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冬”---产业支撑谋乡村振兴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编辑 罗春红
高青县芦湖街道包福李村积极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势,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党员+农户”的“1+4”模式,逐步趟出了一条集水稻种植和深加工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红利” 。乡村振兴专栏,一年之计在于“冬”今天关注包福李村。
高青县芦湖街道包福李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李勇强:咱这生产开了要注意两个事,一个是安全。二就是品质,要精细再精细。
进入11月,山东福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格外忙碌,村民们要在短时间内把刚收获的水稻脱粒包装并尽快推向市场。作为村党支部领班合作社项目,这里不仅能提供本村30多人的就业岗位,用工高峰期还能为周边村提供近80人的就业岗位。
高青县芦湖街道包福李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李勇强:为什么选择做大米这个事情,一个是我们的父辈 有种大米的传统。再一个我也是想我们有这种资源优势,然后再加上咱这种以企业管理的方式来,最终就是锁定了大米这个产业。
包福李村是高青大米的核心产区,虽然背靠这个“金娃娃”,长久以来村民们却没有富起来。以前,村子周边都是白茫茫的涝洼盐碱地,种植面积不连片、种植效率低,自从村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后,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党员+农户”的“1+4”模式,流转土地2000多亩建成福稻大米种植基地,吸纳27户村民入股100多万元,由福稻科技公司负责市场化经营,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高青县芦湖街道包福李村村委委员 李美林:这现在加入合作社以后水利条件也好了,旱能浇 涝能排 ,再一个咱的水稻产量也上去了 ,产量已经能达到1300多斤了。
为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村里又先后投资1500万元,建成占地25亩的烘干深加工车间、厂房和仓库,并引进一体化自动化大米深加工设备,进一步拉长了高青大米产业链,带动更多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
高青县芦湖街道包福李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李勇强:因为有流转的土地,村民有一个土地流转的收益900元,然后我们有了利润 ,我们村民还享受有部分分红,再一个就近的村民也可以到公司去打工,每个工人每个月收入基本是5000元左右。
通过流转的土地,村民有一个土地流转的收益九百块钱,然后我们有了利润,我们村民还享受有部分分红,再一个就近的村民也可以到公司去打工,每个工人每个月收入基本是五千块钱左右。
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包福李村又把改善村居环境提上了日程,在村内重新选址新建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规划配套了宣传栏、舞台、健身器材、外墙彩绘等,不仅擦亮了村庄的文化底色,更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编 辑:吉玉爱
值班主任:靳学功
编 审: 张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