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淄博日报连发“正岩”13篇评论员文章
近日,淄博日报连续刊发13篇正岩系列评论员文章,一起来看↓↓↓
弘扬“三老四严”优良作风
“三老四严”是20世纪60年代大庆石油工人在会战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这一优良作风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忠诚党的各项事业,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万物在变,精神永恒。“三老四严”历经岁月洗礼,不仅没有褪色、没有过时,反而愈加闪耀着其独特光芒、愈加彰显着其珍贵价值。新时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淄博落地落实,必须弘扬“三老四严”优良作风,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重实干务实功求实效。
弘扬“三老四严”精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事业都是实干出来的,成功都是奋斗出来的。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严实作风谋划工作、解决问题,不造盆景、不摆架子,用实绩实效检验工作成效。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开空头支票、不吊高胃口,确保各项工作符合实际、符合规律、符合科学精神。要坚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惠民生、解民忧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落实、终端见效。
弘扬“三老四严”精神,就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困难是前进的号角。要树牢“有解思维”,面对稳定经济运行、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等难题,必须坚信“凡事有解”,转变思路,给出“最优解”。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主动向改革借东风,以改革激发活力、注入动力、赋能发展。要善用“拿来主义”,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的做法、成形的措施、成熟的机制,形成破解难题的系统打法、硬核招数,有力破除障碍、打通瓶颈、开创新局。
弘扬“三老四严”精神,就要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当前,淄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前进路上布满了荆棘,要保持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对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改革发展难题,要勇于迎难而上;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善于抢占风口;对作风顽疾,要敢于刀刃向内,在斗争中应对挑战、解决一切困难,在斗争中打开通道、闯出一片天地。
弘扬“三老四严”精神,就要坚持深耕细作、精益求精。大力倡树“三提三争”,强化品质理念,把工匠精神落实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提效率争先锋,提效能争先例,提效益争先进。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党员、干部和群众都要敢于冲在前、当示范、树标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精雕细琢,打造形成更多精品力作。
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开启新的奋斗周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从“三老四严”中汲取营养、淬炼作风,团结奋斗、拼搏赶超,老老实实为人、扎扎实实工作,努力把“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变为现实胜景,努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淄博落地落实。
提振干事创业信心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耕耘必有收获,有信心就有力量。回顾过去,我们前进的每一步,无不得益于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展望未来,我们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充满激情,勇毅前行。
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要求“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我们要增强“挑战即机遇”意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下好超前谋划、提前布局“先手棋”,打好化危为机、化险为夷“主动仗”。
信心源自于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发展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研判形势。当前,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更要看到,我国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全球最大中等收入群体,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拥有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和强大供给能力、适应能力、修复能力。俗话说:“大河涨水小河满”。淄博的发展有着大背景大逻辑,我们要坚持“小我融入大我”,用好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推动政策红利变成发展红利,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阔步前进。
信心源自于存量加快“焕新”、增量加速“换乘”。淄博是老工业城市,经过这些年的奋力拼搏,区位交通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循环支点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动能转换优势,改革创新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制度供给优势,城市功能优势正逐步转化为链接聚合优势,农业农村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历史人文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城市内核优势,这是淄博再立新功、再创辉煌的信心所在。找准优势是前提,放大优势是关键。淄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条件、良好的基础,我们要继续优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布局,进一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质增效,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上行稳致远。
信心源自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担当实干的干事氛围。这些年来,淄博的党员干部和企业家的精气神全面提振,全市上下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变,这是比单纯的经济发展更深刻的转变、更可喜的转型,也是未来的最大底气。实现“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淄博的发展有着敢为人先的基因、扎实苦干的特质,我们要弘扬“三老四严”优良作风,坚持“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实打实、硬碰硬,认准了的就大胆干、坚决做,干一件、成一件,在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力量。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开启新的奋斗周期,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尤需坚定信心、铆足干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书写淄博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强市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新型工业化,就是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淄博因工业而立,城市因工业而兴。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淄博还要吃工业这碗饭。在这方面,淄博工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劲、产业门类齐全,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关键是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其路径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新”在发展方式上,必须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淄博作为一座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资源能源约束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是基本市情。面对环保、能源、资源等约束不断强化,再走过去粗放发展的老路将难以为继。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赢得更大主动权,实现争先进位,就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发挥比较优势,变压力为动力,变包袱为机遇,变容量为空间,以绿色低碳为突破口勇闯高质量发展新路。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绿色低碳的工业体系。
新型工业化“新”在发展动能上,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直接决定着生产力的高低,影响着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型工业化内涵和逻辑深刻调整,创新力是国家之间、城市之间、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密码。历史和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目前,淄博工业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科技支撑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抢占发展制高点,就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核心技术创新体系,全力打造创新驱动的最强引擎,努力推动存量“焕新”、增量“换乘”。
新型工业化“新”在发展效益上,必须注重提升经济效益。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据统计,淄博工业产品达3万多种,90多种产销量居全国前3名,但市场占有率与群众收入、企业利润、城市能级等不匹配,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产品大多处于“微笑曲线”的中低端,产品附加值偏低,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中分得的“蛋糕”不多。提升经济效益,必须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要坚持把增加产品附加值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提升“淄博制造”“淄博智造”水平。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实力强。新型工业化是淄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淄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推动更多优惠政策、优质要素向工业集中,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好“硬件支撑”,努力以工业大突破推动经济发展大跨越。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具体到地方来讲,我们要精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体系,优化构建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格局,推动各区县走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淄博作为典型的组群式城市,受历史地理、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区县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这成为制约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打造区县协同发展强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这完全符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是破解我市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剂“良方”,充分体现了市委对经济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必将为淄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强大支撑。我们要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因地制宜、系统谋划,坚持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加快构建市县责权清晰、联动顺畅的体制机制,形成各区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错位发展、竞相争先的生动格局。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意识,统筹产业协作、设施共建、服务共享,打造区域共同体。共铸产业协作“一条链”,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龙头+配套”产业组织模式,鼓励市域内互采互供、地产地销,构建区县间协同配套、联动共进的发展格局。共建基础设施“一张网”,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筹建设市域综合立体交通、现代物流、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等网络,推动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共推公共服务“一体化”,跨区域、跨人群布局教育、卫生、养老等项目,促进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均衡普惠。农村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大短板,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建立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让人留下来、钱流进来、地活起来,增强乡村振兴要素集聚力,推动形成县村统筹发展新格局。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大力发展区县域经济。区县强则市域强,区县稳则市域稳。要实施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行动,加大市级权力下放力度,提升区县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区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新跨越。要突出抓好主导产业,每个区县都要立足自身实际,找准产业主攻方向,树立专业化、规模化的理念,做精做深产业链条,形成规模优势、彰显地域特色。要突出厚植产业生态,加快打造水电路气、标准化厂房等硬件平台,健全完善技术研发、金融基金、信息咨询等软件平台,引进高端专业化公司参与园区管理运营,为企业提供集成式、一站式服务。要突出培育龙头企业,下大力气培引具有支撑性、带动性的大企业好企业,增强产业整合能力,促进产业合纵连横,让“龙头”舞起来,形成各区县自己的“定海神针”。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我们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自觉破除“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找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发挥优势、各展所长,相互赋能、形成合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为实现“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注入更强动能。
高标准建设“三最”法治城市
唯奉法者强,唯明法者进。当前,全市正在聚焦实现“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淄博落地落实,这离不开法治的支撑,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法治淄博建设,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努力把淄博建设成为“最讲法、最守法、最依法”的城市。
高标准建设“三最”法治城市,关键在于夯实法治之基。立法是法治建设的前提基础。要坚持科学立法,紧贴全市改革发展需求,突出“小而精”“创制性”“可操作性”,切实制定管用之法、特色之法、为民之法。坚持民主立法,常态化、零距离收集社会各界立法诉求,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法学专家和行政相对人参与立法论证,参加立法听证,把“民言民语”转化为“法言法语”,确保地方性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坚持依法立法,不突破上位法,不抵触上位法,防止“立法放水”。同时,做好立改废工作,切断制约发展的“拦路绳”,抛弃不合时宜的“老古董”,补充发展需要的“新血液”,让淄博这座城市的法治之基更牢固。
高标准建设“三最”法治城市,重点在于发挥法治之力。释放法治效应是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让市场主体放心投资,让优秀人才近悦远来。全面推进严格执法,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严格尺度、严卡标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充分考虑执法对象的切身感受,推行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阳光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同时,全面推进公正司法,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充分运用司法手段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问题,使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淄博这座城市的法治之力更彰显。
高标准建设“三最”法治城市,根本在于积聚法治之势。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要把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法治淄博建设的服务性、保障性工作,坚持“全业务+全时空”,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为促进社会良性治理提供法治保障。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法治淄博建设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坚持分众化、多层次、广覆盖,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活动,引导市民争当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让淄博这座城市的法治之势更强劲。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要聚焦“三最”法治城市建设,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为习惯,努力营造人人讲法、人人守法、人人依法的法治氛围。
点击阅读原文《党报评论|正岩:高标准建设“三最”法治城市》
大力推行信访“三解”工作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信访就是信任,解决问题一定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党员干部要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始终“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站稳群众立场,恪守为民情怀,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进信访“三解”工作法,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要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耐心解释;解决不了又解释不通的,要想办法让群众解气,真正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真抓实干把问题解决掉,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好信访工作,解决问题是根本。要把解决好群众诉求作为信访工作的头等大事,以“事不在小、关键在办”的态度,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深入梳理脉络,顺藤摸瓜找出“死结”,想方设法争取最好,尽心竭力为每一件信访案件寻找突破,不放过每一个合理因素、把握好每一个关键环节,在不突破政策、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用责任、用智慧、用感情办实事、解民忧,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最大利益,努力让信访群众的“萧萧竹声”变成欢声笑语。
真情实感把政策解释透,及时有效打开群众的心结。做好信访工作,解释政策是基础。一句句耐心的解释、一次次用心的关怀,能让群众急躁的情绪得以安抚,让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的氛围更加融洽。解释工作如果做不好,就会导致矛盾激化,造成工作被动。工作中要掌握方式方法,面对面交流,把事情掰开研究,讲法律道政策、摆事实说道理,全面精准地作出分析判断,及时提出合理有效解决途径,努力让信访群众自觉释法明理,自觉信法不信访、信服更心服。
真心实意把怨气化解了,真正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做好信访工作,纾解情绪是关键。信访问题,多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信访对象本身就容易带着怨气和不平之气,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干部又解释不通,群众极易产生不信任不满意情绪。心结还需用心解,要以做好思想工作为突破口,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接待每一位群众、处理每一次来访时,都要热情接待、耐心倾听,以情动人、拉近距离,让群众感觉找对了人、找对了地方。让有困难的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希望,有怨气的群众平心静气、消弭浮躁,缠访闹访的群众褪去戾气、去拙返璞,努力让信访群众携难带怨板着脸而来,解难化怨高兴而去。
信访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群众路线,涵养群众情怀,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应对为积极作为,真正把群众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信访案件办理中感受到党委政府关怀、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
点击阅读原文《党报评论|正岩:大力推行信访“三解”工作法》
干工作要追求“三尽”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对待工作极端负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最高的标准、最强的责任,淬炼真才实学、笃行真抓实干,把工作做到极致、负责到底。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把“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善尽美”作为工作的价值理念,去涵养、去厚植,在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中成就一番事业、成就美好人生。
尽职尽责,就要事不避难、勇于担责。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要追求“实干”、不可“空谈”,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立足自身岗位、积极主动作为、忠诚履职尽责,让嘴上说的、纸上写的全部变为具体行动、化为实际成效。要勇当“战士”、不当“绅士”,面对矛盾问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困难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努力啃下“硬骨头”、破解新难题、取得新胜利。要宁可“掉肉”、不能“掉队”,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拿出争打头阵、争做一流的勇气和胆略,做到快人一步、先人一拍、强人一手、胜人一筹。
尽心尽力,就要身心投入、全力以赴。事业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要精心倾力谋事,培养主动思考的意识,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时时处处观大势、谋全局,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预见性。要用心聚力干事,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对工作始终充满热忱,保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斗志和激情,快马加鞭、朝夕奋蹄,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向前冲,全力以赴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更好。要专心全力成事,牢固树立本领恐慌意识,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一刻不停加强学习,增强进取之志、锤炼成事之才,确保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尽善尽美,就要精益求精、止于至善。追求完美是最好的工作态度,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弘扬“工匠精神”。要铸就不朽“匠心”,将“高标准、严要求”作为开展工作的标尺,做到绝不谈条件、绝不讲理由、绝不找借口、绝不打折扣,把千头万绪的工作做优做好。要追求卓越“匠风”,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流程,让“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成为一种品质、一种自觉、一种习惯。要增强高超“匠艺”,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刻苦钻研、练好内功,把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通过实践转化为自身经验,努力成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
“三尽”标准是履行工作职责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也是衡量工作完成情况的一个评价标准。我们要以尽职尽责为本分,以尽心尽力为本心,以尽善尽美为本能,把工作往前推进一步、提升一级,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淄博落地落实、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火热实践中燃烧自己、绽放光彩。
强化“黄河城市”意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淄博北依黄河,东接黄河三角洲,地处黄河流域广阔腹地,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黄河,在淄博高青县拐过了第九道湾——安澜湾,自此一路向东,流入大海。黄河哺育了淄博儿女,润泽了淄博大地。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黄河生态、牵挂沿岸发展。他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淄博必须见行动、走在前,必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黄河之于淄博的重要性,不能看小了,更不能做小了。每一名淄博人,都要强化“黄河城市”意识,从“国之大者”的高度看待黄河战略,激发“黄河流经淄博,生活在黄河岸边”家乡自豪感,树牢“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政治责任感,增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历史使命感,以思想认识的提高来带动实践行动的自觉。
强化“黄河城市”意识,关键看行动、更在抓落实。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都要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经常问一问自己对“沿黄城市”的认识是否到位,想一想自己在“沿黄城市”建设中扮演什么角色,看一看自己对“沿黄城市”的发展做了些什么,比一比自己对“沿黄城市”的贡献是多是少、是大是小,查一查自己在“沿黄城市”推进中还有哪些短板,知不足而奋进,明差距而立行。实践中,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融入到工作生活中,拿出“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的劲头,推动黄河在淄博的“几”字形翘尾更加浓墨重彩。
黄河奔腾不息,蔚为壮观。时代发展蒸蒸日上,日新月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把机遇窗口期变为发展黄金期,在新赛道上努力奔跑,合力书写“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淄博崭新篇章。
强化“碳”意识
众所周知,淄博因工业而兴,因“碳”而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建陶、煤炭、焦化、冶金、钢铁、玻璃、水泥、建材、耐火材料等行业,“碳”尽情燃烧,“红”极一时,诞生了一批老字号企业,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推动淄博的经济总量一度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
淄博,一座工业发展近120年的老工业城市,曾经的工业荣光,以前的“碳”辉煌,是这座城市特有的骄傲与自豪。
星辰灿烂的年代已远去,汹涌澎湃的时代已到来。伴随着资源的枯竭和转型压力的加大,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严控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这些都使得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的传统产业成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心头之痛”。一时间,淄博因传统产业占比高、重化工业占比高,也就是“两个70%”而困,谈“碳”而叹,面对的挑战与日俱增。传统“高碳”方式难以为继,新兴“低碳”模式势在必行。加快实现“3060”双碳战略目标,加速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都为淄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利好、新的资源,加力新旧动能转换,让“碳”旧貌换新颜,提振了转型发展的信心,增强了追赶超越的干劲。
世界上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领域,只有落后的思路。传统产业特别是“碳”产业,不仅不等于落后产业,也不等于过剩产能,可能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风口”。
轻舟正过万重山。淄博以前瞻思维构建产业格局,以系统思维加快动能转换,以平台思维厚植发展生态,一些曾经淡出视线的传统产业、老牌企业又火了起来且旺了起来,一批诸如新能源汽车、氢能等新兴产业开始崭露头角、走进群众生活。
强化“碳”意识,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方方面面合力共为。在企业方面,关键是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因地制宜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推广工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提高清洁低碳生产水平。深入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鼓励企业减油增化,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提升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加快碳捕捉、碳封存、碳循环利用等领域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着力推进工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和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推动绿色建材应用,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同时,加强碳信用建设,借鉴推广“碳效码”,精准定位企业能源消费“碳足迹”。在市民方面,关键是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推广节能环保汽车、节能家电、高效照明等绿色产品供给,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等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以积分方式记录个人绿色行为。此外,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引导群众把绿色低碳生活作为新时尚。
过去,淄博因“碳”而兴,烙下了骄人的历史印记;未来,淄博也一定会因“碳”再兴,书写出转型跨越、走在前列的时代精彩。
做事情要积小胜为大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做事情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能认为小而不想做,不可以为少而不愿干,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最终才能干成、干好。
同样,我们实现“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淄博落地落实,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摒弃短期突击的思想,切忌虎头蛇尾,保持战略定力,稳住心神和阵脚,扎实抓细抓好一件件具体小事,注重从小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确保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不弃微末、不舍寸功,才能日积月累、年年有成。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要把美好愿景变成现实胜景,离不开精耕细作、精雕细琢地辛勤打磨,离不开一点一滴、一沙一粒地不断积累,离不开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把跟着一把拧的恒心耐力。《考工记》中说,打造一把良弓需历时一年,经过“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的复杂过程;倘若急于求成、省略任何一个步骤,制作出来的弓就会“斫挚不中,胶之不均”,影响品质。不管是“走在前、开新局”,还是“提效率争先锋、提效能争先例、提效益争先进”,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微末细节抓起,小题拿满分,大题得高分,由表及里、由点及面,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以无数个小的胜利,拼出一个灿烂的未来。
不驰空想、不骛虚声,才能更进一步、行稳致远。为党和人民做事,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而不是轻飘飘的浮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谷文昌誓言“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杨善洲“扎根大亮山,奉献一生,造福家乡百姓”,张富清“哪里有困难,哪里条件艰苦,我就去哪里”,他们把政绩镌刻在人民群众心中,以“忘我”付出实现了“大我”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做到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坚持以百姓心为心,把为民多做事、做实事、做好事作为立身之本,重实干务实功求实效,承诺一件兑现一件,办好一件件小事、落实一件件实事、解决一件件难事,通过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一项项民生工程加速建设,让群众脸上挂满笑容,为群众绘就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
不求近功、不安小就,才能实现跨越、追求卓越。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功成不必在我”折射的是一种大局观和大格局,彰显的是胸怀和追求,党员干部要秉承“小我融入大我”的情操,坚持打基础利长远,重显绩更重潜绩,既要办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既要做看得见的工作,更要做看不见的工作,为事业只争朝夕、驰而不息。“功成必定有我”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诠释的是担当和负责。党员干部要悟透“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甘做铺垫性工作,勇抓未成之事,把精力和能力用在多干事、干实事上,努力为前人补缺、为后人铺路,多出功成之力,少求功成之誉,为事业接续奋斗、拼搏奋进。同时,身逢盛世,使命在肩,不能安于现状、止步于前,不能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必须在能力上“知不足”,在工作上“不知足”,找差距补短板,练就过硬本领,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在干事创业中施展才华、实现价值。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新时代是实干者、奋斗者的时代,只要扎扎实实干、点点滴滴做,行而不辍,步履不停,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每个人都可以抵达向往的远方。
倾心倾力打造“劳动之城”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我们都要崇尚劳动,以劳动为乐、以劳动为荣,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中,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干事中,闯出一片天地,实现人生价值。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劳动者为城市赋能,城市为劳动者喝彩。近日,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弘扬劳动精神打造“劳动之城”的实施方案》,着力把淄博建设成为努力向上攀爬、努力克服困难、努力追求幸福的“劳动之城”,以一座城的名义礼赞劳动,歌颂劳动者、关爱劳动者,让劳动者发展上有空间、生活上有品质、权益上有保障,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浓厚氛围,让劳动在淄博成为最美品质、最强精神、最靓品牌。
劳动是人类文明创造、延续、发展的不竭之源。无论经济如何快速发展,社会如何阔步前行,科技如何日新月异,最主要的推动力来源于广大劳动者,他们是时代的缔造者。淄博作为百年工业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进步、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凝聚着百万产业工人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智慧、力量、汗水。有了农民的辛勤耕耘,才能吃上丰盛的盘中之餐;有了工人的创新创造,才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教师的立德树人,才会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有了医生护士的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才有了全民健康;有了警察的日夜坚守,才有了社会的平安祥和。每一份劳动、每一位劳动者都是城市的光和热,都是淄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淄博是一座蕴含劳动精神的“劳动之城”,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广大劳动者“越是艰险越向前”拼出来的、“一个汗珠子摔八瓣”干出来的、“敢教日月换新天”奋斗出来的。
当前,淄博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这座城市,比以往更需要弘扬劳动精神,更需要劳动者勤勉工作、拼搏实干。广大劳动者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厚植爱淄博、兴淄博的桑梓情怀,把个人梦想融入到淄博发展的火热实践,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提效率争先锋、提效能争先例、提效益争先进,始终保持“讲学习比技能、讲责任比干劲、讲工作比业绩”的赶超状态和拼搏姿态,在推动实现“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中施展才华、贡献力量。
劳动是一种锻炼,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是一种修养。开启新的奋斗周期,我们要浓厚“人人出力、人人奉献”的氛围,再造一个激情劳动、激情创业、激情筑梦的火红年代,用心用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淄博落地落实,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用心用力打造诚信城市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城无信不名。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道德原则。对公民来说,诚信是个人美德;对企业来说,诚信是黄金资产;对社会来说,诚信是公序良俗。诚信是一座城市重要的软实力,是提升治理水平、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全市党员、干部、群众都必须强化诚信意识、树立诚信观念、恪守诚信美德,以诚信赋能淄博、让诚信点亮淄博,努力把淄博打造成为诚信城市。
诚信建设首责在政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兴诚信之风,政府要先示范带动。要严格依法行政,健全行政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在法治轨道内运行,真正维护好法律权威;要带头守信践诺,做不到的不能开“空头支票”,承诺了的必须做到极致,切实维护政府公信力。
诚信是立业之本、兴业之道。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要素。建立企业先建立信誉,做大企业先做好信誉,做强企业先做牢信誉。每家企业都要以信誉为重,把质量放在首位,全方位提高标准,全周期加强管控,以工匠精神打造过硬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每个市场主体都要诚信交易,守得住良心,挡得住诱惑,保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用诚信树品牌、赢口碑。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整个社会需要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要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宣传诚信,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共同价值观,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的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让失信者步步难行。每一位市民都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时时事事处处严于律己,以小信成撬动大信立。
诚信城市人人共建,城市诚信人人共享。让我们弘扬诚信文化,奔赴诚信之约,携手当好诚信淄博的建设者、守护者,以诚信铸就淄博这座城市之魂,让诚信成为淄博这座城市的最硬核名片。
尽心尽力打造全域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是和城市公园相对应的概念。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合的复合系统,是“人、境、业、城、制”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
打造全域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有利于全覆盖提升城市品质能级,有利于全方位增添城市颜值气质,有利于全链条提振城市精气神,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更高要求。
全域公园城市不是公园与城市的简单叠合,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把城市变成大公园,将生态引入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品质,塑造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大美格局。全域公园城市是彰显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等多元价值,全领域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全域公园城市全面突出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产城融合的经济功能、快捷高效的连通功能、共治共享的服务功能等功能优势,引导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促进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共融共生”,用城市“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全域公园城市是淄博的城市理想、市民的理想城市。淄博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生态组群式城市,城乡交错,南山北水,布局舒展,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丰富,爱绿护绿氛围浓厚,郊野乡村面积广阔,自然禀赋优、社会基础好,打造全域公园城市有条件、有能力。同时,淄博受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偏重等因素影响,生态包袱重、环境欠账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迫切、期望更高,打造全域公园城市是转型所需、群众所盼。
打造全域公园城市,能够让淄博的生态、生活、生产系统都充满生命力,整个城市朝着更生态、更宜居、更善治的方向奔跑,群众也能陪伴城市一起成长、共享高品质生活。淄博是继成都、西安、扬州等城市之后,在国内较早启动公园城市建设的城市。12月2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淄博市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为保障全域公园城市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提供了法律支持。应该说,打造全域公园城市,淄博行动比较早、力度比较大、措施比较实。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优质的资产、最普惠的民生。全域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的升级版、城市发展的绿色版、美好生活的实践版,目的是打造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健康城市。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以生态为基,把城乡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和风貌作为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统筹布局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社区公园、街头游园等大大小小的公园,建设城市绿道、生态廊道,为群众提供更多游园赏景、健身锻炼、公共活动的生态空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打造全域公园城市将让淄博的城市形象越来越佳、居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推窗见绿、出门遇园、凝眸是景的诗意生活一定会在淄博变为现实。
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人人都是城市的主人。打造全域公园城市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受益者,更是实践者、推动者,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出力。让我们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意识,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把我们这座城市建设成为时尚宜居美丽的“大公园”。
来源:淄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