救援队伍初步构建,全市执勤消防站达到41个,各类消防车达到178辆、国家消防综合队指战员达到241名、地方政府专职消防员达到788名,森林消防队员达到217名。专业救援力量建设不断强化,建成省级专业救援中心3个(即:鲁中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心、鲁中非煤矿山应急救援中心、危险化学品堵漏应急救援中心),专业救援队员达到680人。企业社会救援力量建设逐步完善,建立了24支企业救援队伍和5支社会救援队伍,登记救援队员1139人、志愿者8139人。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和技术比武竞赛有序开展,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一)坚持担当作为,强化科学应变,理顺新形势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一是模块化管理发挥运转枢纽作用。立足新职能,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设置综合、基础、安全、救援、执法、减灾、保障、巡查等模块,统分相宜、快速结合、合成作战、灵活高效,充分发挥市应急管理局综合调度运转枢纽作用。
二是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成立书记和市长共同担任主任的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并设立分管市长担任主任的16个专业安委会,将安全生产职责纳入市直有关部门综合考核和“三定”规定,设立专门工作机构。
三是理顺应急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调整至应急部门并理顺到位,按照“1+3+N”的模式健全森防指工作机制,不断调整充实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和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健全各议事协调机构工作规则,制定淄博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应急处置、信息发布、信息报告制度。
(二)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综合治理,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
一是强化安全督导检查。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挂包联系区县制度,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市应急局班子成员常态化对所联系区县开展督导检查。重点时期敏感节点,各市委常委、各副市长分别带队开展督导检查;市应急局班子成员带领机关干部下沉一线集中督查检查,明查暗访重点企业和区县重点部门、镇办,压紧压实责任。
二是扎实开展集中整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和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及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专项检查、多轮次硝酸铵等危化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检查,组织开展“百日整治”和迎接建国70周年专项行动,集中开展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专项巡查和化学品清罐、清院“两清”专项整治行动,综合运用通报、警示、约谈、考核、挂牌督办等手段,提升安全效能。
三是抓严复工复产安全。疫情防控以来,危化品实行“ 五个一律”、非煤矿山实行“三个必须”措施,严格复工复产安全条件。制定《支持企业安全复工复产十项措施》,强化复工复产政策保障。加强复工复产安全指导服务,全市共组织指导服务组964组次、15571人次,指导企业4588家次,发现整改隐患问题8275项。
四是提升许可审批效能。聚焦营商环境,深化“一次办好”长效机制,简化优化许可审批流程,开辟“绿色健康”审批服务模式,全部事项实行全程网办,推行容缺受理、预约服务、视频评审等不见面、不间断审批。推进 “市县同权”落地落实,健全重大项目审批服务机制,完善县级领导干部担任重大项目联络员制度,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行政许可窗口连续9个季度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千分制考核中蝉联第一。
五是严格安全执法检查。每年定期开展安全费用提取使用专项执法检查和集中整治行动专项执法及“三到位”专项执法检查,疫情期间开展复工复产专项执法督导。采取“2+2+2”模式,组织开展市与区县联合集中执法行动。强化规范化服务型执法检查,出台《严禁安全生产执法“一刀切”九条措施》,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执法与普法相结合。同时,建立执法检查通报分析制度,分行业领域通报分析执法检查问题,促进企业对照问题自查自纠。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共执法检查企业80112家次,查处安全违法行为32.63万条,下达整改指令书4.45万份,行政处罚企业9295家,执法罚款1.83亿元。同比十二五期间执法检查企业数、查处违法行为数和罚款数额分别上升57%,114%,1348%。
六是强化重点环节管控。定期聘请专家对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全面系统评估诊断,出台危化品特殊作业“十严格”管理意见,创新实行第三方机构服务机制,严管危化品特殊作业、外来施工等重点环节,实行特殊作业和外来施工备案管理,突出过程监管。深化危化品企业“三人”以上岗位专项治理,最大限度减少“三人”以上岗位。
七是夯实安全基础工作。精准推进安全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制定5大领域9个行业小微企业评估指导手册,树立标杆企业,召开现场会示范带动,精准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打造标杆企业9个,建成3500家小微企业并运行,同时为全市1386家小微企业培训了明白人。实行“安责险+双体系”统筹推进试点工作。2019年全市安责险参保企业2960家,实现承保保费2628.06万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628.06亿元,增强了企业抵御事故灾难能力。出台化工、医药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意见和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强化化工、医药行业安全管理,扎实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发挥专家优势,公开遴选专家作为应急管理技术支撑。
八是扎实推进三年行动。制定出台“1+2+22”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1个总体方案,2个专题方案,22个专项方案)。成立1个工作组、9个工作专班,建立调度通报、专题会议、督查督办、考核巡查4项机制,建立责任分工、问题隐患、制度措施“三个清单,聚焦“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总目标,通过系统治理、精准施策,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升安全生产能力水平。
九是强化宣传培训教育。创新宣教形式,定期在重点行业企业举行“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持续开展企业员工“学规懂规践规”和“合格人员”上岗等活动,打通安全宣教“最后一公里”。创新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发挥新媒体作用,全方位宣传普及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安全知识,提升全社会安全意识。每月编发《应急管理提示》,及时向区县及市直部门提示预警。建局以来,全市共组织各类考试2612场次,培训考核企业人员6.6万人次;开展网络课堂培训680余场,参与6万余人次,140万余人次参加了“三规”及大考试活动。
(二)坚持协同作战,强化忧患意识,下好灾害防治先手棋
一是抓严森林防灭火工作。调整完善全市森林防灭火机构,建立“1+3+N”的应急响应和指挥调度机制,建立预警会商机制,每日分析评估研判火情,及时发布森林火险预警。加强野外火源管控,深入开展“五清”行动(即:清坟头、清地堰、清林缘、清路边、清隔离带),做到“把住路、守住山、看主人、盯住坟、管住火”。录制统一广播语音,全方位宣传森林防火。扎实推进森林消防救援队伍组建,分两批公开招录500名专职森林消防队员。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监测预警,强化队伍建设及物资装备,保障全市森林资源安全。
二是强化防汛备汛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体制机制调整,组织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专项方案及制度规则,明确200名防汛责任人。在水利、城管、黄河河务部门分设专项防汛办公室;建成1380人的市级抢险救援队伍和148人的应急抢险专家库,建成108支、2.4万人的区县一线应急抢险队伍;组织水利、城管、应急等部门实行联合办公,并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联合值班值守制度。成功应对“利奇马”台风,科学处置孝妇河经开区段2处溃口和桓台县河水倒灌内涝险情,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抗击台风抢险救灾工作先进集体”。
三是加强灾害事故预报预警。创新实行部门联合会商预警制度,组织有关部门每季度会商研判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特殊时期和特殊天气及时会商研究。建立重要信息提示制度,每月分析评估安全形势,总结规律特点,提前研判预测,提出防范措施,形成分析报告,推送区县部门,提醒提前防范应对。
四是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宣传和示范创建。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等节点,丰富宣传形式,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全面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积极开展综合减灾及防震减灾示范创建,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国家级43个、省级50个,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国家级3所、省级24所,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处。
(三)坚持平战结合,强化应急准备,提升事故灾害处置能力
一是强化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完善指挥中心预测预警和指挥调度功能,整合水利、水文、气象、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监测数据,纳入应急指挥中心,实现预测预警信息网络互联、应用互通、数据共享。加强“应急一张图”建设,强化应急救援力量、救援装备、物资库、专家等信息化管理,普查录入平台高危及规模以上企业1596家、救援队伍71支、应急专家238人、应急储备库78个。投资150万元,配备161部卫星电话、7部单兵装备,保障应急通讯。目前,指挥中心已实现国家、省、市、区县、镇办五级贯通。
二是强化应急预案管理与演练。组织开展1个总体预案、51个专项预案和45个部门预案、5551个学校预案、171家医院预案以及915家高危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修订。开发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将54项市级预案、846项县级预案、247项镇级预案、1102项村(社区)预案及3989项企业预案纳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危化品、非煤矿山、防汛抢险、森林防火、地震、商业综合体等多类型演练。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及应急救援补偿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淄博市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及征用补偿办法》,扎实推进灾害民生综合保险,累计投入保费1176.38万元,为全市群众提供了2.12亿元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保障额度,受灾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三是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全系统实行“1+5+N”综合值班模式,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全天候保持应急渠道畅通。全国“两会”、主汛期、防火关键期等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启动战时工作机制,全天候值班备勤。同时,制定预警响应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强化与相关部门灾害预测预警信息联动,实现各类灾害信息第一时间分析研判、预报预警、信息发布。
(四)坚持生命至上,强化大局意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安排,牵头成立疫情防控应急保障组,统筹协调科学调拨全市应急保障,多方组织采购,统筹国际、国内和本地三个市场,协调培植当地生产企业稳市场、保需求,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全市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有序有力,被省和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抗击新冠肺炎先进集体”。目前,共申请专项资金3701万元,争取省调配医用口罩132万只;组织采购并调拨口罩500万只、防护服3.2万件、护目镜1.1万只、额温计6000只、消毒液53吨;支援国内国际各地口罩98.5万只;完成国家调拨10万只医用口罩支援北京任务。
下一步,市应急局将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有解思维,强化担当作为,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及应急管理工作,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守夜人”,为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1、问题:我市是化工大市,在强化危险化学品监管方面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
回答:我市是一个重化工业城市,现有省级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区县1个、省政府认定的化工园区6个,危险化学品企业516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数量占全省15%以上,居全省第二位;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任务繁重艰巨,容不得丝毫松懈。近年来,我市危险化学品监管以提高事故防控能力为根本,以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为目的,不断致力于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专项治理,主要开展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以制度化规范安全体系建设。一方面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基础条件好、管理规范的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积极创建二级以上标准化,目前我市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二级标准化达标率超过90%。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和安全标准化创建和运行,帮助企业解决标准化和双重预防体系“两张皮”的问题,促进两个体系建设相融合、相统一,指导企业逐步形成PDCA动态循环、持续改进的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
二是以信息化强化安全监管手段。我市共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171家,涉及重大危险源664处,全省占比15.6%,截至11月24日,已完成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全覆盖,实现了重大危险源的24小时在线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运行情况良好,系统在线率和视频在线率、报警及时处置率等重要指标均一直位列全省前列,获得省应急管理厅充分肯定。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监测预警系统开展精准检查,督促企业精心操作,防控安全生产风险。
三是以自动化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行“3人以上岗位”专项治理,大力推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作,重点是以机械化生产替换人工作业、以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力争用两到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高危作业场所作业人员有效减少,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2、问题:防汛抗旱指挥部转隶到应急部门后,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回答:我市境内有黄河、小清河、淄河、孝妇河等10条骨干河流,水库172座,是全国80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今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转隶到应急部门后,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重点做好“早、实、强、统”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早部署超前谋划。今年1月份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体制调整,创新设立水利工程、城市、黄河防汛抗旱办公室,按照“综合+专业”要求,分工负责各领域专项防汛工作,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共防共治,精准防汛。
二是充实物资队伍,筑牢防汛基础。结合我市南高北低的地理特点,制定了《淄博市防汛物资储备定额标准》和《防汛抗旱物资调用规定》。建立军地联合响应机制,制定《淄博市较大以上洪涝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手册》,成立9个工作组,分工负责市防指综合协调、情况报告、工程调度、应急救援等工作。
三是强力推进备汛防汛工作落实。组织制定《防汛抗旱联合督导检查制度》,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171个,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四是统一指挥调度、预警发布、应急处置。主汛期每天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今日防汛》,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实行主汛期防汛抗旱周会商会议制度,制定预警响应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及预警工作程序,强化与相关部门灾害预测预警信息联动。汛期,应急、水利、城市管理、气象、消防等部门联合值班值守全体应急人员进入临战状态,实行“1+5+N”值班备勤。
我市汛期工作做法多次被《中国应急管理报》和省应急厅《工作简报》刊发。11月26日,全省防汛经验交流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我市以《多措并举 科学应对 抓实安全度汛关键措施》为题做了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