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效争先”榜样】徐士雁:“花馍书记”的奔富路
走进周村区北郊镇小杨村农多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花馍房,几名工人正在案板上忙碌着,揉捏搓拉剪之间,一个个寿桃、福袋、玫瑰等样式的花馍转眼间跃然案板之上。“一篮十五六个的寿桃,就能卖到99块钱。”小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士雁告诉记者。
盛行于胶东地区的花馍,为何出现在内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这得从2021年小杨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说起。彼时,上级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各村因地制宜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徐士雁借政策“东风”顺势而为,成立了淄博农多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自此,小杨村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留守妇女多且年龄偏大、外出务工不便,一直是影响小杨村村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桎梏,也是徐士雁心头的一块“陈病”。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士雁接触到了胶东花饽饽这一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敏锐地意识到:村里的老姊妹们“有活了”。
“农村的女同志们不光干农活是一把好手,有些心灵手巧的做起面点来也是有模有样。为啥不利用合作社这个现成的平台,把花馍引到咱村里来,让留守的女同志们用劳动力入股,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呢?”徐士雁把心里的想法和合作社成员们一说,马上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2021年12月,徐士雁专程赴胶州拜师胶东花饽饽非遗传承人弟子蔡秉芬老师,学习相关工艺和制作方法,又到淄川一家花馍房“深造”。“取经”归来后,徐士雁将村内闲置的办公室改造成生产车间,采购了制作花馍所需的设备,又聘用了村里7名爱好面食制作的留守妇女,大家一起边学边做,一个“花馍小工坊”逐渐有了雏形。
就这样,这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农村留守妇女踏上了她们的再就业之路。大家一边跟着“师傅”徐士雁认真学习,一边互相切磋技艺、激发创作灵感。凭借不断地努力和尝试,她们的技艺越来越熟练、思路越来越开阔,花馍的质量和产量也与日俱增。
自2022年1月1日正式投产以来,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徐士雁在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上的广泛宣传,小杨村花馍的名气越来越大,逐步打开了销路。不到一个月时间,合作社就已全部收回成本,并实现经营性收入6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还解决了一批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让她们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除了花馍礼盒,我们还专门推出了祝寿花馍、婚庆花馍、节日花馍,充分满足大家喜事和节庆的需要。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尽快寻找更大的生产场地,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为本村和周边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徐士雁信心满满地规划着未来。
花馍房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但徐士雁并未就此放慢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脚步,她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村上下共同富裕。为此,小杨村文旅研学项目应运而生。
“这个项目主要是面向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以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充分利用全村各类资源,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开展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让孩子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徐士雁介绍道。
据了解,小杨村文旅研学项目包括“科普教育”“农业研学”“萌宠乐园”“林下无动力游玩设施”“网红打卡地”“梅花大锅灶”“手工制作体验”等内容,融趣味性、探索性、体验性、学习性于一体,致力于打造符合孩子天性的文旅研学新地标。目前,项目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我们村离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很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个有力平台,多引进门槛低、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好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徐士雁坚定地说。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 周村融媒 联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