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向社会公开发布2021年第二批信息化推进民生领域制度创新改革经验备选名单
按照《淄博市全面深化改革运行规则》,根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安排,坚持“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推荐上报了2021年第二批信息化推进民生领域制度创新改革经验,共106项。经过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各专项小组和区县互评,筛选确定了25项备选经验。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改革的参与度和获得感,现向社会公开发布25项备选经验。欢迎各界群众通过淄博全面深化改革网、“淄博改革”微信公众号等,参与投票选出最具推广推介价值的10项信息化推进民生领域制度创新改革经验。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投票
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创新建立市民诉求服务中心
张店区以构建全市“大综治”工作格局试点区为契机,以争创全省市域社会治理“十强区县”为总体目标,以互联网、物联网、AI、大数据、云计算为技术支撑,以社会治理、平安建设为重点,构建民意汇聚、矛盾化解、诉求处置、困难救助、分析研判等一核多元的张店区市民诉求服务中心。
以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为主线,以民意汇聚、矛盾化解、诉求处置、困难救助为目标,成立社情民意汇聚中心、民生诉求转办处置中心、弱势群体关爱中心、动态预警指挥调度分析研判中心,以六项机制(入驻准入机制、无差别受理机制、事项流转机制、重大事项协商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监督考核机制)为保障、七大功能区(咨询导流区、群众接待区、诉访化解区、指挥中心区、线上受理区、展示长廊区、事项处置区)为支撑,实现“社情民意我来听,矛盾化解在基层、群众诉求必须办、指挥调度统筹行、不稳因子有预警、分析研判有支撑”,聚焦诉访信息汇聚、诉求处置反馈、过程考核督导、数字预警研判四个关键环节,实现矛盾诉求100%受理、100%解决和100%满意。
博山区小切口“微改革”
让群众从细微处触摸改革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要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博山区紧盯制约老工业区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阻点堵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解决“神经末梢”的实际问题,树牢“有解思维”,本着“花小钱、不花钱、办大事”的原则,以群众“身边小事”为切入点,在社会各界中广泛开展“有解思维微改革、微创新”。一是小切口,大突破,精准落地落实顶层设计,从便民服务、企业培育、“微治理”切入,打通“神经末梢”的阻点堵点。二是小变革,大民生,精准办好群众急难愁盼之事,围绕富民惠民、护民安民、便民利民,通过细微处的积极变革,进一步拉近改革与群众的距离,让改革红利在更大空间、更广领域得到共享。三是小创新,大治理,精准汇聚“民众参与、共改共享”的磅礴合力,建立领导点题改、单位自主改、群众呼吁改机制,“创”在点子上,“新”在关键处,进一步激发基层的创造动力。从教育、民政、就业创业等7个方面,形成了第一批“微改革”事项50项。通过小切口、小变革、小创新,实现大突破,助推大民生,引领大治理。
建设“美家超市”
打造村级社会治理新模式
今年以来,周村区妇联在全区所有有庭院的村居建设“美家超市”102家,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实现家庭与村级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一是反复调研论证,开准对症良方。制定《周村区“美家超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年底建设102家。二是解决关键难题,打通任督二脉。拿出实措解决场所、资金、人员难题。三是统一建设标准,鼓励因村制宜。全区统一“美家超市”品牌logo,硬件建设全部实现“八有”(有标识牌、有货架、有物品、有《积分兑换制度》、有《积分公示榜》、有《积分兑换台账》、有积分卡、有专人管理)。四是合理设置积分,参与社会治理。设置基础分、加分项、减分项三个维度。通过兑换物品多少的直观体现,实现家庭与村级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美家超市”为家庭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实现与村级组织的良性互动创设了新路径,家庭主动参与“美在家庭”创建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创新推进“蒲公英”计划
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淄博路径
青少年科技教育指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基础知识、科学基本技能和科学思想的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的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教育及过程。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阵地,谋划开展好馆校联合育人是科技教育创新的关键,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保障。为此,淄博市科协深化科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与淄博市教育局联合制定印发了《淄博市青少年“蒲公英”科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推进全市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和科技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蹚出了一条具有淄博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新路径。一是推进整馆信息化,打造馆校联合育人“数据库”。大力推进市科技馆新馆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建设并使用私有云+公有云一体化的数字化云服务支持系统等28套信息化系统,对标中小学课程标准,精选的316项展品展项70%以上实现了原创性创新设计和功能优化。二是夯实队伍基础,打造青少年科技教育“智囊库”。按照“建组织、引资源、抓培训”的思路,采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形式,推进全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体系建设。今年已先期举办全市青少年“蒲公英”科技辅导员专业素养提升培训两期,分别以科技创新、信息学竞赛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5位全国知名专家和6位全市教育精英开展培训,共吸引全市400余所中小学、校外机构的1800余名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参与。三是创新竞赛体系,打造青少年拔尖后备人才“竞技场”。按照中国科协、教育部批准的科技类竞赛活动清单,全面架构市级青少年科技竞赛体系,系统谋划安排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信息学、创意编程和智能设计、机器人、科普创新实验、奇迹创意和电子百拼系列科技类竞赛活动。
创新“文艺志愿云服务”新模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常规文艺志愿服务的冲击,全市上下为推进文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积极探索网络新媒体+文艺志愿服务模式,推出线上“文艺志愿云服务”。主要开展云拜年、云剧院、云展播、云看展、云培训等。市文联组织15个文艺家协会开展了“文艺大咖云拜年”活动,录制各艺术门类的拜年视频,在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集中开展云拜年活动;市音协组织“童心筑梦想 礼赞新时代”2021年淄博市青少年迎新春文艺云展播;市曲协组织开展春节和元宵节曲艺演出直播,网上直播时观众过万人;市剧协连续九天开展云上剧院戏曲展播,元宵节举办戏曲晚会,已有300多万人关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市文联、市作协举办“庆祝建党百年 重温红色经典”作家阅读课,组织多位作家在网络平台分享介绍红色经典;5月23日,文艺志愿服务日期间,组织开展多项网络文艺志愿服务,为我市建设文化强市不断助力。
沂源县:一是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线下活动管控严格的局面,县文联探索运用网络新媒体等科技手段,组织各文艺家协会开展“文艺志愿云服务”,开展云拜年、云剧院、云展播等系列活动,手机变现场,“云”上过大年,保证演出不打烊,把一台台精彩节目送到千家万户,成为陪伴人民群众的精神大餐。二是沂源县文联积极打造“沂家亲”文艺志愿服务品牌,带领全县文艺家协会开展文艺志愿服务。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梳理自身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摸清各自家底、统筹各项资源,整合全县文艺力量,规范建设,完善体系,以各文艺家协会为试点,分别成立专业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制作了专门队旗。
桓台县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探索社会治理“桓台路径”
桓台县按照“以建促用、以用提信”的建设理念,创新“1+1+5”的信用社会治理模式(即构筑坚实的信用建设基础、构建信用联合奖惩大格局、大力实施信用“五进”工程),坚持夯实基础、乡村先行,探索党组织“牵线”、网格“串联”、信用“搭台”,群众受益的社会治理新路径,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构建起纵向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和横向行业部门信用监管组成的全覆盖信用体系。同时,打造“信用+N”的信用激励应用场景,逐步实现社会信用向社会全领域延伸,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立起党政有力推动、企业主动作为、社会共同参与、公民全面响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格局。
临淄区教师职称分级评聘改革
助推教育质量提升
近年来,面对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中存在已久的“一评定终身”“评上就无忧”难题,临淄区秉持“教育改革从教师抓起”的理念,牵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牛鼻子”工程,紧盯教师职称评聘这一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改革,瞄准堵点、靶向发力、精准施策,通过完善分级竞聘方案把好改革“决策关”、压实学校主体责任把好改革“审查关”、采取先行试点办法把好改革“实施关”、加强聘后常态管理把好改革“考核关”,探索建立“能上能下、岗变薪变”的制度通道,让越来越多的教师从“后勤保障员”转变为“一线战斗员”,让越来越多的教师从“让我干”转变为“我要干”,让临淄区教学质量、教学品牌从“过得去”转变为“叫得响”,全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631”区域信息化育人体系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周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信息化方针政策,组建以学生为中心,区教体局、校长、教研员、教师、学生、家长6方组成的区域信息化推进共同体,依托名校、名师、学生3个空间,形成线上线下区域一体化融合的“631”区域信息化育人体系,赋能周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管理变革,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所有中小学均创建为淄博市数字化校园,建成了区中小学创客活动中心、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了系统网络升级改造,学校网络出口带宽升级至千兆。二是聚焦制度变革,加强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出台《周村区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周村区教育工作创新年实施意见》等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发展性评价和分级聘任的必要条件,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聚焦教学变革,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出台信息化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探索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组建城乡教育发展联合体、跨区域结对帮扶共同体,开展网络双师同步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四是聚焦管理变革,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教研支撑作用,构建四学段联动信息化管理机制,为教育教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精准服务,推进教育治理模式现代化,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全区2所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3所学校入选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2021年5月,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
淄川区实施“万台电机上云行动”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改革攻坚
淄川区紧抓工业互联网平台风口,依托功力机器电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万台电机上云行动,在电机行业率先实现“上云、赋智、用数”,加快培育服务型制造和平台驱动型新模式新业态,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智能电机改造,打造企业智能“心脏”。以永和建材为例,在平台运行一年间,平均降低停机次数75%,停机时间降低45%,增产20%,停机成本降低70%,设备维护成本降低30%。二是创新行业级平台,携手共拓“蓝海”。依托功力机器电机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建设行业级平台,整合行业中各个企业资源,更大范围的实现数据汇聚和价值挖掘,最终打造一张打通制造业信息孤岛、支撑工业大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高速公路网”。三是整合企业资源,打造政企“桥梁”。建立全区统一智能化管理平台,实时掌握重点行业产线、产量、开机率以及重点设备的安全、环保、能耗等状态,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目前,功力机器电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淄博市唯一一家具备智能电机、物联网终端,以及在线监测平台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和运营的工业企业,也是目前国内电机行业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我区博望矿业等89家已进行智能电机改造,并接入电机工业互联网平台。
经开区创新打造“企业嘀嘀”
点单式服务平台
一、推出“企业看”功能,将惠企政策精准地传递给企业。一是设立政策汇总专区。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将国家、省、市、区发布的各项政策整理汇总。在登录“企业嘀嘀”微信小程序后,企业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选择政策类别等方式查找各项惠企政策。二是政策、服务精准推送。通过后台数据找到满足某项政策的企业精准地将政策推送给企业。例如,根据企业的研发投入、营业收入等指标判断企业满足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条件时,后台会把申报政策推送给企业,并提醒工作人员与企业联系。
二、推出“企业问”功能,及时为企业答疑解惑。通过“企业问”模块,企业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线留言,通过企业预留的联系方式,工作人员与企业联系并解决问题。借助这一功能,企业可以在线随时随地将真正的诉求“一键”直达政府。
三、推出“企业办”功能,用信息化方式提高企业办事效率。一是技术改造项目预审。企业有技术改造需要时可以直接发布技改需求,工作人员在2个工作日内到企业实地查看有关情况,并给出意见建议。二是工业产值预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以通过这一功能在月初时将本月的预计产值上报,工作人员及时预产值下降的企业沟通,如果存在发展困难,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
道路交通纠纷快速调解模式创新改革
近年来,市公安局为了提高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化解质效,维护社会和谐,提高群众满意度,在临淄、沂源等区县,试点推行“一体联动、一链贯通、一站办理”的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了方便群众办理、高效化解矛盾的社会治理路径。有关区县公安交警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积极协调法院、司法、保险等多个部门派员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部门集中办公,对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进行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和司法审判,解决了纠纷调处和案件办理周期长、群众多头跑重复跑等问题,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
临淄区:以区级交通事故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中心为支撑,坚持多部门联动、全场景协同、大数据共享,探索建立“警检法司医保”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了新形势下道路交通纠纷解决及诉讼服务的样本和方案。一是突出“交警+检察院”联动。坚持警检会商、联合办公,2名员额检察官入驻交通事故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中心,健全案例指导、信息共享等机制,搭建涉道路交通刑事案件管理平台,规范案件证据材料收集要求,明确涉道路交通案件执行标准,落实补充侦查手段,形成案件诉前执法和监督体系,实现案件办理“可视化”监督,不断提高刑事诉讼质效。二是突出“交警+法院”联动。设立“刑民合一”专业合议庭,由法院派驻法官3人、书记员6人,畅通办案渠道,统一裁判尺度,集中审理涉道路交通类民事纠纷、刑事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案件,实现涉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一庭通、一门清”。针对当事人无法达成和解,由专业合议庭立案,适用简易程序快速审理,实现快立案、快审理、快结案。专业合议庭成立以来,共受理涉道路交通类案件114件、审结81件,平均办案天数减少16天。三是突出“交警+司法”联动。聚焦增强问题受理便捷性、调处灵活性、解决快速性、结果有效性,与司法局人民调解员联合办公,严格落实“早介入、听意见、讲政策、精调解、细协议”“五点”工作法,不断提高调解效能和调解成功率。今年以来,4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通过人民调解解决,未出现上访或二次争议等情况。四是突出“交警+医保”联动。针对出警不及时、撤离现场慢、人员理赔难等问题,建设“警保医”联动网上平台,3家医院、6家保险公司相继入驻,抽调民警、保险理赔人员、医务工作者组成“警保医”服务队伍,抓好联合出警、勘察定损、伤员救治等环节,实现事故理赔、保险定损、理赔支付“一网办理”,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平台运行以来,共办结交通事故151起,垫付医疗费用300余万元。
沂源县:沂源县地处鲁中腹地,平均海拔431米,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国、省、县、乡道相互交织,坡多弯急,路况复杂;全县机动车保有量近10万辆,农用车占比高,交通事故起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在现有处置方式下,当事人往往在交警队、保险公司、法院等部门之间反复奔波,每年进入诉讼程序的交通事故案件占法院诉讼案件总量的10%以上,群众处理交通事故耗时长、投入大、怨言多,投诉、信访接连不断。为彻底解决道路交通“事故多”“纠纷多”“官司多”和“处理难”“赔付难”“执行难”的“三多”“三难”问题,沂源县本着“能调不诉、能调不判”的原则,坚决将“调解”理念贯穿事故处理全过程,整合部门职能,再造处置流程,创新实施集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诉前调解和速裁快审于一体的“五层过滤法”,实现事故纠纷繁简分流、快慢分道、轻重分离、一链办结。自运行以来,全县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通过诉讼判决案件下降到200件以内,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未发生一起信访案件。2021年5月,经验在山东新闻联播报道。
桓台县公安局构建“智慧警务”模式
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
桓台县公安局紧紧围绕“数字警务、智慧公安”目标,借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推动打击防范、社会治理、服务为民等各项工作效能提质增效。一是成立科技信息化委员会和智慧警务工作小组,组建智能识别、高空云防、移动警务、数据整合、平台建设五个项目部,成立警企联合创新实验室,研发禁毒、直属、刑专、国保等21个业务平台和功能模块,申请公安应用平台最高权限和研判权限,专线接入运营商数据,真正实现人员、权限、机制合成。二是建设全域覆盖的智能前端,公安视频监控平台总量达到3.1万路,在巡逻车辆、街面监控、高空云防建设采、传、析于一体的智能设备,全域打造高中低空全视域、无死角可视化指挥体系。打破部门信息壁垒,通过边界设备打通公安网、互联网、政务网、视频网四网链路,实现数据融合、数据增值和数据赋能。三是唱响“谁放弃平台使用权,谁就丧失警务指挥权”智慧应用主旋律,全面打造数字警队,为智慧警务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四是构建实战应用体系,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推进数据流与业务流、管理流深度融合,提升警务工作智能化应用水平。
博山区创新推行“1+N打包式”
社会救助服务
社会救助在兜底民生保障、助力脱贫攻坚、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破解社会救助“中梗阻”,打通服务群众“最初一公里”,近年来,博山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坚持“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原则,以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重点,用好用活区镇村三级网络和网上数字平台两大平台,积极培养“全能型”人才,“1”次申请办理“N”项救助;创新应用“数字化”平台,“1”个平台转办“N”个部门;探索建立“呼叫式”服务,“1”名协理员跟踪“N”个救助对象;全面构建了“1+N打包式”社会救助服务新模式,实现城乡困难群体救助全覆盖,不断推进全区社会救助工作的整体水平,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5月25日,全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博山区召开。
劳动合同电子化改革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减轻企业用工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效能,淄博市人社局积极探索“互联网+人社服务”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人社工作的深度融合,采取政府搭建服务平台、企业免费使用的方式推进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工作专班。市人社局成立电子劳动合同工作专班,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压实责任,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和日报告制度。二是瞄准企业需求,做优平台保障。多次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及职工对电子劳动合同的使用需求,通过试点企业在签订电子劳动合同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技术人员不断对电子劳动合同平台及签章流程等进行改进完善,使其更加人性化,便于操作。三是坚持多措并举,营造浓厚氛围。多次召开工作会议,讨论电子劳动合同试点相关事宜,制定《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工作方案》《电子劳动合同技术方案》。同时加大宣传,通过电视台、大众网等新闻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和企业微信工作群对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工作进行宣传。四是创新对接人社业务平台,逐步提升应用场景规模。在全省率先实现签订电子劳动合同与人社单位劳动用工备案业务实时对接、数据共享、一键办理。并多次对“鲁班用工”平台进行了考察调研,计划打通省农民工支付监管平台与“鲁班用工”的接口,使鲁班用工电子劳动合同数据实时传送到省监管平台,并逐步提升应用场景规模。
截至目前,全市试点企业已达232家,覆盖职工65000余人。订立电子劳动合同使远程异地签约实现“秒签”“零跑腿”“非接触式”办理。同时,帮助用人单位优化用工管理,节省纸张耗材成本和纸质合同的存储、管理成本,较好解决了纸质劳动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篡改遗失的问题,提升合同签署效率,也方便劳动者保存和查阅。
临淄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一号改革工程”,借力淄博市成为我省首批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城市的契机,践行“互联网+人社”的服务模式,积极推进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工作。一是“主动服务”帮办理,积极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及业务经办机构沟通交流寻求上级帮助,主动上门一对一为企业提供服务;二是“以点到面”全覆盖,在全区首先选出2家企业进行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扩展为覆盖全区范围内电子劳动推行工作,逐步推动电子劳动合同广泛应用和管理服务优化;三是“镇呼区应”促落实,召开镇(街道)人社所所长会对电子劳动合同扩面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注重区和镇(街道)之间的协调配合,切实打通业务下沉过程中的各种难点。今年3月底,齐都药业和广浦生物2家企业率先在全区进行试点;6月,深入推动电子劳动合同签订工作,推进企业规范用工,塑造了劳动用工管理新模式。电子劳动合同签订试行以来,临淄区已有3家企业进行试用,累计签订132份电子劳动合同。企业和劳动者无需见面即可办理劳动合同签订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功能,助推不见面审批改革,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不动产登记“一码管证”创新改革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决策部署,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要求,淄博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不动产登记“一码管证”工作。创新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模式,简化工作环节,提高行政效率,该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主要做法:在不动产登记受理业务时,将宗地图、房屋分户图矢量数据导入登记系统,系统自动将图形和不动产证书信息生成二维码,在打印证书时一并打印该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可展示电子宗地图、房屋分户图(分丘图),权利人、不动产坐落、面积等证书权属信息,以及该不动产是否抵押、查封等限制性信息和登簿日期、证书是否作废等信息,实现二维码全生命周期管理证书图形和信息。
创新意义:一是减少了缮证中打印图纸、贴图、盖骑缝章等工作环节,提高了登记工作效率。二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显示宗地图和房屋分户图,为权利人获取电子权籍图形提供了方便。三是扫描二维码显示的是该不动产最新的动态登记信息,包括抵押、查封、异议登记等信息,即方便了权利人实时查询不动产的最新权属状态。四是在不动产交易时,买方可通过扫描证书的二维码查验该不动产是否存在抵押、查封、异议登记等限制信息,以及是否作废等信息,从而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五是扫描二维码还可显示与证书一致的权属信息,起到了证书防伪的功能。六是在不动产进行变更、转移登记时,无需再由权籍人员录入矢量图形,直接由系统自动带入,为后续变更、转移登记减少了工作流程和业务环节。
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改革
淄博市交通运输局在省交通运输厅和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扎实开展科技治超工作,积极推进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按照“布局一张网、建设一盘棋”的总体目标在全市国省道治超重点路段、事故易发生路段积极推进治理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治超非现场执法点位建设的通知》《关于建立非现场执法超限超载违法车辆信息抄告办法的通知》。由各区县交通运输部门提出近三年规划方案,未纳入规划的原则上不得设置非现场执法点位。需新建、增设、变更非现场执法点位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时调整,避免同一道路重复点位建设和因大货车道路限行等原因不能正常开展非现场执法工作等情况的出现。建立健全联合治超、违法车辆信息抄告和专项执法行动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壁垒,积极与交警、生态环境、公安等执法机构建立长效联络机制,形成执法合力。一年来,通过部门联动、科技治超、信息共享等有力措施打击违法超限超载车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有效提升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淄川区:积极探索超限超载治理新模式,利用非现场执法系统进行智能化监管,有效提高了道路执法管控水平。在国道205昆仑段等重点路段设置6处点位,建设双向全幅非现场执法系统。在主要县乡道、不停车系统周边道路新增监控50处,全区道路交通监控点位达到721处,实现了国省道、县乡道主要路口、不停车称重系统路段及周边6条货车易绕行县乡道路的监控全覆盖。交通交警联合执法人员在非现场执法点进行定点值岗,根据执法系统LED显示牌上显示的信息,随时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查处。对超限超载车辆严格进行比对和处罚。非现场执法系统启用以来,超载率从28%降到了2%以下,车辆日超载吨位数从10.14万吨降到了0.56万吨,降幅94.5%。因货车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
“互联网+家政”信用体系建设改革
近年来,市商务局按照“政府引导、第三方实施和企业为主、强化应用”原则,以构建信用为核心的新型行业管理体系为目标,积极开展“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全市大型家政企业特别是“百城万村”家政扶贫企业及家政服务员信用信息纳入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管理。为进一步夯实全市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市商务局会同市大数据局立项开展淄博市“互联网+家政”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家政企业及家政服务员信用记录、建立城市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平台、探索建立家政服务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家政服务员和家政企业信用记录的整合应用,营造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推动我市家政行业不断向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逐步建立健全我市家政服务业行业信用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服务便利化,促进全市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名医基层工作站”筑牢百姓健康防线
为深入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进一步解决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基层卫生人才短缺、基层医疗机构“接不住”等“瓶颈”问题,结合我市组群式城市特点,2020年10月,我市启动“名医基层工作站”建设工作,统筹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基层对口帮扶长效机制,使基层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目前,已从全市3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及三级民营医院选派317名名医专家,建立名医基层工作站93个,建立特色科室93个,开展填补基层医疗机构空白的新技术、新业务364项,接诊贫困人口6174人,双向转诊1071人,义诊916次,健康宣教1202次,业务培训875次,协调基层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119人。今年1月28日,淄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表决确定“2021年度淄博市重大民生实事项目”,“提升名医基层工作站服务能力”列入其中。在今年全省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淄博市以“名医基层工作站”引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作了典型发言。5月6日,《山东政务信息》专报刊发《淄博市建设名医基层工作站筑牢百姓健康防线》经验,孙继业副省长批示“淄博市建设名医基层工作站有利于缓解基层群众就医难题”。
坚持“综合+专业”
建设现代化应急指挥中心
市应急局通过坚持“综合+专业”原则,运用大数据、指挥网络、融合通信等信息技术,统筹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地震监测等,建设现代化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上传下达、综合汇聚、协同会商、专题研判、风险预警、信息发布和指挥调度等功能,有效提升风险监测、辅助决策、应急指挥处置能力,为构建现代化应急指挥体系提供支撑,有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一是加强应急“一张图”建设。研发“一张图”软件,建设救援队伍、物资装备、应急预案、应急专家、企业信息等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动态化应急管理。二是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整合利用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视频监控和数据信息等资源,建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对自然灾害风险实时动态监控。三是加强危化品和非煤矿山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现危化品重大危险源、风险点在线监测和地下非煤矿山企业实时视频调度。四是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建立预警发布、分析研判、决策指挥及融合通讯、图像传输等模块,强化风险预警发布、视频会商研判、综合指挥调度能力,实现事故灾害等突发事件信息化应急指挥处置。
推行移动监管执法
提升食品领域基层智慧监管水平
淄博市市场监管局推行移动监管执法,实现了从任务生成、现场监管执法、到企业整改上报、再到社会公示全流程、闭环式的监管,全面推进市场监管能力现代化。
一是监管档案电子化,实现“底数清”。归集各类证照信息、对监管类型、地理位置、重点区域以及经营异常、查无去向等情况进行标注,完善企业监管档案,做到监管数据“底数清”。
二是监管任务自动整合推送,实现“任务明”。合并重复检查内容,生成任务清单,自动推送给监管人员,实现“双随机监管、食品日常监管、风险预警监管、专项检查监管”的任务整合,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三是监管事项标准化梳理,实现清单式执法。对食品监管领域监管表格和监管事项进行了标准化、自动化匹配,监管人员只需按检查事项,根据现场检查情况逐条点击“是、否”,即可完成检查,实现“清单式“执法。
四是法规条款自动匹配,实现执法文书自动生成。对监管检查事项所涉及的法规条款进行数据化处理。根据检查结果,对违法行为、法规依据、处罚措施自动匹配,实现监管表格自动填写、执法文书自动生成。
五是加盖电子签章,确保电子文书具有法律效力。应用省大数据局电子签章系统,在相关执法文书自动加盖执法机关电子签章,实现全程电子化、无纸化监管。
六是推行一企一码,实现全闭环监管流程。监管执法人员扫码开展巡查监管,企业人员扫码实现自查自改、企业整改,社会公众扫码查看企业公示信息、执法监管信息,并可以通过你点我查参与靶向监管。
张店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了由26人组成的基层监管所网络管理员队伍,先后开展现场调研16次、内部测试300余次,提出修改建议100余条,协助省局工作组完成基层监管所调研工作,配合省标准化研究院制定工作方案、完成监管事项的“标准化”构建。在食品监管移动端测试任务中,发动全系统人员、相关企业和社会人员广泛参与,所有单位和参试人员分工履职、互相配合、积极推进、形成工作合力,成功打造食品监管“三方共治”(监管方、企业方、社会方),圆满完成试点任务,为全省基层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桓台县:制定了《关于大力推广应用山东市场监管基层一体化平台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从上到下强力推进;以两个百分比(即一体化平台应用率达100%,建档立卡完成率达100%)为导向,完善考核机制,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全面应用智慧市场监管APP。争取政府支持,配齐配强信息化监管装备,为全系统167名一线执法人员配备了移动执法终端,为各片区配备蓝牙打印机,进一步充实电脑、复印机、执法记录仪等信息化设备,为平台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除了集体培训外,还为每个监管所培训了1-2名的业务骨干,极大方便了基层一体化平台和智慧监管APP全面推广使。
高青县:利用“一体化”平台和智慧监管APP,实现了基层监管人员智慧化、标准化、表单化逐项检查,通过图片上传、电子签名、执法文书蓝牙打印等,规范留痕,检查项目和标准一目了然,检查结果统一由纸质录入改为手机实时录入,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有效避免“漏管”“错管”,实现监管从“纸质”向“云端”、从“随意”到“标准”的转变,现场执法检查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同时积极宣传推广微信小程序“企业E点通”、“企信一点知”,社会公众扫描食品经营单位门外悬挂的“一店一码”公示牌,可查看市场主体的各类经营信息;通过“明厨亮灶”实时查看食品加工过程;通过“你点我查”功能在线进行投诉举报,实现了从单纯消费到参与监管的角色转变。部门、社会、企业之间高效协同,形成了全社会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
沂源县:以解决市场监管工作难点、减轻基层负担为导向,全面推进一体化平台及智慧监管APP应用推广,实现了全县市场监管领域整体智治、高效协同,智慧监管能力有效提升。将沂源县智慧市场监管信息化项目所需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拿出专项经费47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县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指挥中心。今年2月,沂源县市场监管局在全市率先完成认领建档工作,并始终保持认领建档率100%。积极应用基层一体化平台推送的风险预警信息,针对许可证件即将到期等情况,积极与监管对象联系,为其办理许可延期,提高监管服务的精准性,目前处置预警信息260条。现场执法检查,实现闭环管理。基层监管人员对照智慧监管APP设置的各类标准化检查表单逐项检查,实行对标检查、规范留痕,检查项目和标准一目了然,提升了现场执法检查的标准化、规范化、协同化水平。目前,全局应用APP开展执法4692户次,实现执法检查闭环管理。
高新区实施“一房一码地址库”改革
破解住所虚假登记难题
伴随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注册承诺制的实施,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企业注册便利化不断提高,但使用虚假地址、模糊地址,甚至冒用他人地址注册企业等情况不断增多,扰乱了经济秩序,影响了营商环境。为破解这一难题,淄博高新区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商事登记中,在全省率先启动“一房一码”登记制度改革。通过建立“云地址库”,为房屋“赋码”“办证”;通过建立“服务平台”,为审批“赋能”“筑基”;通过创新“住所应用”,为审批“加速”“提速”。改革实施以来,高新区内10万多所房屋拥有了专属的“身份识别码”,构成了精准、动态的“云地址库”,住所登记精确度大幅提升,房屋地址准确率达100%,市场主体登记准确率100%。通过填写“验证码”、扫描二维码进行注册登记,政务服务便利度大幅优化。依托云平台,强化部门协同和工作互动,在处理住所投诉、核查相关住所登记方面加强沟通合作,审管联动大幅提质增效。
门诊费用跨省医保直接结算改革
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具体体现。淄博市作为山东省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五个试点城市之一,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工作原则,聚焦“稳扩优全”四个方面,有序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选取了5家定点医疗机构作为首批试点,已顺利通过国家医保局验收,2021年2月1日,正式开始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运行。2021年2月4日启动第二批26家试点医疗机构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试点范围覆盖所有区县,各区县均不少于2家试点医疗机构,目前26家医疗机构全部完成测试工作。持续优化备案服务,对已办理长期异地就医备案和住院转外就医备案人员同步开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服务,无需另外备案,同时提供异地发生急诊的线上自助备案服务。“鲁医保”微信小程序“异地急诊门诊联网备案”和“跨省个人账户消费备案”两个自助备案功能已于4月初在全省率先上线应用,进一步简化了全市参保人在异地的备案操作,扩大了待遇享受覆盖面,缓解了参保群众异地就医过程中的“垫支、跑路”问题。
淄川区:一是积极稳步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制定《淄川区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选取了2家服务能力强、参与意愿高、异地人员就医集中的定点医疗机构作为试点。目前正在结算测试阶段,6月底向省局申请正式开通业务。二是优化备案服务。不断拓宽备案渠道,简化备案流程,对已办理长期异地就医备案和住院转外就医备案人员同步开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服务,无需另外备案,同时为我区参保人提供异地发生急诊的线上自助备案服务。三是开展多渠道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等媒体先后对门诊异地工作进行了报道,做好了异地就医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同时积极发挥传统媒体引导作用,在经办服务大厅发放宣传单,设立咨询台和政策宣传栏,引导其主动了解异地就医政策、熟悉办理流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构建全方位宣传体系。
高青县创新“整村授信”举措
将普惠金融政策带到群众身边
“整村授信”能够有效为村民提供简单便捷融资渠道,促进村社经济发展,同时能够改善地方信用环境和生态金融环境,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高青县坚持“惠民便民”宗旨强化信贷服务,通过农商行创新“整村授信”举措,以政银合作方式,整合政府部门数据资源,推动农业农村地区便民金融服务,有效解决农村生产经营资金需求问题,该做法在淄博市尚属首创,具有很好的创新性意义,被列为我市实施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试点。
主要创新点:一是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对全县309个行政村、9个社区信用村(社区)进行批量信用评定,实施整村授信、网上放款,全流程信息化、便捷化、自动化;二是在各行政村创新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点,设立“农金员”或业务联络员,在有条件的行政村辅设银行自助机具,构建起支行—客户经理—农金员(业务联络员)—农户四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平台,让全县农村群众身坐家中就能完成小额贷款业务,享受城市一样的金融便利。目前,县农商行在309个行政村设立金融服务网点,39名客户经理长期驻村,聘请农金员112名,铺设银行自助机具112台。
“智慧大脑”实现街道全域整体智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临淄区雪宫街道秉承“多元联动、一地办好”理念,以打造“城市大脑”全域智治为目标,持续加强资源要素数字化归集,不断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一是强化系统支撑,构建大数据系统加速数据汇聚共享、人工智能系统助力数据持续迭代、可视化系统一屏全域感知,实现“城市大脑”高效服务。二是拓展数字应用场景,以构建公共服务“一张图”“一张网”为重点,探索“一件事”集成协同应用场景,围绕民生实事年度重大任务等事项,依托数据共享清单和系统集成清单,建立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推动“城市大脑”应用融合。三是完善组织架构,搭建智慧高效工作平台、打造一专多能工作队伍、建立闭环运行工作机制,保障“城市大脑”智慧运行,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创新打造“1+4+9+X”智慧应用模式,总结形成“党建引领、智慧赋能、应急指挥、社会治理、便民服务、工作考核”于一体的闭环工作体系,让广大居民更好地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领跑社会基层治理的“加速度”。
住房公积金集成便民服务改革
淄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体制机制、转变思想观念,以“刀刃向内、主动作为”的自我革命精神,充分创新服务方式、整合数据资源、优化信息化系统,积极推进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业务工作和服务工作的质的转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的尝试。
一、推广线上办理,打造便民惠企快车道。一是拓宽渠道,便利服务。集成网上服务厅、微信公众号等11种服务渠道,全面涵盖查询、缴存、提取、贷款、政策咨询等业务。二是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目前全部缴存、提取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贷款服务事项可网上预申请、预受理,实现了住房公积金业务网上全覆盖,实现了高频业务“指尖上的公积金服务”全覆盖。三是融合互补,一体联动。发挥线上线下融合协同作用,同步推进实体大厅智能化建设,配置取号、查询、填表等自助终端硬件设备,方便企业和群众便捷地获取政务服务资源。
二、搭建智慧平台,构建便民惠企助推器。一是数据共享,材料少。在全省率先使用电子身份证信息,目前已共享各类政务数据33项,与10家市内商业银行共享商贷信息,做到商贷提取“零材料”。二是简化流程,等待少。缴存、提取所有业务全市通办、贷款业务主城区通办,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取消住房公积金提取审批单位盖章环节和纸质资料,提取业务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审批变为即时办结。三是延伸网点,就近办。积极推进受托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受理公积金全类型业务试点工作,预计今年12月底前,在全市各县区共依托齐商银行网点开设10个公积金业务受理网点,极大便利缴存职工办理公积金业务。
三、集成服务要素,夯实便民惠企压舱石。一是强化功能集成,服务“一站式”。由原来办理二手房公积金贷款需要在不动产登记、税务、公积金和银行4个部门的不同地方多个窗口跑多次,变成进一扇门办多件事。二是强化窗口集成,受理“一窗式”。实行“综窗+专窗优先”,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窗口服务模式,群众办理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业务由原需3个窗口等待排队跑多次变成1个窗口跑1次。三是强化政策集成,告知“一口式”。对住房公积金服务事项受理内容、申报材料和办理时限等基本要素进行规范统一,面向群众清单式提供办事指南、明白纸等,真正做到“人人能看懂、个个会办事”,实现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全部服务事项全市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