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起跑“321” 惠民为民“0”距离 ——临淄区稷下街道打造“3210”基层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临淄区稷下街道以“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平台、做活治理”为根本原则,创新打造“3210”基层治理服务模式:“3”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住小区邻里中心”三级平台体系;“2”即网格管理、智慧赋能两种服务方式;“1”即全科服务一支核心队伍;“0”即最终达成“平台零死角、服务零距离、队伍零等待”的根本目标。
三级平台“零死角”,实现服务事项“全面覆盖”。
一是优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全要素”平台。加大服务事项整合力度,实现街道便民服务大厅事项“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成立“齐好办·企业开办管家”工作室,承接企业登记权业务,提供企业开办事项全链条、专业化管家式服务。同时打造公共资源管理服务平台,探索集体系构造、流程运行、多方监管于一体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社区公共资源监督、管理、交易一站式规范化服务。二是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施“一清单”办理。按照“十统一”标准对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将公共服务事项向社区下沉,按照“成熟一项、准入一项”的原则,将社区党建、物业管理、民生服务、生态环境等分步纳入服务范畴,初步形成5大类30小项的事项清单。三是打造居住小区邻里中心,提供“不出门”服务。盘活分散在各小区的管理用房、日间照料用房6000余平方米,配套建设长者食堂、邻家书房、邻里茶舍、儿童乐园等公共资源,整合“红色物业”、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入驻,让辖区群众享受“全生命周期”的“不出门”便民服务。
两种服务“零距离”,实现线上线下“一体联动”。
一是拉进“网格服务”为民距离。创新探索“一网三联”乡村治理模式延伸至城市社区治理,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区邻里中心布局,将7个城市社区划分为86个网格,落实“干部联网格、党员联楼宇、积分联奖惩”管理模式,将118项惠民服务延伸到社区治理最小单元,为居民提供“一对一”延时服务、错时服务、代办服务,打通线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二是贯通“智慧赋能”便民渠道。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将人社、医保、计生等5条专网与政务服务网有机整合,实现“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全项办理”的数字化升级;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六有一能”要求完成7个中心规范化、信息化改造,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将服务项目、工作流程、通知通告等9项内容进行公示,确保群众及时掌握服务动态;在小区邻里中心,投资400万元整合45个小区和物业公司智能门禁、人脸识别等管理资源,开发“为民服务零距离”小程序,通过统一搭建的“智慧信息管理平台”联通街道综治平台和政务服务系统,畅通线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厘米”。
一支队伍“零等待”,实现责任主体“同向发力”。
一是一口管理“一专多能”。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按照“事随人走”原则将118项业务全部划入统一办理、主管人员全部吸收统一调配,党群服务中心选调业务领域广的社区工作者、邻里中心选调工作能力强的网格员进入便民队伍,实现人员一口管理“一专多能”。二是红哨吹响 “四社联动”。通过公益创投大赛、成立“红哨志愿联盟”等方式,推动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树立人员下沉、重心下移的工作导向,落实定期走访工作,变被动“领单”为主动“接单”、主动服务。三是强力推进“流程再造”。实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将分散的多个业务服务窗口整合为一个综合服务窗口,通过培训、考试、一对一代培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窗口人员全科服务能力。大力推行“周周找茬”“家园议事会”等工作法,动态掌握网格内人员、设施、安全等各类基础信息,把问题化解在初期和前端。
近日,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指导,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入围名单公示”,稷下街道“服务起跑‘321’惠民为民‘0’距离‘3210’基层治理新模式”入选。下一步,临淄区稷下街道将继续聚焦居民、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在服务便利化、精细化、人性化上下好“绣花功夫”,在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新进程中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