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数字总结概括2022年山东省政协工作亮点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0日讯1月10日下午,山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山东省政协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魏余秀介绍了十二届省政协有关工作的情况,特别是2022年工作的主要特点和亮点。
五年来,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五年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走在前、开新局”,紧扣全省重大工作部署履职建言。
五年来,坚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擦亮“有事多商量”品牌,有效提升了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五年来,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努力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可以用“12345”这5个数字来概括。
“1”是“一条鲜明主线”。这条主线就是迎接中共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为迎接二十大召开,举办了全省政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班,召开全省政协暑期读书会,开展了“喜迎二十大——政协在行动”主题活动;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后,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主席会议成员带头深入企业、高校、社区宣讲,全省百名政协主席、一千多个委员界别组、上万名政协委员参与开展“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学习交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上来。
“2”是“两项重大举措”。立足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一是协助省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加强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规范专委会设置、完善协商格局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要措施。二是建立健全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阅批督办重点提案制度,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选定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提案亲自阅批督办,形成“示范效应”,有力推动了提案建议落实。
“3”是“三次专题议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总书记“三个走在前”嘱托,紧紧围绕省委“走在前、开新局”部署要求,深入协商议政。先后围绕“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召开3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从优化全方位开放格局、激发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加强科技研发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讲好黄河故事、深化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等方面提出15条建议,纳入省委、省政府决策。
“4”是“四个首次开展”。第一,首次以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三家办公厅联合发文的形式,制订年度协商计划,大大提升了协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第二,首次创设月度协商会,着力打造集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远程协商、网络议政等于一体的常态化履职载体。今年围绕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先后召开了10次月度协商会,参加协商各方有问有答、有形有神,有效提高了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第三,首次开展“最美政协人”推宣工作。经过组织推荐、初选提名、集中展示、遴选确定等环节, 30 名委员当选首届“最美政协人”,学习“最美”、争当“最美”在全省政协委员中蔚然成风。第四,首次开展“山东文化标识”评选活动,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活动。历时8个多月,经过广泛征集、专家评审和社会投票等环节,推选出50个山东文化标识项目,涵盖了思想学派、名人名作、古迹遗址、民俗非遗、革命文化、人文自然景观等,充分体现了代表性、独特性、现实性,达到了为山东文化“画像”和广泛宣传普及的双重效果。
“5”是“五大平台创新”。以强化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切入点,坚持共建、共育、共享,创新打造政协五大履职平台,推动形成省市县三级政协一体贯通、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履职架构。一是着眼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打造“有事多商量”协商平台,指导全省统一标识、一体建设、协同贯通,拓展了协商民主的广度、深度和效度。二是创新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以“同心同向同行、汇识汇智汇力”为目标,打造“界别同心汇”聚识平台,搭建起“建成一个、团结一界、联系一方”的凝聚共识载体。三是服务委员读书学习,打造“学而系列”读书平台,形成“学而书院”“学而书房”“学而讲谈”三位一体的书香政协格局,“读书+履职”已经成为全省政协工作新常态。四是努力讲好政协故事,打造“鲁力同心”宣传平台,推出一批有特色、有故事、有温度的全媒体作品,构建起“报、刊、网、微、端”互通互融、协同发力的传播格局。五是主动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依托省级综合政务平台“山东通”,打造“政协在线”数字平台,全省4万余名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注册上线,实现了“面对面”与“端对端”“屏对屏”的优势互补,以数字赋能推动新时代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闪电新闻记者 徐桂龙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