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强国 渐行渐近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法治强国 渐行渐近
新华社记者陈菲、罗沙、白阳
河北石家庄,铁路运输法院法官赵毅正通过网络开展诉前调解。“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化解矛盾,是我们法官的职责所在。”赵毅说。
福建闽侯县,大湖乡六锦畲族村团支部书记雷秀珠受检察院邀请,参与了一起公益诉讼案件的公开听证,深有感受:“司法的公平公正公开,大家都看得到,能参与其中,这是法治国家的重要体现。”
……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这样的身影还有很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14亿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
谱写法治中国建设新篇章
君悦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律师刘正东,还清楚记得1年前的那一天。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
“我们当时正在开一场法律草案意见建议的征询会,大家进行热烈的讨论。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很受鼓舞。”刘正东说。
奉法者强则国强。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离不开坚强的领导核心。
亲自担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3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2次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定方向、定规划、定举措、抓落实,为法治建设提供根本遵循、指明前进方向。
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成为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铺展法治中国壮丽蓝图。
道路决定命运,旗帜引领方向。
2016年1月,宪法宣誓制度正式实施。党中央以上率下,推动宪法贯彻实施,让全面依法治国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2018年8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这一重要机构工作扎实起步,有效发挥党在法治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019年1月,《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施行,把党长期以来领导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被各界普遍视为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标志。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
立法工作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系统性,立法对改革的参与程度之深、之广前所未有;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将权力运行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政法领域改革勇闯“深水区”,更有力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更加坚实。
“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为新时代法治建设确立航标。
筑牢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之基
强化对人格权的全面保护,加强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回应高空抛物坠物难题……
2020年5月28日,我国法治建设迎来了历史性一刻。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征程上树起又一座法治丰碑,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再添浓墨重彩。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立法与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相互衔接明显加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重大提升。
现行宪法迎来第五次修改。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全面体现党和人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实践创新成果和制度创新成果。
制定国歌法,修改国旗法、国徽法,制定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制定慈善法、疫苗管理法,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国家安全、社会和民生、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等领域一批重要法律相继出台或修改。
法治政府建设换挡提速。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办理时间压缩50%以上,取消、减征、减免中央和省级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超过1000项。
司法改革动真碰硬。人民法院力推立案登记制改革,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95%;法官检察官“重新洗牌”,12万多名法官、9万多名检察官遴选入额;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司法人权保障进一步加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依法治国在改革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鲜明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字之差,内涵更加丰富。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必将筑牢长治久安之基,增进亿万人民福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徐汉明说。
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
厉行法治,重在法之必行。
周一下午,北京市延庆区珍珠泉乡珍珠泉村的“法律门诊”准时开门了。前来咨询的村民围坐在律师身边,你一言我一语抛出遇到的法律问题。
珍珠泉村党支部书记于甫琴说,村里的“法律门诊”开张后,村民之间的纠纷明显少了,原来遇事习惯“找领导”,现在都爱“找法律”了。
这是中国法治乡村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根据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今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到2022年要努力实现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更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记者从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获悉,目前已确定40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命名7批近3000个民主法治示范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源自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的公平正义。
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张玉环案……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法院依法办理各类审判监督案件178万件、刑罚执行变更案件386万件,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1万件,一批冤错案在“疑罪从无”等刑事司法原则下得到依法纠正。
——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源自每一件民生“小事儿”中的法治获得感。
身份证换领补领不用回原籍了,私家车6年内可以免检了,出入境证件可以全国通办了……越来越多的惠民措施,让群众共享法治领域改革的成果。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41080个,设立法律援助机构2828家,真正把法律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每个公民都是法治中国的亲历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法治的力量,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人们心中播种下尊法守法的真诚信仰。
立于潮头,方知浪高风急。
时代大潮中,法治中国正阔步迈向法治强国,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壮丽新篇。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