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实现监管货值26.4亿元!淄博综合保税区获批一周年 打造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能级平台
2021年8月30日,淄博综合保税区获批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淄博高新区宣传新闻中心主任宋卫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淄博综合保税区主要负责同志、海关和相关领域工作的负责同志参加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2020年8月30日,淄博综合保税区成功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淄博历史上第二个国家级功能区,为我市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了重大机遇,开启了我市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新的历史征程。此后,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顶格推动下,在海关、发改、财政、商务、税务等八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淄博综合保税区于去年12月30日通过预验收、今年3月31日通过正式验收、4月7日正式封关运行。从启动审核到封关运行,仅用了1年时间,创出了国内同期综合保税区申建的最快纪录。
一年以来,淄博综合保税区坚持“边申报、边建设,边招商”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综保区”和“内陆港”叠加政策功能优势,聚力打造服务淄博、辐射鲁中的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
一是高标准建设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目前,主卡口、跨线桥、区内道路、围网等监管配套设施,以及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经建成。省内最大的智慧冷库及加工中心一期项目即将完工并投入使用。标准厂房三期、智慧冷库及加工中心二期、保税研发中心、保税检测维修中心、商务综合服务中心、数字化仓库等总投资80亿元的6个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开工,并将于明后年全部建成。届时,综合保税区的标准厂房总面积将达到120万平方米,数字化仓库面积将达到20万平方米,冷链仓储及加工面积将达到15万平方米,配套的研发、检测、展示、商业服务面积将达到55万平方米。综合保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将在省内13家综合保税区中位居前列。
二是高起点运营综合保税区。紧紧抓住用好国内外产业链和供应链重塑的新机遇,积极引进智慧化、引领型、集群式的龙头项目。目前已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325亿元;在谈项目30个,总投资260亿元。已签约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其中12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基本实现了海关总署对淄博综合保税区提出的“批复即验收、验收即投产”的殷切期望。入区项目中,“四强”产业项目17个,重点项目有达芬骑智能电动摩托车、美氟科技新材料、普塑医疗疫苗专用注射器等;进口农产品深加工项目7个,山东邦基、新协航、青岛宝能、纽澜地等优质企业已在综合保税区形成聚集效应。预计到2023年,全区进口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将突破500万吨,年进口额100亿元,销售收入150亿元;动物蛋白加工能力将突破20万吨,年进口额80亿元,销售收入100亿元。综合保税区将在三年内建成江北重要的进口农产品保税仓储及深加工基地,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在加快产业类项目招引的同时,聚焦于打造高能级服务平台,还引进了建发集团、象屿集团、京东科技集团、华鲁集团等头部企业参与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和运营,实现“数字赋能”和“金融赋能”。
三是高水平打造鲁中国际陆港核心区。聘请专业第三方,开展《鲁中国际陆港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中物联合作打造数字化仓库,重点将新协航冷链仓储设施打造为数字化仓库的样板仓库。围绕打造“公铁海空”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在畅通陆路通道方面,赴西安国际港务区学习考察,并重点商讨了合作模式等问题。在畅通陆海通道方面,同山东省港口集团已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淄博内陆港,常态化开行“齐鲁号”欧亚班列、“淄博—黄岛”五定班列和“淄博—乌里扬”点对点班列。下一步还将开展“重资产”合作,建设天然橡胶、木浆等大宗商品的保税分拨中心。在畅通陆空通道方面,同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也已签署合作协议,年内将在综合保税区设立鲁中空港货物分拨中心。
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持续的项目引进,使综合保税区的各项指标实现了较快增长。今年1-7月份,淄博综合保税区实现监管货值26.4亿元,比去年增长126%。同期,发运“齐鲁号”欧亚班列36列、1746车,发运“淄博—黄岛”五定班列10列、289车,积极协调高新区财金局为发运企业兑现班列补贴1535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全力抓好项目落地和功能提升,聚力打造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五大中心”,确保完成进出口60亿元的年度工作目标,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综保区打造成500亿级开放型产业聚集区,筑就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能级平台。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