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攻坚破难 推动老工业城市凤凰涅槃

齐点淄博 2022-10-14 12:13:52 阅读量:

2022-10-14 12:13:52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淄博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十年,也是攻坚突破、加速转型的十年。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担当作为、攻坚破难,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呈现出关键性、趋势性、转折性的全方位、全领域变化。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0.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9万元,连续十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2021年度山东省各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位列一等,获得新旧动能转换、守牢发展和安全底线两个单项奖,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综合实力位列“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56位。

转型升级塑成新优势

淄博市锚定省委对淄博提出的“作为老工业城市,要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在前列”要求,持续深化产业赋能、金融赋能、科教创新赋能,推动动能转换实现由“量”到“质”的变化、由“形”到“势”的转折。2016年、2017年、2019年、2021年,淄博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四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2020年、2021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又两次获得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特别是2021年,全国共有两个城市同时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和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淄博位列其一。

推深做实“优”和“扩”两篇文章。“优”的文章,就是“以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弯道超车。锚定优化技术工艺、产品体系、产品质量、产业链条、经济效益,启动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培育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20多个,率先出台“技改专项贷”“春风齐鑫贷”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引领企业自主、大规模地“上云用数赋智”,全市传统产业加速由“红海产业”迈向“蓝海格局”。“扩”的文章,就是“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加快推动新兴产业换道超车。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实施“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大力开展新经济培育“沃土”行动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行动,前瞻布局氢能、光伏、储能等新能源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数字经济、预制食品等新经济和未来产业,聚力打造产业新赛道。2021年,全市“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6.3%。

凝心聚力大抓主体培育和项目建设招引。淄博大力开展骨干企业跨越发展和新物种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构建起“初创—哪吒—瞪羚—准独角兽—独角兽”的全链条企业培育体系,打造了一批技术领先、品牌优质、管理过硬的特色标杆企业。目前,全市瞪羚类、独角兽类等企业达221家,前不久刚刚公布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数量,淄博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今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居全省第3位;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6家、瞪羚企业47家。扎实推进“招商引资五年倍增计划”,探索实施“链长制”招引模式,倾力培育20条百亿级产业链条,精准补链延链强链,为项目招引搭建“链式发展”的高速通道。初步统计,十年来,引进过亿元重大招商项目1500余个、到位外来资金达到5600余亿元。

全力以赴打造一流产业生态。淄博连续三年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推出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创新建立“城市发展合伙人”制度,全面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纵深推进“一次办”“秒批秒办”及“1+N”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一证化”改革等措施,率先建成全领域“无证明城市”,“淄博速度”“淄博效率”“淄博服务”已经成为“金字招牌”。

黄河流域承载新使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也是淄博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黄河流经高青县,全长47公里,淄博按照“全域整体推进、沿河重点突破”的思路,抢抓历史机遇,完善政策体系,聚力打造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区。重点打造四个“特色样板”。

打造黄河生态保护样板区。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严格划定黄河周边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实施黄河百里长廊绿化提升工程,涵养黄河生态底色。组织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黄河沿岸非法入河排污口和畜禽养殖场所全部清零。强化协同治理,开展“八水统筹、水润淄博”水资源利用保护行动,统筹整治小清河、孝妇河、范阳河等重点河流,2011年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列全省第一,桓台县马踏湖评选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

打造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带。严守“四水四定”要求,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现代水网”规划建设,水安全保障基础更加稳固,在全省率先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完成“一河(湖)一档”“一河(湖)一策”编制及河湖岸线划定工作,河湖“清四乱”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创建123条美丽幸福河湖、14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被表彰为全省河湖长制和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先进市。全力保障黄河安澜,编制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规划,推进“智慧黄河”数字化平台部署应用,完成黄河亮化工程建设。完成黄河滩区迁建任务,17个村、1440户群众搬迁新居。

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加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十三五”期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6.4%,2021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9%,下降幅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淄博建设生态环保产业集群机遇,超前布局氢能、光伏等新兴产业,深入推进传统产业“五个优化”,10个产业集群、17家企业列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集群领军企业,列入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新旧动能转换获2021年全省绩效考核单项奖。

打造黄河文化“两创”新标杆。讲好“黄河淄博故事”,陈庄—唐口和齐国故城两大考古遗址公园加快建设,积极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天鹅湖罗曼园、千乘文旅康养等项目列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清单。建设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区,以天鹅湖国际慢城为引领,丰富文旅产品和业态,打造黄河文旅特色品牌。

城市能级实现新跃迁

城市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座独具特色的组群式城市,淄博坚定不移地深化实施城市平台赋能,坚持“全域融合统筹、主城提质增容、打造公园城市、交通快速通达”城市发展战略,以更好的品质理念引领城市向更高层级发展,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创业生态要素供给链、高品质精致宜居生活圈、高层次活力时尚休闲带,即“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的“五好”城市。

持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淄博加快主城“东优、西融、南拓、北联”步伐,全面提升主城首位度和辐射力,大刀阔斧理顺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张周一体、拥河发展”,有效解决了要素配置的碎片化、产业布局散乱等问题,打造形成了具有强带动作用的增长极。

持续提升要素交流畅通性。淄博大力推进“两环五射线”城市快速路网和城市大外环工程,启动张博铁路电气化改造,预计到2025年通车,标志着淄博市将成为山东省第三个拥有市内轨道交通的城市。同时,加快构建“两纵六横”高速公路网和“两环四纵六横”铁路网,稳步推进鲁中国际陆港和小清河复航等工程建设,“对外125出行圈”“市域15—30—60出行圈”“123快货物流圈”等也初具规模。

持续提升城市功能系统性。以打造全域公园城市为目标,加速构建“一心、两环、三带、四片区”生态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一批口袋公园、主题公园、带状公园、城市公园,展现出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城市表情。淄博市连续26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截至目前,全市绿地面积达到1.45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09%。打造水晶街、淄博珍珠等一批融合文化、时尚、创意等元素的特色商业街区和网红打卡地,举办啤酒节、音乐节等时尚节会,城市的时尚指数和年轻活力持续提升。

持续提升城市发展开放性。淄博实施经济体系、企业梯队、资源配置、城市形态、营商环境“五个国际化”提升行动,打造综合保税区、鲁中国际陆港“双轮驱动、多点联动”的高能级开放平台矩阵,推动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将着力融入“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向西积极嵌入省会经济圈,向东主动衔接胶东经济圈,力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能级和地位得到新提升、新跃迁。

乡村振兴呈现新特色

淄博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农业发展全链条、农村治理全领域、农民生活全方位,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淄博特色板块。

突出数字赋能促进产业振兴。淄博在全国地级市率先提出建设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率先创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改革试验区、率先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农村研究院,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18家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建成“齐农云”大数据平台一期工程并上线运行,深化与阿里、中化等23家头部企业合作,共建数字农业农村重大项目59个,着力培育果品、畜牧等6条农业数字化产业链,得益数字牧场、七河数字车间、中以数字果园等典型应用场景在多个省市实现复制推广,“数字+农业农村”做法荣膺中国改革特别案例,该市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经验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典型案例。

突出绿色生态打造农村宜居环境。淄博在全国较早启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精品片区和全域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居123个,红叶柿岩、黄河农牧小镇、魅力桃花岛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吸引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站所实现全覆盖,县级文明村达标率94.75%。开展乡村美学教育,建成“美家超市”1959家,培育“美在家庭”11万余户。

突出智治善治夯实基层基础。淄博推行“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把乡村人、事、地、物、组织等要素纳入数字化管控“一张网”,建设智慧村居管理平台,推行共治善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支持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市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88.9%,涌现出博山中郝峪、沂源朱家户等一批依托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带领群众共奔富裕路的先进典型。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把更多财力落实到农村路水电气等“关键小事”上,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

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

今年,淄博市发布《关于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2022—2024年)》,在全省率先提出聚力打造“能级优、品质高、活力强、群众富的全域共同富裕先行城市”,突出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就业增收、文明宜居等5个重点领域,再加上社会治安品质提升,形成“5+1”重点民生工作格局。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淄博集中力量攻坚省20项重点民生实事、市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行动方案重点工作任务等“五条战线”。从人群看,在注重普惠、共享基础上,聚焦“一老一小一散一弱”;从事项上看,基本涵盖“医食住行”、教育、就业、养老、生态等群众“全生命周期”需求,各项任务都明确牵头责任部门、量化工作指标,努力把民生建设落脚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上来。

民生建设关键在于“实”和“好”。淄博坚持“小切口、大成效”,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身边小事入手,努力让民生工作更有温度、可触及。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事业单位、服务基层大学生招引计划,可扩大就业容量1.2万人;积极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6300余个,做好就业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体就业工作。为解决城乡教育均衡问题,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十三五”以来,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65所、幼儿园656所;通过搭建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实现“名师”课堂进乡村,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围绕加强特殊群体保障,克服财政压力,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0%,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十年辛苦不寻常,最是奋斗动人心。面向未来,淄博将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聚力深化“九大赋能”、打造“九个现代化新淄博”,奋力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中贡献淄博力量。


来源:大众日报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