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白兔丘北村:千元白事半天办完,十年移风易俗树起文明乡风

2025-07-25 21:14:01 阅读量:

2025-07-25 21:14:01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齐文华

“一场白事最多花1000元,半天就办完,主家不欠人情,省时省心省力。这在以前,没个几万块下不来!”7月10日,记者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白兔丘北村采访时,红白理事会会长宗庆吉用一组对比数字,展示了该村10年来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

过去,白兔丘北村办白事讲究“排场”:披麻戴孝、唱戏打鼓、流水宴席,一折腾好几天,“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旧俗动辄花费数万元。2014年,白兔丘北村响应移风易俗号召,决心要改掉这个老规矩,推选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和党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八要八不”新规:要放哀乐、鞠躬告别(文明祭祀),要吃大锅菜(统一便餐),要进新建的公墓安葬;不披麻戴孝、不唱戏打鼓、不烧纸人纸马、不沿路撒纸钱、不散葬乱埋、不立大石碑。标准清清楚楚,对谁都一样。

理事会成立后,谁家遇白事,理事会全程义务操办,帮着开证明、联系火化、主持追悼会,安排所有流程。村里买了一批桌椅碗筷免费提供给村民,理事会的人也全是义务帮忙,不收主家一分钱,也不吃答谢饭,就是真心实意给乡亲们减轻负担、省心。

“规矩定了,关键在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美芳回忆,为破除“简办就是不孝”的顾虑,王美芳两次从自家做起,以实际行动为村民做出榜样:2023年丈夫兄长去世,带头取消了收取吊唁金的“收头钱”;2024年婆婆去世,更是坚持不收任何礼金、当天去世当天安葬。“书记家都这么办,咱还有啥顾虑?”村民逐渐从观望到主动遵守新规。

10年坚持,成效显著。宗庆吉算了一笔账:过去一场白事几万块,如今平均花费控制在千元以内;时间大大缩短,基本一天内,追悼告别半天就能完成,再不用折腾好几天;家庭邻里矛盾少了,因为分摊钱闹矛盾的事儿再没发生过,关系更和睦了;最重要的,是风气变了, “厚养薄葬”成了全村的新共识!

今年,淄博市将白兔丘北村经验纳入“文明乡风一件事”齐帮办清单,向全市推广,让文明新风在更多乡村落地生根。

记者手记

王美芳书记两度“从自家开刀”的故事,让我看到基层治理最柔软也最坚硬的力量:制度之外,还需要“带头人”把抽象条文变成可感可学的日常。文件里的操作规范写得再细——不放哀乐、不烧纸扎、统一便餐——倘若没有书记先树榜样,村民仍会担心“简办就是不孝”。白兔丘北村用十年时间证明,当“关键少数”愿意让渡人情红利,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道德评议会等村级组织就能接力把“文明乡风一件事”拆解成一件件具体而微的“家里事”。厚养薄葬,最终要靠制度打底、榜样引路,更靠村庄共同体对“何为孝道”的重新共识——老人在世时的一粥一饭,胜过身后的一碑一纸。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