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淄博高新区三十年蝶变的密码

齐点淄博 2022-12-09 20:33:40 阅读量:

2022-12-09 20:33:40

三十年的时间沉淀,可以成就什么?

对一个人而言,是从呱呱坠地到三十而立的关键成长;对一个区域而言,是可以从破土发芽到精彩绽放的华丽蝶变。

淄博高新区自1992年应运而生,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到2022年刚好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岁月。

时间是见证者,成绩是发言人,清晰定位着淄博高新区“而立之年”的成长坐标。在看见优异发展成绩之时,人们更想深入探寻,这三十年,淄博高新区拔节生长的密码究竟是什么?

12月7日,冬日暖阳下的玉龙湖畔吸引着全市的关注目光。2022年淄博市火炬工作暨淄博科学城重点项目启动大会在这里如期举行。当人们把聚焦目光投向矗立于湖畔的淄博科学城,不禁要为这座科创新城的快速崛起而赞叹。作为淄博高新区“一核两城三区”中最年轻的成员,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淄博科学城,被誉为“淄博新引擎·产业智造器”。自2020年启动建设至今,1200万平方米TBD全面开工,科研东区部分投入使用,吸引了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等120余家科研机构陆续入驻,17万平方米的科学城新材料中试区建成投用——“淄博新引擎·产业智造器”的加速成势已是眼见为实。

放眼高新区,如此热火朝天的干事创业气息,正从各个领域扑面而来。看创新创业活跃度——今年全区新增国字号创新科研平台4家,预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8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省级37家,省级瞪羚企业8家。看产业发展新动态——高标准建设齐鲁储能谷、新医药“3C”基地、齐鲁预制食品科创产业园等一批生态型园区;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构建国内最长、最齐全、最高端的储能、光伏及风电产业链条;山东工陶院、新华医疗、鹏程陶瓷等3家企业成为全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信通电子等12家企业担任全市产业链“链主”,高新区成为全市5条产业链的主导区。看城市品质新提升——全力建设49平方公里的四宝山双创公园城,“一山一主题,一山一业态”布局文旅、智能制造、研发孵化等产业业态和项目,搭建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交通全生态场景,以秀水廊道、生态廊桥串联七个山体,打造“廊桥连山,山水入城”的全域公园城市样板。看对外开放新活力——获批国家级海外人才重点项目4个;淄博综保区一线进出口预计全年增长160%以上……纵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劲增长的势头清晰呈现,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观摩点评位列全市第一,经济运行推进质量考核连续10个月居全市第一;预计全年GDP增长12%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56%以上……

奋进成绩是不懈奋斗的生动浓缩,背后是三十年来开拓进取的创业历程。回望1992年11月从7.04平方公里的“试验田”起步的淄博高新区,不得不让人感慨三十年成长的跨越之大——管辖面积由最初7.04平方公里发展到225.06平方公里;GDP从3.82亿元预计增长到404亿元,增长105倍;工业总产值从5.73亿元预计增长到850亿元,增长近147倍;固定资产年投资量从2.17亿元预计增长到267亿元,增长122倍;税收收入从539万元预计增长到66亿元,增长1224倍;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5%以上。特别是近三年,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上升10个位次,位列第40名;GDP年均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4%,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43.4%,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5.1%,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30%以上……

时间是见证者,成绩是发言人,清晰定位着淄博高新区今日的有利态势——这里的区位交通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循环支点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动能转换优势,改革创新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制度供给优势,城市功能优势正逐步转化为链接聚合优势。

三十年华丽蝶变,底气从何而来?

“高”和“新”,是高新区的灵魂。自1992年建区以来,淄博高新区就锚定科技创新的航向,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择“高”而立,向“新”而行,三十年来,时光变迁,不改初心。高能级创新平台从无到有的成长路径,就是其中的一条明晰线索。从1993年设立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淄博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此后,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加速构建的重要节点不断涌现。2005年,获批全国唯一一家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0年,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了国内第一个微机电校地共建研究院——MEMS研究院;2012年,在全国率先建设硅谷生命科学园、慕尼黑科技园两个海外孵化器;2021年,5家国家级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为优秀(A类),数量居全省第一;2020年启动建设淄博科学城……三十年走过,全区已建有各类孵化载体32个,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共建研究院14家、国际合作平台8家,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2家、院士工作站32家。强大的创新力,催生着科技项目不断结出累累硕果。全区累计获得科技计划项目1000余项,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50项,工陶院的陶瓷透波材料、伟航敏芯的溅射薄膜工艺压力传感器、新华医疗的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中材高新的氮化硅等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创新孵化的成效也在快速涌现,全区累计孵化兆物网络、则正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130家。其中,纽氏达特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精密减速机生产企业;智洋创新成为国内电力智能运维应用的引领者;亚华电子的智能护理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信通电子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纵观全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577家;高企总数超过400家,是2016年的4.7倍,总数位居全省高新区第三位。强大的创新力,推动着高新区不断攀上发展的新高峰。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三十年来,淄博高新区用敏锐的眼光和辛勤的培育,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成功培养一大批领军企业,形成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动能。山东能行机器人是在高新区成长起来的品牌,它集科研、设计、产业及基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拥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和研发能力。从单一产品到多样发展,从单一企业到孵化平台,一路不断壮大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的生力军。能行机器人是企业在高新区不断做大做强的缩影。1995年入区发展的金晶科技,如今年产超白玻璃原片占国内总量的40%;2000年—2002年落地的新华医疗、新华制药,感染控制、放射诊疗等产品销量世界第一,带动安得医疗、新马药机等一批医疗企业集群发展;2011年以来,齐芯微、新恒汇、先导ITO靶材、奥地利悠声科技MEMS扬声器生产线等高端产业项目落地发展,让国内领先的智能微系统产业基地初具规模。2021年以来,招引中国华能、华为、北京卫蓝、北京海博思创、景能科技等头部企业建设齐鲁储能谷,国内唯一的卫蓝半固态锂电池、国内出货量第一的海博思创集装箱式储能装置生产线等一批总投资883亿元的高端产业项目落地发展,“无中生有”打造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企业的层级在这里不断提升,全区“四上”企业已达到1015家,智洋创新、邦基科技等10家企业、12支股票在国内主板、港交所上市。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区建设不断突破,自1997年淄博民营科技工业园一期开工建设,到近年来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产业基地、新材料、生物医药、创新创意等高端专业园区24个,总建筑面积达到1780万平方米。高新区先后获批新材料、先进陶瓷、功能玻璃、生物医药、聚氨酯5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形成了“一区多园”现代化创新型产业园区的发展格局。三十年来聚力产业强区,迭代升级步伐持续加速,全区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比达72%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63.6%,淄博高新区已成为规模宏大的高端产业聚集区。

人才是产业发展之基,也是创新驱动之源。高新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推动人才引育链、平台链、服务链融合发展,做好人才引、育、用、留等一篇篇文章,吸引各类智力资源前来创业。目前,49名国家重点人才、63名泰山系列工程人才聚集发展,让高新区成为全市创新平台最高端、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人才最密集的科技高地。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一流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所需,更是企业成长的优良生态。新恒汇引线框架项目从调试设备开始,仅用了5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批量生产。企业顺利与多家知名封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一举实现了替代进口。在高新区,如此顺畅的高效服务已是常态。“一次办好、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企业开办可以在2小时办结,这进入了全国最快行列。三十年来,高新区聚力改革活区,发展活力持续激发,促进宜居宜业。从建区伊始即实行“党政企”三位一体领导体制,到2001年设立进区项目服务中心和“一站式”服务大厅、2020年全面启动体制机制改革实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再到202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1046项市级行政权限全部授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止步,让市场主体从建区之初仅有268家成长为现在的5.1万家,年均增长19.84%,万人拥有市场主体已达2000家。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淄博高新区的城市配套也在日益完善。青龙山是昔日的水泥厂、采石场遗留废弃地。如今的青龙山公园则已成功转身为环境优美、适宜休闲锻炼的山地公园。高标准规划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也落地于此,产业、城市、自然在这里和谐交织。这是一个小切口,三十年来聚力城市兴区,产城融合发展持续推进,高新区不断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建成区面积从0.4平方公里扩大至90.7平方公里。这不仅仅是单纯的面积增长,而是区域对外吸引力、承载力、辐射力的全面增强——通过累计投资100多亿元实施交通路网、河湖水系、地下管廊等重大城建工程,全区建成市政道路100余条,总里程约320千米,而且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增强;投资20亿元建设中小学校13所,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投资100多亿元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建成、在建住房4.2万套,原有55个村居实现村村有新房,基本实现全域城市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2014年,全市最大的综合性购物中心淄博银泰城开业运营;2021年,体育公园、傅山自然博物馆等一批精致文化休闲场所建成投用……不仅城市的面子更美了,而且里子更优了。聚力生态美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高新区,如今也是一方生态的高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污染治理,2005年,矿山采石厂、水泥生产线全部关停;2017年,关停取缔小化工等“散乱污”、高耗能企业205家;2019年,焦化行业全面退出;今年660万吨钢铁产能全部出清,实现重度污染源全部出清。2021年,全区PM10、PM2.5浓度指数较“十二五”末分别改善60%、53%,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排名实现从全市后位到第一的跨越,全域地表水均达Ⅲ类水体标准,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成为新常态。铁腕治污的同时,生态保护与恢复在持续推进——2005年,启动花山森林公园建设;2009年,以黑铁山、花山、蟠龙山为主体的生态恢复区获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19年,高水平规划建设49平方公里的四宝山双创公园城,九顶山、牧龙山、华侨城文旅项目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山城相映、高端产业聚集、活力绽放的全域公园城市示范区提速成型。

科技向新、产业兴盛、城市美丽、山水清秀……三十年时光奔流,三十年岁月为证,一幅多姿多彩的高新画卷正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勇毅前行攀新高,三十而立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淄博高新区正聚焦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聚力做好“高”“新”两篇文章,奋力打造新兴产业创新策源地、宜居宜业的幸福新高地,力争3年内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新区前30强,5年内实现GDP总量翻一番,10年内实现GDP总量翻两番,跨入全国一流创新型园区行列。

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木春。历经三十年时光的淬炼,淄博高新区正奋力书写更加充实的未来答卷。三十而立,好风正劲。昂首阔步,朝气蓬勃!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王哲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