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阳节的文化跟进
农历九月,少风少雨,天高云淡,极适宜户外活动。同时,九月也是各种农作物和瓜果集中成熟的时节,而此时大部分植物枝叶完全成熟,停止生长,且显露出凋落的迹象。如此的季节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豪迈中洇润着千般新意,慷慨里渲染出万种风情。不仅如此,由古至今,人们看重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并在这一天户外赏秋,抱红守绿,摘花采菊,草叶相赠,欣欣然,浓浓情的高雅别致,也唯有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可以托付了。
常言道:站得高看得远,而要登高非有山脉莫属。登高“辞青”,也是九九重阳里的重要说辞:“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草一木皆有情”,这与古人三月“踏青”去,九月“辞青”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说来“辞青”也非今人所悟,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就有记述:“(重阳)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而药用的出现定于季节发病有关。如苏轼《重九》说,“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九月秋凉,秋冬相交气寒,这是季节使然。而从数字和阴阳来说,九是最大的阳数,时又双九重叠,自然阳气达到极点。阳极必反,病魔乘虚而入,不足为怪。于是古人选择了具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效的草药茱萸和菊花,两者同为九九重阳节的必备之物也就理所当然了。据说晋代人用茱萸制成香囊,随身佩戴,并冠以“驱邪辟灾、抵御初寒”的“辟邪翁”之美名。
文化的表达少不了吃穿住行,重阳节的文化同样也会在吃上有所呈献,“重阳糕”便是最确切的形式之一。汉代《西京杂记》中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糕),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的说法。重阳糕之久远,辐射之广普,是其它食品所不能比拟的。在今天,糕的种类和用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和扩展,南北方共有的年糕、奶油蛋糕、果脯糕,南方和新疆特有的切糕、用来庆贺新生儿的花糕更是样式翻新,多姿多彩。
重阳节赏菊的风俗从古至今不曾间断,九月是菊花盛开的月份,先人冠以菊月的美称,借此连带产生的菊花节、菊花展、赛诗会也是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这在古代还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尽了因九九重阳节,醉饮菊花酒后的万般感叹和喜悦。
如今,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环境已经成为国家现代文明的重要标致,如此以来,登高养生,赏菊延寿的“重阳节”便出现于2012年6月26日初次审议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国家提倡,社会风气形成,催生了重阳老人节的形式和内涵,每年我们都会在重阳节前后组织丰富多彩的慰问老年人活动,许多学校、团体、义工或青年志愿者,走进养老院、敬老院为老人洗澡、理发、包饺子,或是送上慰问品。原本传统、民间的重阳节,如今已被轰轰烈烈的尊老敬老活动所替代,传统的重阳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
来源:衡水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