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点述评 | 如何读懂“冠军之地”淄博的新定位?
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7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这让人们给予淄博新的形象定位——制造业冠军企业云集之地。但“冠军之地”并不仅仅是数量成就的,“稳的根基”更能让人看懂这一新定位。
稳的根基来自冠军种子的成长。17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涌现,毫无疑问是此时最闪亮的明星。但我们此时还要把目光聚焦到淄博的“专精特新”,因为这关乎明天的冠军。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常规成长路径,往往是经过四个阶段,即“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如此步步进阶,杀出重围,成为冠军。2021年,淄博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4家,累计培育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冠军的“种子队”也在茁壮成长,这同样是令人欣喜和振奋的,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而且在培养未来梯队上,淄博持续发力——2021年,全市安排中小微、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专项资金5560万元,发起、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规模1189亿元,推动加快“专精特新”企业“五个优化”提升,上云企业突破1万家。这些有力的举措耕耘在当下,却关联着收获的未来可期。
稳的根基来自产业基础的增强。在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维度上,淄博与北京并肩而立,同是拥有17家冠军企业。这个现象耐人寻味,淄博和北京这两座城市,在城市能级、人才科研等方方面面的差距都是很明显的。但相同的成绩,恰恰说明冠军企业是“偏爱”这两类城市的。一类是经济发达,技术、人才、资本等特别雄厚如北京;一类是城市本身具有独特的产业基础如淄博。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在淄博得到规模化发展,全市3万多种产品中有90多种产销量居全国前3名,产业门类之全,配套能力之强在全国同级城市中少有。这一禀赋让各类企业在淄博发展基本都能找到适合的生态,能从淄博庞大的工业体系中找到配套资源,吸取营养,用较低成本撬动发展成果。而且,随着近年来“产业赋能”等行动推进,“优存量”“扩增量”两篇文章做得越加深入,淄博的产业比较优势越发凸显。更加充实的产业基础成就了冠军企业的扎堆,也有利于形成一种稳固的趋势。在工信部公布的第六批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青岛、济南、淄博分别新增5家、4家、3家,我市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稳的根基来自冠军自身的进化。成为单项冠军需要不断进化,这也是一个让底盘更稳的过程。金城医药是我市17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之一。从正式进军医药化工产业,到拥有终端制剂生产平台,再到收购多家制剂企业,如今构建了“医药中间体——特色原料药——终端制剂”的全产业链。2021年,金城医药实现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122.09%。体量更大了,效益更优了,这家单项冠军的行进势头更稳了。成为单项冠军不意味着进化就此止步。单项冠军的下一步,将是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航企业。在持续进化中,作为产业链上的“关键先生”,冠军企业势必驱动链上的协同、群上的集聚。由众多冠军企业释放的能量,必然带动城市经济图景的有力向前,让淄博的经济底盘更稳。
聚焦17家冠军企业,诸如水环真空泵厂、金城柯瑞、广通化工、大亚金属等不少名字是大众还感陌生的。相较于名声显赫的“群象”,这些深耕细分市场的排头兵有些“默默无闻”。而从产业分布看,冠军企业们涵盖新材料、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等9个制造业大类。这里面既有“四强”新兴产业,也不乏优势传统产业。这都提醒我们要更深入地审视淄博的产业富矿,进一步挖掘、培育、提升那些“隐形”的力量。开掘好产业富矿,让更多有潜质的企业进军“专精特新”、走上单项冠军发展道路,淄博冠军之地的根基也会越来越稳健。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