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威发布 | 山东“十三五”时期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海洋、农业等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全国领先

齐点淄博 2020-12-24 18:45:22 阅读量:

2020-12-24 18:45:22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介绍“十三五”时期全省科技工作成效,解读《关于深化科技改革攻坚的若干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三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迈入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15年的32.51%,增长到2020年第三季度的44.46%,增长11.95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有望突破1.4万家,是2015年的3.5倍。省级科技资金增加到120亿元以上,是2015年的4.4倍,带动市县投入140亿元。“十三五”以来,山东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目前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规模已突破5.05亿元,为培养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提升我省源头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技术“领跑”领域不断扩大,海洋、农业等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的评估报告,山东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6位。今年5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我省被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对象,居全国第二位。


二是科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019年,启动了“高端自主芯片”“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等12个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实施了505个项目,财政投入36.5亿元,预计形成发明专利2724项,拉动投资286亿元,实现新增产值1249亿元,新增利润232亿元,新增税收64亿元。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济麦44”亩产766.62公斤,创全国超强筋小麦单产纪录;在量子计算方面,“测量器件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理论和实用化高效率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连续创造300公里、404公里、509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世界纪录;此外在智慧交通、精细化工、燃料电池、碳纤维、重大新药创制、医疗器械、地下工程重大灾害防控、深地资源勘查开采、海洋药物等20多个领域,我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上均走在国内前列。2016年以来,我省单位或个人牵头获国家科技奖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三是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成效显著。立足“十强”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围绕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业化,系统布局创新平台,形成对产业发展的链式支撑。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四级金字塔型“1313”实验室体系顶层设计。目前全省建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39个,5个山东省实验室(筹)即将完成挂牌,在推动源头创新,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60家。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三大院相继挂牌成立。30家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加快推进,初步构建了“1+30+N”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体系。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以黄三角国家农高区为龙头、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18个省级农高区为重点、12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为依托,覆盖全省涉农县(市、区)的农业科技园区四级体系。2020年上半年,我省13个国家级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合计9355.6亿元,同比增长1.3%


四是科技强企方阵初具规模。遵循科技企业成长规律,按照不同阶段成长特点,精准制定扶持政策,构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截至目前,全省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25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419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42家,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二位,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在孵企业超过2.5万家,为培育高企提供源头力量。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建立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库,进行“一对一”专业化服务辅导,支持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今年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203家,较2019年增加8685家。


五是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加快隆起。深入实施引进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完善即来即报机制,累计引进国际顶尖创新创业人才7人。认真落实《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人才兴鲁”行动打造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出台加强科技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集聚院士智力资源10条措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12条举措、外国人来山东工作便利化服务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推出一批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科研诚信建设和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成果,构建起全方位、全周期、全类别人才发展支撑体系。截至目前,我省共有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9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8人,224位专家(其中院士50人)组建了山东省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


六是科技创新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出台《关于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制度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推动科技创新深度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环境。深入推进流程再造,优化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和管理流程,加强部门协同,有效解决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问题,促进科技部门的职责向“定规划、定标准、组织重特大科技攻关”转变。创新科技计划管理模式,在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实施过程中,统筹推进科技攻关“揭榜制”和首席专家“组阁制”改革,加快推行项目经费“包干制”,推动全省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关于深化科技改革攻坚的若干措施》主要内容:

图片
图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改革攻坚的若干措施》(鲁政办发〔2020〕26号),对新形势下我省科技创新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举措。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文件的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分4大部分,共25条,主要政策突破点包括:


第一部分,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围绕组织关键技术攻坚战、布局建设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举措。其中,在平台建设方面,赋予省实验室人财物自主权,自主设立的科技项目视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自主培养或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泰山人才工程配额;加快推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整合,不再新建省工程实验室和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据考核评估结果,通过撤、并、转等方式进行优化提升;加快布局技术创新中心为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进口科研用仪器设备,参照高校、科研院所减免标准享受补贴政策。


第二部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围绕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平台、支持企业牵头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搭建省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水平、完善省属企业创新考核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举措。其中,在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方面,高校院所承担的企业横向项目,符合条件的视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符合条件的直接纳入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在引导不同类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完善省属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升级,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孵化成长环境。


第三部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围绕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推动科技人才分类评价、鼓励外籍人才创办企业、获国家和省科技奖励人员医疗待遇等5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举措。这些政策措施坚持“破四唯”导向,着力强化对科研人员面向产业需求开展科研活动的政策引导作用,在人才评价方面将承担企业科研任务、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成果转化应用绩效等作为应用型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在职称评聘方面,以实际贡献为标准,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对我省产业急需,掌握“卡脖子”技术或填补我省学科空白的高层次人才和关键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量身打造扶持政策;对取得重大“卡脖子”技术突破、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直接给予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直接认定为泰山学者或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第四部分,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全面下放省属高校院所“六权”,深化科技奖励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完善省属科研院所绩效考核、构建科技改革创新容错机制等9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举措。其中,围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从探索科研院所正职领导持股改革试点、提高高校院所从事技术转移人员的绩效收益,首台(套)保费补贴、完善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突破性大的政策。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