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里的龙文化

齐点淄博 2024-01-19 19:06:47 阅读量:

2024-01-19 19:06:47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震

淄博花灯会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花灯制作工艺传承已久,龙年春节到来,让淄博的龙年花灯制作非常红火。

淄博花灯非遗传承人 李卫东:这里这个弯得从这里往外走,从这里直着出来,这块距离走直的。


在周村传统花灯厂,李卫东正在指导工人焊接龙身。

周村传统花灯厂负责人 李卫东:我刚才指导他的是龙爪抓的方向,前面必须是像我们的手一样,必须是直的,从胳膊这里应该出肌肉,显得比较壮一点。

一个好的龙灯,首先需要焊接一个矫健有力的骨架。李卫东是淄博花灯技艺传承世家,做龙灯的手艺是他从小就开始学的。龙灯是大型花灯,制作需要设计、焊接、裱糊、渲染等二十多个步骤,而一个龙灯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龙头。通常来说,一个龙头就需要制作半个月的时间。


周村传统花灯厂负责人 李卫东:还有一个最关键的是眼睛,我们不是经常讲画龙点睛嘛,只要把眼睛点好了,这个龙就比较活龙活现了。

在传承的同时,花灯艺人也在创新。


周村传统花灯厂负责人 李卫东:我们在改良过程中啊,这个龙牙就全部做成双层的,里面全部放了灯光,像龙须了,我们也把它里头加入那个LED灯这个全部能亮起来,你像它的眉毛这一块啊,里面都是有灯光的,它这一块也用单独的铁丝把它突出出来,它这样显得格外有精神,格外有力量。

龙年春节临近,生活在马踏湖畔的起凤纸编非遗传承人韩光英,充分挖掘湖区的传统手艺,开发出充满浓郁湖区风格的“草编龙”迅速走红,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在桓台县,芦苇、蒲草、柳条,这些在人们眼里再普通不过的材料,经过马踏湖区群众的巧手编织,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有着生命力的艺术品。随着农历龙年春节的临近,马踏湖畔起凤纸编非遗传承人韩光英充分挖掘湖区老艺人们的传统手艺,开发的充满浓郁湖区风格的“草编龙”迅速走红,最大的“草编龙”身长3米,最小的“草编龙”只有20厘米,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非遗传承人 韩光英:最难的部分就是编织龙头,我尝试了很多种龙的姿态和编织手法,最终选择了龙回首张着嘴的造型,这样就把龙的霸气形态给体现出来了,编织中国龙就是为了明年的好彩头,寓意着吉祥尊贵,这样的作品很受大家欢迎,今年就卖出了三四百条。


编辑:吉玉爱

值班主任:靳学功

编审:   张明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