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 今年汛期淄博共发生13次大范围降水 比去年偏少
10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2023年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就有关情况进行发布。
今年以来(截至10月30日8时),全市累计平均降水550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12%,比去年同期偏少43%;全市5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9240万方,比历年同期多蓄5569万方,比去年同期少蓄7010万方。
汛期,全市共发生13次大范围降水过程,累计降水43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9%,比去年同期偏少41%。从降水时间分布看,降水主要分布在7月份,平均降水209毫米,占汛期总降水量的48%;从地区分布看,降水具有南北分布不均、局地短时强降水频发的特点,降水量最大区县为沂源县566毫米,最小高青县279毫米,最大站为淄川区岭子站738毫米,最小站为临淄区朱台站187毫米。
为切实做好今年各项防汛工作,我市紧盯重点,加强统筹,提早谋划,周密部署,严实备战,采取了系列措施。
搭建了由党委政府、当地驻军、有关部门等组成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完善防汛抗旱组织构架,及时调整充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明晰工作职责,压紧压实责任。对全市595个山洪灾害防御村、64个低洼易涝村、157座小水库、329座塘坝以及重点行业、单位进行多轮次、拉网式全覆盖排查,今年以来,全市共派出检查组1677个,查出问题隐患1245个,完成整改1245个。
起草印发《淄博市汛期应急“叫应”工作机制》,指导各区县防指、各行业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应急“叫应”工作规范,全市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低洼易涝区、下穿式立交桥等重点部位的1459名防汛责任人全部录入系统,实施精准“叫应”机制,确保全覆盖、无死角,打通了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
应急处突、抢险救援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完善充足的物资储备和专业的队伍力量是做好抢险救援的基础。全市各级储备草麻编织袋207万条、土工布24万平方米、砂石料41万立方米、救生衣19000余件、各类舟艇200余艘、各类水泵800余台套、龙吸水6辆等防汛抢险物资。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组建266支28043人的防汛抢险救援队伍。严格值班值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立即上报、快速反应、科学应对、及时处置。
持续坚持科技引领,增强通讯保障能力。积极推进“一网统管”智慧应急平台防汛应急专项建设,配备应急指挥车、通信保障车、4G单兵、无人机、布控球、背负式基站等通信设备,确保极端天气下现场画面及时回传和通信畅通。启动370MHz窄带应急通信网络建设,对659个防汛重点村居配备应急通讯系统,实现了市、区县、镇办和重点村居应急通信网络基本全覆盖。
加强培训宣传教育,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站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普及防汛常识和安全避险知识,提高公众洪涝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全民应急氛围。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齐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