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高青县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 实现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9月27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了淄博市巩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系列成果。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级调研员王贻志回答了现场提问。
问题:请问我市高青县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是否竣工?后续如何实现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回答: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2017年全面启动,我市工作主要在高青县,共涉及常家、木李、黑里寨3个镇17个村1443户5275人,全部以外迁方式进行安置,分别在3镇规划建设3处安置社区,共建设住宅楼55栋1848套,总占地面积324亩,总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安置13个村1109户3985人;二期工程安置4个村334户1290人。工程概算总投资6.67亿元,其中,一期工程5.17亿元,二期工程1.5亿元。一期工程已于2020年底全部搬迁入住;二期工程目前已分房到户,正在陆续装修入住,计划今年10月份搬迁入住。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统筹整合要素支持。一是强化机制建设。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迁建工作领导小组,高青县成立了专项工程指挥部,指挥部成员下沉一线,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开辟迁建工程手续办理绿色通道,集合要素优先支持,确保迁建工程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二是各方同心协力,形成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按照1人1万元的标准为迁建工程提供526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调剂188亩土地指标用于搬迁社区建设。省市县发改、财政及相关金融机构积极支持项目建设,累计发放农发行贷款9200万元、地方债券4200万元、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贷款2.5亿元用于迁建工程。三是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指挥部成员单位对照省专项方案编制《高青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部门专项方案汇编》,构建“1+N”政策体系,在供电、供气、供水及土地综合治理等方面助力居民迁建工程。
(二)创新群众参与方式。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选择权,让群众自始至终参与到居民迁建全过程,从搬迁方案确定,到安置社区选址、户型设计等都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考虑滩区群众老人和妇幼居多的实际情况,社区住宅楼采取“6+1"带电梯模式,户型分为120、90、60平方米、三个类型,一层为车库,2-7层为住宅,水电气暖配套设施齐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可。在门窗、瓷砖、太阳能等材料器具的选择上,充分吸收群众意见,让大多数群众满意。出台了困难群众上楼补贴政策,由县财政发放生活补贴30元/人/月、取暖补贴626元/户/年。坚持阳光运作,发放政策明白纸,详细说明省市补助资金、旧村房屋评估、腾空土地指标收益等情况。发挥干部包村、党员联户作用,走村入户,随时为群众解疑答惑,及时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三)严格规范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四制管理”,设计、施工、监理均公开招投标,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省、市、县各级都开展了安全质量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销号管理,及时彻底整改。聘请迁建村有威望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成立村民监督小组,与住建、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跟踪,对工程质量、资金、安全全程监管,努力把迁建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阳光工程”。工程建设期间累计组织村“两委”成员和党员代表、群众代表2400余人次到施工现场进行参观监督。目前,工程顺利通过省滩区办滩区迁建第三方中期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四)统筹谋划配套产业。由市发改委牵头编制完成《淄博市高青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安置社区、现代农业园区、小微产业园区“三区同建”,充分考虑群众就业、上学、交通、农业生产等情况,努力解决好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使群众搬的放心、住得安心。常家安置社区选址县城规划区内,紧邻高青县经开区,协调经开区企业开展“春风行动”,已为滩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开河村、五合村两个村的2600亩土地已经全部流转,由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进行集中经营。木李安置社区选址在镇驻地,与得益田园牧业小镇为邻,木李镇与得益乳业公司签订了用工协议,得益乳业公司可为滩区群众提供千人用工岗位。另外,龙湾行政村实施“三变五合”改革,累计流转土地2400亩由合作社进行集中经营,进一步增加了群众收入。黑里寨安置社医占地70亩小微产业园正在建设,引进山东翠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净菜加工生产及冷链物流配送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与鲁供集团进行洽谈,对黄河对岸1600亩耕地进行集中流转托管,土地固定租赁收益将从300元/亩增加至750元/亩;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与大型农企进行深度合作,将全部土地流转,扩大瓜菜种植基地面积,探索“水稻—龙虾”试点养殖,适时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示范样板。同时,3处安置社区都成立了村组织领办的物业服务机构,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补贴物业运营费用,进一步降低群众上楼生活成本。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统筹做好设施配套。持续加强迁建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全力以赴争取群众支持。逐步完善社区服务中心、智慧医疗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依靠基层党组织,加强村规民约制定,做好搬迁群众心理疏导工作,加快村居融合、村民融合,让搬迁群众全面消除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隔阂,加速融入全新的生产生活环境,尽快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统筹做好社区管理。17个迁建自然村合并为7个行政村,进而形成3个新型社区。组织滩区群众进行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解决好社区居民搬迁后的日常生活问题。各社区建立住房维修管理台账,成立“问题受理服务中心”和“维修登记处”,实行限时承诺办结制,及时解决和回应群众社区管理、住房维修等问题。
(三)统筹做好产业园区发展。加快滩区旧村拆除复耕,用好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力争滩区土地全部实现流转。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安置社区周边小微产业园建设,谋划推动一批符合滩区实际、适应群众就业需求、受群众欢迎的好项目。如木李镇小微产业园,目前已建成东区,西区正在招商,北区年内建成木器加工产业园、春汇畅速物流园,尽快形成小微产业园“品”字形架构,引导纺织、陶瓷、汽车蜡刷、旅游包帽、木器加工等行业小微企业入园发展。加强滩区群众就业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让群众既“挪穷窝”又“拔穷根”,过上安居乐业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