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一地上榜!首批山东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优秀案例名单公布

齐点淄博 2023-12-25 11:09:01 阅读量:

2023-12-25 11:09:01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齐文华


12月21日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首批

山东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优秀案例

淄博王渔洋故居活化利用项目上榜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广智院”活化利用项目


业主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使用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申报单位: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广智院”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是近代中国博物馆兴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济南自开埠至今社会文化发展的经历者、见证者。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项目将研究贯穿保护利用全过程,充分展现文物建筑价值,延续拓展文物建筑原初功能,将院史馆、图书馆等有机融入文物建筑原有空间,利用信息化手段建成“云院史馆”可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展现院史馆全部展陈内容。“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广智院”活化利用项目有机延续了城市人文精神和文化记忆,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感受历史变迁、普及科学知识、交流分享学术的线下线上环境,赋予“广其智识”以新时代意义,是将文物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的较好范例,对展现文物保护工作社会效益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孟氏故居活化利用项目

业主单位:济南市章丘区金旧军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协会

使用单位:孟雒川纪念馆

申报单位:济南市章丘区金旧军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协会

孟氏故居位于济南市章丘区刁镇街道旧军村,为清代晚期儒商代表性人物孟雒川家族所建。2005年由原章丘市(现章丘区)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军村有识之士发起成立金旧军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协会,从村民手中流转孟氏故居改造提升为孟雒川纪念馆,孟氏故居整体院落、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协会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村镇遗产保护、文化挖掘、媒体宣传、管理运营,通过策划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活动,使民间自发的保护意愿通过有效途径转化为具体的保护行动,形成全民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活化利用的良好氛围,使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得到良好传承,在提升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文旅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万字会旧址活化利用项目

业主单位:青岛房产经营公司

使用单位:青岛市美术馆

申报单位:青岛市美术馆

万字会旧址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始建于1934年-1940年,现为青岛市美术馆。建筑群集罗马柱廊式、中国宫殿式、阿拉伯式三种风格迥异的建筑于一处,独具建筑风貌特色。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市美术馆深入挖掘文物建筑价值,充分利用文物独特资源优势,利用自主开发、合作开发等模式,活化利用建筑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艺术展示、教育、交流活动。依托建筑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风格元素探索开发具有青岛市美术馆特色的文创产品。注入时尚元素打造和提升文创空间、艺术沙龙、手造工坊等不同业态,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园、空间地标和文旅消费集聚区。文物建筑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在活化利用中展现出城市的历史印记和时光美感。

王渔洋故居活化利用项目

业主单位:王士禛纪念馆

使用单位:王士禛纪念馆

申报单位:王士禛纪念馆

王渔洋故居位于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2019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渔洋文化作为淄博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上承千载齐文化之先贤余韵,下接新时代之核心价值与时代精神,沉淀百年,历久弥新,展现出极强的文化延展性、适应性和恒久生命力。王士禛纪念馆依托王渔洋故居而建,发挥文物建筑历史文化承载者和传播者的作用,持续深化对王渔洋文化的挖掘和阐释。推动活化利用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以多种形式开展新城王氏家风家训文化“时代化、时尚化、城市化和生活化”的研究和推广。通过“王渔洋故居”的有效利用,创造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开启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模式。

淌水崖水库大坝活化利用项目

业主单位:临朐县九山镇人民政府

使用单位:临朐县九山镇人民政府

申报单位:临朐县九山镇人民政府

淌水崖水库大坝位于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宋家王庄村南,1979年建成。水库大坝结构设计巧妙,造型雄伟壮观,被誉为世界斜卧式浆砌石连拱第一坝。2012年被认定为潍坊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淌水崖水库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旅游、研学于一体的“高峡平湖”。淌水崖水库大坝文物活化利用项目以淌水崖水库修建的光辉历史和艰苦奋斗精神为基础,建设淌水崖水库陈列馆,修建坝底参观路径,连接乡村旅游线路,推动文物保护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有效释放了文物资源价值,丰富了文物保护内涵。以大坝为核心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研学旅行、水利研究、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基地,使淌水崖水库大坝这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九山建筑群活化利用项目

业主单位:邹城上九山村

使用单位:山东上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上九古村景区)

申报单位: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

上九山建筑群位于济宁市邹城市上九山村旧村,村内完整保留明清时期形成的街巷格局及民居院落,代表了邹城山区乡土建筑典型特色,2015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九山建筑活化利用项目充分挖掘和利用文物及古村文化、山水生态、土地农林等综合资源,坚持科学保护,一体规划、综合开发;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探索出一条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传承文脉,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文物保护与产业发展和谐双赢的良性互动。上九山建筑群活化利用实践,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为推动古村文化资源保护、提档升级景区品质、文旅高质融合发展、促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案例。

东墩海草房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

业主单位: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墩村村民委员会

使用单位: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墩村村民委员会

申报单位: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

海草房是荣成市沿海独特的古老民居和荣成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生态民居之一。2015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荣成市紧扣乡村振兴与海洋强省战略实施,依托荣成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带动,有效将海草房保护利用融于全市“全产业融合、山海空联动、景城乡一体”的全域旅游体系之中。项目围绕滨海旅游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海草房历史文物价值,推动了海草房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多种方式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助保护,有效带动了乡村产业振兴,走出了一条乡村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文化旅游、革命文化教育等相结合的因地制宜的特色化之路,将海草房打造成了展现胶东地域特色的文化地标。

罗庄工农兵俱乐部旧址

活化利用项目

业主单位:罗庄区政府

使用单位:罗庄区罗庄街道罗庄村

申报单位:临沂市罗庄区文化和旅游局

罗庄工农兵俱乐部旧址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建于1957年,是当时临沂县辖区内建筑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文化娱乐设施,见证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岁月。2014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庄区坚持以“守住罗庄根•传承沂蒙魂”为理念,按照“物化寻岁月•活化寄乡情”的思路,深入挖掘和阐释文物价值,采取“想方设法留下来”“力所能及管起来”“千方百计用起来”的“三步走”措施,罗庄工农兵俱乐部旧址得到妥善保护,原有历史风貌得以恢复,原有服务功能逐步拓展,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激发了这一历史遗存的文化活力。不仅让那段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岁月重回群众视野,还以“三步走”工作成效为基础和支撑,策划实施“罗庄公社双创产业园项目”,以“文+商+旅+农”的模式,引领区域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罗庄区对罗庄工农兵俱乐部旧址的有序活化利用,努力让文物焕发新生、创造价值、惠及民生、赋能发展。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出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乐陵文庙活化利用项目

业主单位:乐陵市文化和旅游局

使用单位:乐陵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心

申报单位:乐陵市文化和旅游局

乐陵文庙始建于1369年(明洪武二年),是乐陵市域内现存的规模最大、历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文物古建筑。200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乐陵市坚持协调文物保护利用与生态保护、文旅融合、城乡建设、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对乐陵文庙全面保护的基础上,依托文庙文旅公益场所优势,多形式、全方位挖掘阐释展示文物价值,以多种活动拓展提升文化交流活动的内涵外延,将历史文化、红色元素、文化遗产有机结合,营造古今交融、物人互动、全民共享的体验环境,通过多种方式扩大乐陵文庙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乐陵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以乐陵文庙为核心,打造集商业购物、休闲娱乐、商务办公于一体的旅游街区,实现古建筑保护及适度商业开发双赢,以文物保护利用赋能城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隆兴寺铁塔活化利用项目

业主单位: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

使用单位: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

申报单位: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

隆兴寺铁塔位于聊城市城区运河西岸,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聊城市市委、市政府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隆兴寺铁塔文物保护工作,将周边8818平方米土地无偿划拨文物部门。采取“古建筑+博物馆”工作模式,大力度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和铁塔博物馆建设,铁塔周边风貌得到极大改善,铁塔本体文物价值得到系统阐释展示,存放于库房的铁塔地宫出土文物得到充分利用,文物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隆兴寺铁塔成为东昌湖风景区和大运河文化带的一处重要文化景观,为游客提供全面体验聊城历史文化的文化环境,成为聊城文物活化利用示范区。保护利用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文旅山东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