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整版报道淄博产业转型升级典型做法
淄博作为老工业城市,
有着曾经辉煌的历史,
但近年来,
随着优质资源枯竭、要素成本上升、
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巨大转型压力与考验。
10月13日,
《经济日报》整版报道
淄博产业转型的典型做法。
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山东淄博曾经历辉煌。但近些年,伴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淄博也一度面临着经济增速下行的巨大压力。
怎么办?继续滑落还是重塑辉煌?淄博没有盲目另起炉灶,在冷静审视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重新赋能传统优势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整个产业结构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经济发展活力正在逐渐恢复。
山东淄博市是全国120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优质资源枯竭、要素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巨大转型压力与考验。3年来,淄博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04万家,化工园区由28个整合为6个,化工企业从1135家减少到514家。但在出清落后产能的同时,淄博也出现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曾经站在山东经济“C位”的淄博,一些重要经济指标甚至下滑至全省倒数。2019年淄博的GDP增速仅为3.5%,在山东16个地市中位列倒数第二。
去年以来,淄博的经济发展状况悄然发生变化。今年上半年,淄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列山东省第二位;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94.8%,同比增速列全省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0.6%,同样位列山东省第一。淄博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脱胎换骨的?
老树发新枝
“猜猜这台设备从国外进口要多少钱?”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兆旭指着一台冰箱大小的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说:“1500万元!这是生物制药领域的核心设备。”据了解,新华医疗这套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取得了4项发明专利,售价却不到国外产品的一半。新华医疗近年来不断突破国外核心技术垄断,逐步从“跟跑”转变为“并跑”甚至“领跑”。
来到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的鲁泰纺织厂车间,只见一排排现代化织布机高效运转。在鲁泰面料馆,工作人员手中的“无缝线衬衫”看上去与普通衬衫并无区别,但整件衬衫上找不到针脚和缝纫线。据介绍,这件衬衫优选适合纯棉面料的环保高分子热熔黏合材料制成,用“焊接”技术代替缝纫,接缝强力高于线缝强力,颠覆了传统生产模式。
企业还是那个企业,但内涵已经有了很大不同。这样的场景,不断在记者的调研采访中出现。在淄博的产业结构中,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占70%,而重化工业又占传统产业的70%。两个70%,凸显了淄博产业结构特点。面对巨大的转型压力,淄博没有直接丢掉传统产业这个“饭碗”。
“传统产业仍然是淄博市经济的‘压舱石’,如果盲目脱实向虚,会导致产业‘空心化’。我们要做的是下定决心推进产业赋能,加快转型升级。只要技术先进、设备先进,传统产业里照样有高新技术企业,传统产业照样可以变为朝阳产业。”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认为,作为老工业城市,淄博市先进制造业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是改变全市基础工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的重中之重和根本之举。
2020年7月,淄博出台关于突出“五个优化”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传统产业,紧紧围绕优化技术工艺、产品体系、产品质量、产业链条、经济效益“五个优化”的思路,突出“先进制造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对机械、建材、纺织、医药等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
化工产业是淄博的支柱产业。如今,在淄博市化工聚集地临淄区,国内首个己二腈项目——天辰齐翔100万吨/年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这个总投资达200亿元的项目达产后,将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和产业空白。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海龙介绍,己二腈是尼龙产业的高端“芯片”,在高端工业信息、民用纺织、电子国防等领域应用广泛。
临淄区委书记朱正林告诉记者,这个项目的投资方在对比国内近20个化工园区后,最终选择落户临淄,他们看上了这里完整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能满足项目所需的各种原料及配套。与该项目一墙之隔的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丁二烯,正是己二腈的主要原料,通过管道就能运输,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降低运输风险。
从产业链上游链接产业链下游,由价值链低端迈向价值链高端,从大炼油到炼化一体化,淄博放大化工优势,做强高端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化工产业在补链、延链、强链中不断转型升级。
淄博的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正在转型升级和迭代创新的路上不断向前。据统计,去年以来,淄博实施了821项市重点技改项目,培育了35家智慧工厂、327个智能车间,“上云”企业突破1万家。
引金融活水
传统企业转型,最急、难、愁、盼的是什么?眼瞅着订单激增却无力扩产的山东鲁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哲坦言,“缺钱”始终是让他头疼的难题。“此前为响应国家政策,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淘汰落后产能,但完成全部技术改造仍有很大资金缺口。”
山东铁壁虎建材公司董事长徐文磊也有同感:“融资难、融资贵,一度压得企业透不过气。”作为一家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金仅有800万元的建材公司,铁壁虎去年营收仅有2663万元。
转机出现在今年4月,为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加力,激发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和主动性,淄博市发布《淄博市高水平技术改造市级财政支持政策》,在全国首创“技改专项贷”,由当地的城商行——齐商银行提供最长3年、最高5000万元的技术改造专项贷款,市财政分档给予40%、60%、80%财政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鑫润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全额、零费率政策性担保,缓解企业贷不出资金、银行不敢放款、担保公司不愿担保的“三难局面”。
今年5月,铁壁虎成为淄博“技改贷”政策的首家受益企业。徐文磊拿到贷款后,立即启动了年产5万吨无机保温系统材料技术改造项目,购置最新型智能化生产设备20台(套),在改造提升原有生产设备的同时,购置先进码垛机器人等智能化生产设备用于生产经营。
“技改贷”给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企业付息期由按月延长至按季,且仅需支付扣除财政贴息外自身承担的利息部分,大大降低了企业付息频率,减轻了资金周转压力。”徐文磊为记者算了一笔账:3年期“技改贷”每年利率比之前贷款低0.15个百分点,为6.87%。3年期的1000万元“技改贷”每年还能享受一年期利率(5.87%)的80%补贴,约47万元的财政贴息,3年下来可节省约141万元利息。
有了“技改贷”助力,鲁桥重新焕发生机。走进公司车间,智能化生产场景映入眼帘。得益于“技改贷”政策,鲁桥成功获批3500万元贷款,完成了对落后设备的技术改造升级。据了解,本次技改支持政策,淄博专门设立了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专项基金,依托市政府出资企业或由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企业数字化改造实施“入企诊断”服务,市财政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支持。
目前,“技改贷”已扩面至淄博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池进一步扩大。截至9月30日,淄博市已发放“技改专项贷”14.52亿元,惠及130余个项目。今年1月至8月,淄博市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2.1%,政策效应初步显现。
抢占新赛道
“氢气是怎样产生电能的?看我手中的这张膜,氢气和氧气在膜的两面,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电能。”淄博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说,这张薄如蝉翼的膜有着十分强大的功能,它是东岳集团历经十几年研发的高性能燃料电池质子膜,取得了为全球量产氢能汽车配套氢燃料电池膜的通行证。
今年8月,京津冀、上海、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被五部委批准为首批示范城市群。淄博是同时进入3个城市群的合作城市,东岳集团则是同时进入3个城市群的企业。
在淄博市工信局局长王晓东看来,东岳拥有燃料电池膜核心材料的生产技术,为淄博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提供了核心技术优势,淄博打造氢能生产利用先行城市的战略规划步入高速推进阶段。“淄博市作为石油化工产业大市,工业副产氢气充足,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淄博在氢气提纯、储运等环节有较好的技术储备和应用基础,供氢成本价格优势明显。”王晓东说。
资源成本优势、基础设施优势、核心技术优势、全产业链优势、应用场景优势、政策支持优势和营商环境优势——正是基于在氢能产业发展的“七大优势”,淄博于今年提出打造氢能生产利用先行城市。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德国林德集团相继进入淄博制氢、用氢设施设备制造等业务,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知名企业亿华通、爱德曼也已落地淄博,吉利汽车高端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建设迅速推进。这些项目将联合布局从燃料电池膜到发动机,再到氢燃料汽车整车制造的完整氢能源汽车产业链。
“未来,淄博的产业怎么发展?我想还是要靠新经济。”江敦涛告诉记者,面对数字经济这一新赛道,淄博首批锚定工业互联网、智联汽车、人工智能等11条产业新赛道和200个左右的示范应用场景矩阵,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经济规模超过2000亿元。
作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能源交易平台及数字化服务商,落户淄博的能链集团CEO王阳说,之所以选择这里,看中的是淄博能源化工大市的储能优势,及淄博对发展新经济的决心和信心。
新经济正在唤醒这座城市的新动力。今年1月至8月,淄博新材料、电子信息、新医药、智能装备“四强”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9%,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5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9.4%。
破壁聚合力
淄博是典型的组群式城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原有的城市发展模式渐渐暴露弊端:5个城区分散布局,各自为政,中心城区不突出,城市的集散辐射和拉动能力较弱。如何打破区域间的壁垒,整合分散的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是摆在淄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淄博齐鲁化工区是国家批准设立的第3家专业化工园区。淄博近七成重化工企业在这里安营扎寨,国家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齐鲁石化公司就坐落在园区内。2008年,为解决张店东部城区化工污染问题,淄博将新华制药、大成农药等企业从城区搬迁至齐鲁化工区对面,设立了功能几乎与齐鲁化工区相同的张店东部化工区。
这两个化工园区间存在的阻隔和限制,曾给园区企业带来诸多不便。齐鲁石化位于齐鲁化工区,其改制企业齐隆化工、新塑化工却位于张店东部化工区,无形的“篱笆”让一家人受两家管;齐鲁石化乙烯年产量仅80万吨,只能满足自家需求,两家园区内大量以生产乙烯下游副产品为原料的企业不得不舍近求远外购;东部化工区的新塑化工想上新项目,但园区内没有空间,尽管项目符合齐鲁化工区的整体规划,可肥水岂能流入外人田?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铁岗认为,淄博产业分布存在重复建设弊端,产业融合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整体竞争力。仅靠常规措施,淄博难以实现脱胎换骨。
打破行政壁垒、优化产业布局迫在眉睫。2020年4月,淄博聚焦薄弱环节,调整优化全市部分功能区管理范围和机构设置,其中一项就是把张店东部化工区划归齐鲁化工区代管,两个毗邻的化工区合为一体。“市委提出的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特别适合化工产业。”齐鲁化工区工委副书记张召才告诉记者,他们确定了炼化一体化、碳四、聚氨酯、化工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和“一区十园”产业布局,力争到2025年实现中高端化工占比70%,主导产业集聚度、产品关联度均达80%以上,产值规模达4000亿元。
在齐翔腾达西侧,一条横跨齐鲁化工区、张店东部化工区的空中管廊即将施工,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两个化工区的重要物料输送通道。对这条管廊,地处原张店东部化工区的山东民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盼了很长时间,公司总经理李建军说:“我们每年要用丙烯约12万吨,一路之隔的齐鲁化工区齐翔腾达公司就能生产。过去采购都是用罐车门对门运输。现在,与齐翔腾达内部管廊互联互通的空中通道即将修到家门口,原料通过管道就可以全天候运输,不仅效率高,而且每吨可节约运费100元,减少卸车物料损失0.1%,安全性也有保障。”
园区一体化管廊建成后,将实现园区内企业间原料产品的互联互通。仅山东民祥、齐翔腾达、民基新材料、一诺威等企业间物料输送,每年就可节省约5万辆运输车的运输量。在极大提高园区储运环节安全、环保、节能水平的同时,也为园区各关联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突出产业集聚,在发展能级上实现新突破,争当全国高端绿色化工园区标杆。”张召才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