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 共建“五好”城市】思政课的“流量担当”
【齐心协力 共建“五好”城市】专栏,10月11日带您认识山东理工大学思政课教师岳松和他的同事们,让我们感受一下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新思路。
记者 李中豪:最近听说山东理工大学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来这儿一定要打卡一节岳松老师的思政课,今天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岳松:一晃十几年过去我头发都白了是吧?现在对历史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认识和体会。
与传统思政课略显严肃的风格不同,岳松会联系身边事例,轻松诙谐地解决问题,用学生们的话来说,岳老师的课堂是一种“沉浸式体验”。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 孙东超:以一种我们年轻人比较接受的方式来传授给我们一些理论知识。不仅好玩,还会有很多的收获。
思政课是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政课“低头族”大有人在。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岳松:现在青年人身上有这样的特点,我更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主张。强行硬塞的方式,你可能再好人家也不愿意拿。把我们需要传递给学生的精神信仰价值,给他漂漂亮亮地送手里,他可能才认同。
怎样才能改善思政课堂教学状况,让学生接受、认同呢?学校也在尝试求解。
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吕传毅:我们成立了思政课的名师工作室;再就是我们在学校的思政课老师聘用(评职称)的时候,根据老师的情况不同,不唯论文,不唯帽子,不唯项目,注重看效果,激发和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
思政课效果转化并不容易,岳松和同事们一起搞起了创新。联系热点、身份降维、编写段子,成为学校中思政课老师的新常态。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岳松:既然这种形式青年人喜欢,那我们老师能不能尝试把课程的内容,或者把相对的原来的课堂上的一些内容也用这种方式呈现出来,让它对课堂产生一个有效的支撑,也有可能我用网名和你交流的时候,可能比面对面的方式更愿意说点心里话,有学生有青年人愿意就课堂知识之外的情感再来点表达,我觉得这是我当老师最大的成功。
编 辑:刘 甜 王汉洲
责 编:赵 刚
值班主任:杨 林
编 审:梁 军
监 制:郑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