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威发布丨淄博2022年文旅惠民二十条措施

齐点淄博 2022-03-04 15:03:45 阅读量:

2022-03-04 15:03:45

3月4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品质提升  走在前列”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同志向社会发布2022年文旅惠民二十条措施。

2022年是淄博市委确定的“品质提升年”,作为城市品质提升的关键一环,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紧扣工作要求,进一步谋篇布局,研究制定了《2022年文旅惠民二十条措施》,推动文旅惠民工程走深走实。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擦亮“书香淄博”城市文化品牌;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艺术精品创作及展演水平;提升“5+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效能等。文旅产业方面,培育乡村旅游民宿聚集区;绽放文旅融合魅力,服务“新市民”,深挖淄博文化旅游内涵,精准推介淄博文旅资源和文旅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非遗文博方面,推出5—10条特色鲜明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和一批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组织举办2022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优秀非遗项目走进孝妇河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带等系列活动,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试点工作。乡村旅游方面,以中郝峪村、牛记庵村、蓑衣樊村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龙头,新创建10个以上省级景区化村庄、2个以上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文旅惠民方面,推行“齐惠游”文旅一卡通,增加合作景区数量和新业态;举办2022年淄博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300万元;开展城市公益电影惠民活动,打造城市公益电影惠民特色品牌;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优化升级等。

《2022年文旅惠民二十条措施》亮点:

一、普惠范围更大。一是公共文化惠民活动数量更多。开展“冬春文化惠民季”“‘淄’在村晚”“齐舞·悦动”“淄博之声”乐队音乐节、剧院免费开放日等活动,组织高品质文化展演活动不少于50场。创作沉浸式主题情景小剧10台。组织举办“淄博市读书节”“淄博市读书月”等主题阅读活动1000场。开展城市公益电影惠民活动,放映600个公益场次。二是服务乡村基层群众更多。打造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示范点40处,推动农家书屋与图书馆的互联互通。优化升级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全面覆盖全市3094个放映点,放映电影3.7万余场次,让更多的农村群众享受到免费、优质的观影服务。举办群众文化惠民活动颁奖晚会,为基层群众搭建展示平台,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探索城市书房建设新模式,年内新建城市书房22处,打造“书香淄博”阅读吧40处和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示范点40处。加大博物馆建设力度,年内新建博物馆不少于5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改造提升已建成的53处市级传习所。新打造80处“5+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对已打造的示范点进行品质提升和评星定级。

二、质量提升更高。一是艺术精品创作及展演水平提升。开展群众文艺作品谋划创作,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基层巡演。策划庆祝党的二十大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做好京剧《朱彦夫》《焦裕禄》舞剧《黄河两岸是俺家》、五音戏《风起东郝峪》《红楼梦》的打磨提升和展演巡演工作。积极推动优秀剧目参评国家、省级奖项。提高优秀剧目进基层演出频次和广度,实施戏曲进校园公益活动建设提升计划。二是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新创建10个以上省级景区化村庄、2个以上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形成新老并举、业态互补的发展格局。提升民宿发展质量,做大做强“齐长城宿集”民宿品牌。三是旅游产品供给及景区质量提升。落实“精品景区建设三年行动”要求,深化国有景区改革,深挖旅游市场潜力,加大高品质、个性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发展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开展景区夜游等新项目。动态管理A级旅游景区,做强4A级龙头景区,新创建和提升5家以上A级景区。

三、创新亮点更多。一是“齐惠游”业态进一步丰富。持“齐惠游”可全年无限次免门票游40家景区,增加酒店住宿、餐饮、文旅购物、影视娱乐等优惠不少于3项。进一步提升文旅服务效能,增加景区搜索、会员权益等功能,真正实现“一卡通游、一卡惠游”。二是线上线下联动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依托官方网站及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专业融媒体中心,及时发布相关文旅活动资讯。三是服务方式更加多元。绘制全市“15分钟文体活动圈”导览图,定期向社会发布“文旅月历”,提高群众对各类文化活动、文艺演出、展览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提升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

附:2022年文旅惠民二十条措施

1. 擦亮“书香淄博”城市文化品牌。探索城市书房建设新模式,年内新建城市书房22处。打造“书香淄博”阅读吧40处和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示范点40处,推动农家书屋与图书馆的互联互通。创新开展主题阅读推广活动,组织举办“淄博市读书节”“淄博市读书月”等主题阅读活动1000场。开展“最美城市书房”、农家书屋星级评定、全民阅读先进典型评选等活动,塑造城市美学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活力。

2. 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冬春文化惠民季”“‘淄’在村晚”“齐舞·悦动”“淄博之声”乐队音乐节、剧院免费开放日等活动,组织高品质文化展演活动不少于50场。搭建全市百姓大舞台,开展“五好淄博‘艺’起来”主题活动。创作沉浸式主题情景小剧10台。举办群众文化惠民活动颁奖晚会,为基层群众搭建展示平台,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

3. 推行“齐惠游”文旅一卡通。增加合作景区数量,持“齐惠游”全年无限次免门票游40家景区。增加酒店住宿、餐饮、文旅购物、影视娱乐等优惠不少于3项。进一步提升文旅服务效能,增加景区搜索、会员权益等功能,真正实现“一卡通游、一卡惠游”。

4. 举办2022年淄博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300万元。实施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培育工程,评选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提升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5. 开展城市公益电影惠民活动。选取有实力的城市影院参与城市公益电影惠民活动,年内遴选50部优秀档期电影,通过600个公益场次惠及6万余市民,打造城市公益电影惠民特色品牌。

6. 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优化升级。通过竞争、考核等机制倒逼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质量提升,全面覆盖全市3094个放映点,通过3.7万余场次的放映,让更多的农村群众享受到免费、优质的观影服务。

7. 线上线下联动融合便民惠民。绘制全市“15分钟文体活动圈”导览图,结合“淄博文旅云”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推送。定期向社会发布“文旅月历”,公告文艺演出、文旅活动等安排,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8. 提升艺术精品创作及展演水平。开展群众文艺作品谋划创作,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基层巡演。策划庆祝党的二十大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做好京剧《朱彦夫》、《焦裕禄》、舞剧《黄河两岸是俺家》、五音戏《风起东郝峪》《红楼梦》的打磨提升和展演巡演工作。复排传统剧目,创排舞剧《大染坊》、五音戏《追梦长歌》。组织举办“淄博美术馆写生采风创作展”“建党主题书画展”等美术作品展。积极推动优秀剧目参评国家、省级奖项。提高优秀剧目进基层演出频次和广度,实施戏曲进校园公益活动建设提升计划。

9. 非遗“新传承”走进百姓“新生活”。推出5—10条特色鲜明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和一批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支持淄博非遗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等,建设非遗特色景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年内评选10处市级非遗传习所,改造提升已建成的53处市级传习所。组织举办2022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优秀非遗项目走进孝妇河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带等系列活动,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

10. 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助力乡村振兴。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以中郝峪村、牛记庵村、蓑衣樊村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龙头,新创建10个以上省级景区化村庄、2个以上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形成新老并举、业态互补的发展格局。参与“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系列节会活动,打造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11. 培育乡村旅游民宿聚集区。注重引进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单个项目引进与集群发展相结合、引进品牌管理与引进投资相结合,为市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矩阵式服务,提升民宿发展质量,做大做强“齐长城宿集”民宿品牌。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2处。

12. 盘活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党建文旅品牌。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串联焦裕禄干部学院(纪念馆)、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初心家园、马鞍山景区等,盘活、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提升淄博红色旅游影响力,更好发挥红色资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助推“以红带产”。

13. 构建传统与时尚结合、从中心城区向区县辐射的城市微度假体系。整合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院、唐库文创园、天空之橙、水晶街等城市热门打卡地,融合美食、美景、文娱、休闲等内容,发展城市休闲旅游,助力“五好”城市建设。

14.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落实“精品景区建设三年行动”要求,深化国有景区改革,深挖旅游市场潜力,加大高品质、个性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开展景区夜游等新项目。动态管理A级旅游景区,做强4A级龙头景区,新创建和提升5家以上A级景区。

15. 绽放文旅融合魅力,服务“新市民”。深挖淄博文化旅游内涵,精准推介淄博文旅资源和文旅项目,从传统人文到旅游地标、再到美食佳肴,从古到今、从内到外,全面推介淄博的风土人情、热门景点、美食文化等,推出更多高品质的文化活动,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淄博、懂得淄博、融入淄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服务人才。

16. 评选创建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街道)、村(社区)。分专题、分层级,重点从公共文化、文旅产业、非遗传承、乡村旅游、文物保护等方面,开展样板镇(街道)、村(社区)评选活动,评选样版镇(街道)5个,样版村(社区)10个。

17. 提升“5+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效能。新打造80处“5+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对已打造的示范点进行品质提升,评星定级90家,推广先进经验,促进效能发挥。

18. 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试点工作。依托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大博物馆建设力度,年内新建博物馆不少于5家。提升国有博物馆策展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用好非国有博物馆,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塑造有温度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19. 建设应急广播体系,传递社情民意。统筹利用现有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资源,年内完成市、县两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到 2025年,基本建成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分级负责、安全可靠的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发挥好应急广播在舆论宣传、应急指挥、丰富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收听需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20. 结对帮扶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开展“结对子”活动,邀请市直专业院团分专题分批次对庄户剧团运营管理、剧本创作、舞台表演、化妆道具等开展培训,提升庄户剧团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佳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