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处暑:夏未央,天渐凉

齐点淄博 2020-08-22 09:56:48 阅读量:

2020-08-22 09:56:48

8月22日23时45分迎来“处暑”节气,

暑气至此而止,

旷达凉爽的初秋华丽登场。
《处暑节气:新凉直万金》

作者丨宋英杰

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处暑来了,怎么理解处暑的“处”呢?

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显然,处是停止、隐退之意,暑热之气到此结束。有人借用入伏、出伏的说法,将处暑称作“出暑”,即摆脱了暑气的困扰。处暑节气不是说天气就不热了,而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天气终于结束了。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按照陆游的说法,虽然春夏秋冬各有其美,但体感舒适度最高的,还是暑热消尽的新秋时节。

二十四节气当中,按照炎热程度来排序,第一名是大暑,第二名小暑,第三名是立秋。所以对于苦熬盛夏的人们来说,立秋只是名字给人了一种精神寄托,而处暑才是送来真实凉爽的节气,所以处暑的人缘儿特别好,“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我们可以把处暑概括为“一出一入”:出,是出伏;入,是入秋。

处暑时,北方的雨季结束了,暑季也结束了,天气变得干爽了。所以在北方,处暑节气如果称作“秋爽”节气,或许更为贴切。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了一则轶事:京师小儿懒于嗜学,严寒则歇冬,盛暑则歇夏,故学堂于立秋日大书“秋爽来学”。说的是在京城里很多孩子懒得读书,冬天歇冬,夏天歇夏。天冷、天热都是不读书的理由。所以到了立秋的时候,学堂就会贴出四个大字,“秋爽来学”。天气既不冷也不热,别再找借口了,赶紧来学习吧。
现在呢,处暑时节正是秋季开学,“秋爽来学”的时候,宜人的天气也是我们该好好学习的一个理由。

南方地区在处暑时节,是“处暑天还暑,仍有秋老虎”。江南地区,一般都要到秋分至寒露时节,才会陆续开启夏秋更迭的进程。

在描写初秋时节的众多诗词当中,我格外喜欢白居易的诗句:“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因为他抓住了初秋时节天气的两个变化,一个是风的变化,一个是云的变化。
风的变化:
节气物语说,小暑一候温风至,立秋一候凉风至。就是从小暑节气开始,风是热烘烘的风;从立秋节气开始,风是凉丝丝的风。
所谓“世态炎凉”,天气层面由炎到凉的变化,首先并不体现在气温的变化上,而是体现在风带给人们的体感变化上。这个时候的风,并不是呼呼啦啦吹袭人的猎猎西风,而是轻轻柔柔撩拨人的凉风,袅袅凉风。诗人抓住了这个细腻而微妙的时令差异。
云的变化:
所谓“离离暑云”,是那种灰黑浓密,甚至翻涌咆哮的积雨云。人们说,“(农历)五六月看恶云,七八月看巧云”。恶云,表情凶恶的云,只是“离离暑云”的民间说法而已。到了农历七八月,天空的“颜值”迅速地增高了,令人胆战心惊的云少了,使人赏心悦目的云多了。要么是丝丝缕缕的卷云,要么是清清淡淡的淡积云。
虽然处暑时节的风和云,距离秋高气爽还差得很远,但“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却写出了初秋时最具特征化的天气体验。
云变得亲民了,风变得宜人了,处暑时节的天气使人心生欢喜。

处暑丨诗意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闲适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处暑后风雨

〔元〕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七夕处暑

〔清〕胤禛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处暑

左河水


一度暑出处暑时,

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移南径斜晖里,

割稻陌阡车马驰。


处暑习俗·饮食


出游赏云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民间向来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指的是暑气消散后,就连天上的云彩也显得疏淡自如,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


开渔节


每年处暑期间,有些沿海地区会举行盛大的开渔节,欢送渔民们开船出海。此时海水偏暖,鱼虾贝类发育成熟,人们可以享受到众多鲜美的海鲜。


放河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因和传统中元节时间距离较近,所以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吃秋梨


“处暑秋梨最养人”,在逐渐步入干燥的季节,长辈们总会让孩子多吃梨。切成片,用牙签戳起一块一口咬下,爽脆多汁,清甜滋润,也可榨汁、炖煮,对脾胃虚寒的人很有帮助。


吃鸭子


秋鸭肥美,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嫩滑的白切鸭、酸甜的柠檬鸭、飘香的烤鸭……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通常处暑这天,人们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会端一碗送给邻居,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化“秋燥”“秋乏”


处暑时节,因为“秋燥”逐渐出现,宜多食清热安神、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百合、银耳、莲藕、蜂蜜、水果等,避免“燥邪”伤害。此外这个时间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干燥,人亦常有疲惫感,容易“秋乏”, 所以要增强锻炼、保证充足睡眠。

图:乔雪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