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光!传承“焦裕禄精神”

齐点淄博 2022-08-16 19:27:46 阅读量:

2022-08-16 19:27:46

“追光”记者向“一金一玉”两座焦裕禄像敬献花篮。

静卧在焦裕禄纪念馆门前的2.5米直径提升机。

提升机局部轴瓦。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作为焦裕禄的家乡,淄博迅速行动,挖掘整理焦裕禄相关事迹和实物,在当时的博山工业展览馆举办了全国首个焦裕禄事迹展。

全国首个焦裕禄纪念场馆,永远的北崮山村

为了永久展览焦裕禄事迹,当年5月份,淄博市作出决定,在焦裕禄的故乡北崮山村建设“焦裕禄事迹展览馆”。为此,山东省委专门下拨了钢材水泥。

展馆仅用5个月就建成开放了,虽然仅有一排平房,但这是全国首个焦裕禄专业纪念展览场馆。50多年来,这方展馆几经扩建、改造、提升,不断丰富展陈实物和资料,与焦裕禄故居和焦裕禄干部教育学院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格局,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初心源地、研究焦裕禄精神的资料宝库和传承焦裕禄精神的教学基地。淄博市的领导班子、党员群众每年都要到这里拜谒瞻仰,各级各地在这里举办学习纪念研究宣讲焦裕禄精神的活动和会议,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参观者常年络绎不绝……载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焦裕禄精神,在这里永放光芒!

博山与兰考的焦裕禄像,为何一个模样?

走进位于博山区北崮山村的焦裕禄纪念馆,迎面就是一座汉白玉焦裕禄半身雕像,肩披大衣、毛背心领口上别着一支钢笔,目光炯炯望向远方。有细心的参观者发现,这座汉白玉雕像与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兰考焦裕禄纪念园的青铜塑像,竟然一个模样!

其实,这“一金一玉”两座焦裕禄像出自一人之手。1994年,焦裕禄逝世30周年,淄博市举办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家乡驻地的山东轻工美校教师董建新为了表达对焦裕禄的缅怀之情,带领团队创作了一对焦裕禄半身像。一座为汉白玉材质,敬立在淄博,一座为青铜材质,敬立在兰考。

“就是这样的清寒、简朴,裹着金玉之魂”,人们常这样评价焦裕禄。而“一金一玉”两座焦裕禄塑像,屹立在博山和兰考,隔空昭示的不正是这可贵的“金玉之魂”。

焦裕禄研制的2.5米直径提升机,这里有一台!

在淄博焦裕禄纪念馆入口一侧,有一台占地近百平方米、高3米、重40余吨的硕大机组,这就是一台当年焦裕禄研制的2.5米直径矿山提升机的同型号机器。

提升机通过卷筒的旋转实现井下与井上的物资运送,是煤矿生产最核心的设备。1958年研制时,遇到了诸多技术难题,其中最关键的有两个。一是大直径轴瓦的铸造,二是齿轮圈加工效率。焦裕禄吃住在车间,与工人日夜琢磨实验,终于把这两个外国专家也无能为力的难题破解了。

这台提升机被纪念馆的同志称为镇馆之宝,因为它不仅罕见,而且来之不易。一次淄矿集团组织党员干部来纪念馆参观学习,纪念馆的同志以职业的敏感问道:“焦裕禄同志研制的提升机在哪里能搞得到?”想不到,淄矿的同志十分热情,愿意为纪念馆丰富展陈出把力。很快,机器就找到了,淄矿集团下属某煤矿就有一台同型号的,而且还在服役。经过研究,淄矿集团决定向焦裕禄纪念馆捐赠这台机器。

机器找到了,但如何搬到纪念馆仍是个难以逾越的难题。这台机器是先安装后盖的厂房,所以要想搬走要先拆房子。接着,40吨的庞然大物需要专业的安装公司,一件件地拆好标记好。运到纪念馆后,再按照图纸一件件装回去,技术要求极高。就这样,历时半年,这台提升机终于在纪念馆以全新的姿态获得重生。

这不是一台普通的提升机,透过它,折射出焦裕禄精神蕴含的五个方面、四个内涵、三股劲的诸多光芒——科学求实、迎难而上,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

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新时代依然呼唤焦裕禄!

在浩如烟海的档案里,搜寻这三个字

56年来,位于北崮山村的这一方展馆,始终以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为己任,数次改造提升展陈设施,不断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实物。

1989年5月,焦裕禄事迹展览馆改为焦裕禄纪念馆,由胡乔木题写馆名。2005年,建设全新的三层馆舍,淄博市、博山区党员干部纷纷捐款捐物。2019年7月至12月,纪念馆进行了建馆以来最大的一次展陈改造提升,由清华美院、国家博物馆等专家参与设计展陈方案,充分运用声光电等先进手段,全面反映了焦裕禄儿时学习、遭受日伪迫害、成长为革命战士、入选南下干部、尉氏县土改打土匪、哈尔滨大连学习、洛矿研制提升机、兰考治理三害等各个时期的人生轨迹,效果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入选2020年全国50个优秀展陈成果。

为了这次改造升级,焦裕禄纪念馆从几年前就开始搜集资料。纪念馆的同志介绍说,从搜集史料的角度说,淄博与其他焦裕禄工作生活的地方相比不利因素最多。因为时间最久远,存世资料最少,在世的见证人最少,所以必须争分夺秒抢救性地进行搜集挖掘。

他们沿着焦裕禄生活和工作的足迹一路追寻。省内,博山、沂源、莱芜、临朐、莒南、商河;省外,宿迁、尉氏、郑州、哈尔滨、大连、洛阳、兰考……

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先进档案馆,找出焦裕禄相关时间段的所有档案,像大海捞针般一份份一张张地翻找,最期待的就是发现“焦裕禄”三个字。事实上,他们这种笨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在河南青年干部学院,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从档案中找出一卷当年省团校举办进修班的长幅毕业照。展开的一瞬间,纪念馆的负责人焦玉星一眼就认出了焦裕禄。后来经过进一步辨认,还在照片上找到了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一段尘封多年的史实就这样重见天日。

此外,纪念馆的同志还大量寻访当年的当事人,采集口述历史。今年已是89岁高龄的河南尉氏县老人王小妹是焦裕禄培养的劳模,她向纪念馆的同志生动地讲述了焦裕禄在尉氏县工作的点点滴滴,甚至还唱起了当年焦裕禄为她编写的顺口溜——“王小妹,十七岁,斗地主,抓土匪,犁地耙地她都会”……

在焦裕禄纪念馆内,有一把藤椅,这不是焦裕禄在兰考坐的那把,而是他此前在彭店区开展土改工作坐过的。当纪念馆的同志来到当年那位群众家里,竟意外淘到了宝——当年焦裕禄坐过的椅子一直被精心保存着。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