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赤诚依旧丨朱彦夫事迹展馆:人民楷模的精神力量
编者按
八月的风雨,流淌着激情与热血;八月的色彩,描绘着勇敢和担当。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中共淄博市委网信办、淄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鲁网3家媒体,开展“初心不改·赤诚依旧”主题宣传活动。活动将围绕2022年度“淄博最美退役军人”“新时代好军嫂”“新时代兵妈妈”、山东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山东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进行系列报道,以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止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这是2021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朱彦夫的颁奖词。而在朱彦夫的家乡——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有一处展馆在此传扬着朱彦夫的光荣事迹和沂蒙精神。
朱彦夫事迹展馆位于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面积为700平方米,分保家卫国、身残志坚、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四个主题,展出图片2200余幅,实物860件,采用声、光、电等表现手法,生动展现了朱彦夫身残志坚、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先后被命名为“淄博市退役军人教育实践基地” “山东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朱彦夫14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役战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10次负伤,3次荣立战功。他主动放弃荣军供养待遇,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带领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山清水秀的富裕村。
为教育激励后人,朱彦夫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两部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伤残军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自强模范”“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被誉为当代“保尔柯察金”。2019年9月,获得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为保障实地讲解、实地讨论等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基地还建有棚沟造地、龙王庙大口井、友谊机灌站等13个实地教学点以及多功能报告厅、实训学堂等,充分体现了朱彦夫攻坚克难、带领群众脱贫攻坚、提升村治理水平的先进事迹和不忘为民初心、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使人深受教育。
朱彦夫旧居教学点再现了朱彦夫当年生活、工作、学习时的场景,展现了朱彦夫优良的家风和自强不息奋斗精神。
张家泉夜校教学点还原了当年夜校学习的场景,再现沂蒙山的识字班的学习场景,展现了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在全国开展扫盲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振兴相结合,以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学习新知识,引领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
棚沟造地现场教学点位于张家泉村东北面。当年,朱彦夫带领全村200多名男女劳力,采用起碹的方法,改造“赶牛沟”,先在赶牛沟上碹起一条高约两米、宽约三米、长约1500米的涵洞,然后再削高填低,保留赶牛沟的泄洪功能,又在涵洞之上平出一块旱涝保收的40多亩小“平原”。
友谊机灌站(万方大口井)是张家泉及周围的赵家庄、大家万、山西万、大刘庄4个村在朱彦夫的带动下,于1971年2月开始动工建设,1974年冬修建完成,大口井长52米、宽50米、深10米,畜水量3万余立方,是同时期最大的井,为纪念5个村群众团结协作的奋斗精神,取名友谊机灌站。
红山梯田原是一片荒山,被红页岩覆盖,乱石满山,荆棘丛生,人行难走,牛羊难攀,耕地皆无。朱彦夫带领村民们经过7年的整修,共营造梯田78道,采石垒堰2万立方,挖土填地26000立方,用人工8800多个,新增耕地面积70多亩。
大寨田是朱彦夫带领村民自力更生,将张家泉“三沟两岭”,即赶牛沟、舍地沟和腊条沟,蔡家岭和苗家岭改造成了道道平整的大寨田。共砌堰8道,护堰1道,用石1.3万立方,挖填土15万立方,用工1万个,造田40余亩。
近年来,基地一手抓提质改造升级,实施基础配套设施、教学点承载等“五大提升工程”,把基地建设成了开展党性教育、提升创业就业能力的基地;一手抓基地政治功能和教育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大力挖掘朱彦夫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培育选树“朱彦夫式优秀兵支书”“优秀退役军人”,凸显“人民楷模”的典型引领作用。
目前基地正在建设一处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容纳400余人的接待中心,建设科技农业示范区、劳动体验区,同时着眼发展红色乡村游,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之路,努力建设功能完备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引领广大党员干部、退役军人听党话跟党走,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为共筑强国梦强军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