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强富美优”新淄博④:用绿水青山描绘人民满意生态画卷
编者按: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提出的“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让一幅幅“实力强、群众富、城市美、生态优”的新淄博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即日起,由淄博市委网信办主办,中华宽带网·齐点淄博承办开展的“建设‘强富美优’新淄博”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带您走进建设“强富美优”新淄博的第一现场。现刊发第四篇:
用绿水青山 描绘人民满意生态画卷
近年来淄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正在成为淄博这座城市的标配。今年1-10月份,全市优良天数194天,同比增加11天;优良率63.8%,同比增加3.6%,综合指数4.70,同比改善3.3%。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目前排名全省第二。
干净的街道,翠绿的竹林,整齐的村居,一出门就能望见家门口清澈的河流与河中荡漾的小船……“跟以前可大不一样,俺家现在变得像江南水乡似的。”家住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乌东村村民说。这些年,我市在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基础上,深挖生态价值和潜力,不断加强系统性修复,取得了积极成效。
“这里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看,那边灰不溜秋的是野鸭子,我之前还在这拍到了白鹭……”在张相湖湿地公园的摄影爱好者黄老师向记者介绍。过去,这附近也曾因湖区和周边污染严重成为一片死水,随着当地持续开展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如今,张相湖湿地公园已成为当地居民休闲的好去处。“臭水沟变身大美公园,各种鸟儿越来越多。”孝妇河边来游玩的市民对此深有感受。
张相湖湿地公园的大变身是我市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经过多年励精图治,我市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全市国控河流水环境质量跃升全省第一名,马踏湖“治保用”综合治理经验成功从全国133个提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生态环境部首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
在桓台县马踏湖乌河入湖口的湿地公园里,新建成的生态河道、亲水平台等水景观,成为周边百姓和游客休闲的好去处。而在过去工业化进程中,马踏湖流域却遭受重创,入湖河流严重污染,湿地大面积萎缩,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对此,我市环保部门采用“治保用”系统治污体系,打响了生态治理修复攻坚战,在湖区及周边清淤疏浚、生态修复、退耕还湿,多年来累计投入近30亿元,治理河道130公里 , 绿化面积达到10万亩,建设人工湿地14000多亩。渐渐恢复了往日生机的马踏湖,还吸引了震旦雅雀等珍稀鸟类栖息。
取得了这样的成就背后也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为了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在11处污水处理厂下游和孝妇河、猪龙河、乌河等河流河道及入湖口建设人工湿地14000余亩。紧密结合“八水统筹、水润淄博”水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及“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打造“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生态水系,组织实施河道生态补水,聚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自然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如今淄博境内的河湖明澈秀美,一批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等绿色低碳项目在全市各河边湖畔落户。
“下一步我市将做好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突出“控源头”“治污水”能力建设,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力争我市水环境质量走在全省前列,大力实施生态赋能,为建设‘强富美优’新淄博贡献力量。”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士龙说。淄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用“生态优”、“环境优”绘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一幅人水和谐的“强富美优”新画卷正逐渐显现。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焦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