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道齐地 美德淄博丨左文平:永远跟党走,做党的终身勤务兵

齐点淄博 2021-12-02 13:40:26 阅读量:

2021-12-02 13:40:26

左文平,男,1932年2月生,沂源县税务局离休干部。他10岁参加抗日儿童团,14岁参军入伍,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战争。1976年,左文平转业回到沂源后,扶贫济困,热心公益,撰写了《激情岁月》《沂河之子》等书刊弘扬革命精神,从一名志愿兵转身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热心公益的志愿者。

曾获荣誉

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四等功四次,获得过渡江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解放勋章、朝鲜(国际)三级勋章、抗美援朝纪念奖章、和平鸽纪念章、越南纪念章;2019年被评为“淄博好人”,入选2020年“淄博‘战疫’最美退役军人”“感动淄博人物”“沂源县十佳优秀退役军人”;2020年作为全国70名、山东省2名之一入选“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先进典型”。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革命,分配我到哪里去我坚决完成任务。”左文平说,“革命人永远年轻,现在我一天讲2个小时没问题,还能为人民服务。”在沂源县税务局“税@兵·幸福兵站”展馆,左文平对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打开了话匣子。

这位一辈子都在扶危济困、关爱他人的老兵,立志成为党的终身勤务兵。

从军至今社会公益员,扶危济困不间断

1952年,左文平拜托回国结婚的战友耿文友从辽宁省安东市买了200本笔记本、200支铅笔带回朝鲜,在帮助驻地村庄整修好了多处小学、修理好桌椅凳子后,把本子和笔送给了新兴里小学的学生,帮助他们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建设美好的明天。

和现代人“学雷锋”、做志愿者是风尚的观念不同,在左文平等老一辈革命者眼中,军民鱼水情已经融入血液。革命战争年代,军民一家亲,帮助老乡建房子、搞生产,穿着老乡们送的衣服,吃着老乡送的小米,扛枪闹革命,最后建立新中国,这一路走来,扶危济困,关爱他人已经成为了左文平眼中党员的“必修课”。

1976年,转业回到沂源的左文平首先想到的就是报恩,感谢这几十年来村里人对家人的帮助和照顾。

上世纪九十年代,看到村里还是土路,左文平带头捐钱修水泥路;村里架电,买变压器有5000多的资金缺口,他二话没说就掏上钱;村里盖办公室,他交上2000元的“赞助费”,建好了,八千多的家具和椅子又是他添置……这些年,大到修路、架电,小到给每位老人购买羽绒被、蚊帐、拐棍、收音机等生活用品,他为村里人办得妥妥帖帖。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看到有的农村学生上不起学,左文平开始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困难学生。1979年左文平资助邻村一名困难学生1000元学费,学生家长见他一次就谢一次,让他很是为难,为了减轻受助者的心理负担,他开始到民政局寻找需要资助的学生,把捐助衣物和钱款交给民政部门转交。本以为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可还是有人找上了门。上世纪九十年代,沂源县东里镇的两名学生通过大学收到的邮件地址找到民政局,问到了左文平的地址,登门表达了感谢。于是,左文平开始通过看报纸和新闻搜集需要资助的学生姓名和学校地址,匿名寄衣服和钱。

捐资助学仅仅是左文平热心公益的一个方面,关心别人、关爱大家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天气冷了,他首先想到的是农村老人有没有厚衣服穿。2019年10月份,沂源县南鲁山镇车场村的老人就收到他捐赠的七十多件衣服。东北水灾,他把儿女们过生日送的皮大衣、羽绒服等上百件衣服捐给了灾区;汶川地震、南方发大水……多年下来,快递小哥已经成了左家的常客,左文平的工资卡上就没有多少余额,他说这多亏老伴的理解和支持,她是自己的终身“战友”。

耄耋之年义务宣讲员,红色基因传承记心间

1992年10月,左文平从税务局调研员的位置上离休,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老人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但有一件事却让他寝食难安、魂牵梦萦。他想起了战友的嘱托。

“我们都是大老粗,没上过学,就你是个文化人,你这个做排长的要是活着,就把我们的经历写本书,留给后代。”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对左文平说的话,他一直没有忘记。为了完成战友们的遗愿,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左文平开始着手写书,一系列难题接踵而至。

参加革命前,左文平只上过两年小学,虽然后来在部队学习过文化知识,但他没有写作功底,更何况几十年过去了,要把当年的情况一点点从脑海里梳理出来,对于年近七十的老人来说,谈何容易。儿女们为了他的身体,也反对写书,生怕想起战争年月的事情,老人一激动有个好歹。

面对家人的不支持,左文平开始了“抗争”。他把自己锁在屋子里,用无声的抗议得到了家人的妥协,并买来了字典,帮助他解决识字少的问题。

从此,左文平开始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征程,不会写的字,他就查字典,时常为了一个字、一个词,反复查找。有时候还跑到学校里请教老师,恳请帮助。可是左文平自己不会标注标点符号,这可如何是好?高中毕业的老伴曹建云默默拾起草稿,当起了他的写作秘书。

为了准确再现当年的事件,左文平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重走战争路,寻找过去的战友。儿子媳妇开着车带着左文平和老伴回到了他以前战斗过的地方,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足迹踏遍全国20个省市。每到一处寻访他都仔细记录下来,每次找到一个还在世的战友,就如同见了久别的亲人。在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左文平在英烈名录中看到昔日战友的名字,回忆起当年的战斗,留下热泪,心情激动昏厥了过去……凭着老兵不死的精神,左文平老人一点一点艰难前行,终于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被真实还原,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跃然纸上。

在翻烂了四本字典、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历时13个春秋后,篇幅90余万字的《激情岁月》于2006年出版,记录了从抗战到全国解放,左文平和战友南征北战、驰骋疆场的战斗经历。出版后被多家市级档案馆收藏,被称为传承革命教育的活教材。

写书不仅仅是完成战友的遗愿,更多的是要号召年轻一辈传承革命精神,成长为国家的栋梁。写书的间隙,左文平做起了志愿者、红色宣讲员,进机关、进工厂、进学校,宣传党的政策、讲述战斗故事。左文平说,那不是他一个人的故事,是无数战友们的共同经历,他要让现在的孩子们知道抗战历史,知道那些浴血奋战的故事,了解新中国是怎么建立的。通过革命传统教育,把我们血液里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此外,左文平还把收藏的上百件与革命有关的文件、物品无偿捐赠给沂源县档案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做永远跟党走的“好党员”,对党忠诚感念党恩

1948年,左文平在兖州战役中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永远跟党走。”左文平在心里默默许下了誓言。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转业到地方,不论国内国外,走到哪他都会带着一面五星红旗。离休了,他就把国旗挂到了家里。对左文平来说,国旗就是国家,爱旗就是爱党爱国,红旗的颜色已经深深融入到他的血脉之中,成为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入党五十周年开始,左文平每一个十年都会向党组织缴纳一笔大额党费。2018年入党七十周年,他一次性缴纳了1万元党费,用左文平的话说,我还能再活十年吗,要趁活着多为党进义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89岁的左文平亲自把1万元现金送到了县红十字会,助力武汉战“疫”。他说,为国出力是一个军人的荣耀,战疫情不能少了他这个老兵。如果年轻个几十岁,他也和大家一起去武汉支援。

在捐款的同时,左文平还告诫儿女孙辈要听党话,不出门、不聚餐、不聚集,有能力的要多帮忙,多捐赠,不能给政府添乱。

老兵左文平捐款的新闻在十几家中央、省市级媒体播发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沂源的退役军人们纷纷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志愿执勤、消毒消杀,成为全民战“疫”中最靓丽的迷彩色。与此同时,左文平作为山东省退役军人战“疫”典型,被选入全国优秀战“疫”歌曲《永远是个兵》,并在新华社客户端进行了展播。

2020年,左文平被评为“淄博‘战疫’最美退役军人”“沂源县十佳优秀退役军人”,作为全国70名、山东省2名之一入选“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先进典型”。事迹入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主题展,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人民政协报、山东电视台、各网站进行了相关报道。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时期,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沂源县委书记王义朴专程看望了这位老战士。

从一名志愿兵到红色志愿者,左文平用一生的时间履行党员的使命和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永远跟党走”的初心。

1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