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点述评 | 山东的能源脉动,为什么变了?
山东,资源丰富的一片沃土。
煤炭等丰厚资源的强力支撑,让山东成为全国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
和煤“结缘”又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山东提供充足工业食粮的同时,也造成了山东能源的结构偏重。“一煤独大”成为很多人对山东的传统印象。
但如今的山东,一场能源的革命在持续推进,让传统印象不断改观。
山东的能源脉动,为什么变了?
聚焦山东当下的一个个能源使用场景,让人耳目一新的图景频繁吸睛。
在肥城,空气向能源的转化又有了新成果。通过建设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肥城地下的废弃盐穴变身为“城市充电宝”,让能源配置更合理了。
用得好静止的空气,更用得好流动成风的空气。在山东黄渤海蓝色海岸线上,一座座巨大的风机正在加速建起。“十四五”期间,山东海上风电项目开工总规模1000万千瓦左右。
用好风能的同时,山东正在加码核能,胶东已经是发展核能的高地。在给四面八方提供清洁电流的同时,山东用好核能供热将海阳打造成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淄博是老工业城市,但氢能的应用在这里却不是什么新鲜事。乘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出行已经融进了许多市民的日常生活。在此之外,氢燃料电池冷藏车、氢燃料电池重卡等在淄博已司空见惯。这背后是淄博形成了自主可控的“燃料电池膜—电堆—发电机—整车”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现在,淄博氢能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已逐步形成,年产氢气可达48万吨,在满足自用的同时能够外供8.8万吨富余氢气。
风电、核能、氢能……能源盘面上的一个个新变化新亮点,让人们看到了山东能源结构升级的大幅跨越。据统计,2012年,山东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为496.5万千瓦。2022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7210.9万千瓦,占电力装机容量38.0%。2022年,山东的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居全国首位和第2位。
与能源供给优化同步的,是山东的能源消耗在下降。2021年,山东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累计下降32.3%。其中,单位GDP电耗累计下降11.8%;单位GDP煤耗累计下降48.0%。与同期全国相比,全省单位GDP能耗、电耗、煤耗累计降幅分别快4.9、6.5和6.2个百分点。
变化体现在能源,根本却是在产业。能耗下降的背后是山东经济发展的内涵在变动。
2022年,山东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为32.9%。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一半,为54.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3个百分点。在新兴动能强劲增长的同时,山东的传统产业持续优化,推动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3万个,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23家,居全国第2位……该提的提了上来,该减的减了下去,这是能耗排放稳步压减的根本动力。
今年,山东正深化“万项技改、万企转型”,一业一策推动钢铁、化工、有色、轻纺等行业改造提升;纵深推进“工赋山东”,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开发绿色产品100个以上……不难看出,山东的经济体系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发展境界在奋力跃升。这些表征着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意味着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步履铿锵。
能源的脉动是一扇窗,让人看到肩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任的山东,在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