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沂源县燕崖镇朱家户村党支部书记张继学:守初心 担使命 脱贫致富“领头雁”
走进沂源县燕崖镇朱家户村,石巷、小溪、农屋,石头贴画古朴而艺术,特色民居令人耳目一新,远山近水俨然一副梦里故乡的缩影。而过去的朱家户,却到一个贫穷到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来的贫困村。2018年,朱家户村人均收入27790余元,比1995年不足两千元翻了13倍多,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贫困村到模范村的转变,是领头人张继学同朱家户村民一起用24年的艰苦奋斗换来的。
张继学,男,汉族,中共党员,沂源县燕崖镇朱家户村人。1960年10月出生,1995年起担任燕崖镇朱家户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6月兼任燕崖镇朱家户联村党委委员。24年来,他带领朱家户村党员干部群众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推动朱家户村脱贫致富付出了巨大努力。2019年8月31日,他因长期带病坚持工作,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9岁。
坚守初心,勇挑重担
“舍小家顾大家,张书记心里装着全村人。”这是村里群众对张继学的第一印象。
沂源县燕崖镇朱家户村全村285户人731口人,北靠青龙崮,南临凤山峪,过去是“爬坡三里路、仅种半亩田”,自然条件很恶劣,群众非常贫困。朱家户发展没有位置优势,但是村民们不缺力气、肯干。张继学觉得只要引导好了,照样能把日子过红火。1995年,共产党员张继学勇挑重担,担任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开荒造林,发展大樱桃、苹果。2009年,他又为村里引入了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因为项目有配套资金,其他村不愿意干。怎么办?张继学动员村民干义务工,最终高质量的达标完工,建成了220个沼气池。全村农家灶台上烧上沼气灶,果树用上了有机肥,朱家户村在燕崖镇声名鹊起,“能干事”成了对张继学的普遍评价。可他并没有满足,2013年起,他开始带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发展乡村旅游。
“张继学,从小就聪明,90年代初,是远近闻名的羊绒“贩子”、苹果花椒“贩子”、做过塑料加工,有个聪明的儿子,自己的小日子红红火火。”村里的老主任朱化平介绍说:“当时村集体没有收入,还倒欠一屁股债,张继学看到穷困的乡亲,不顾家人的反对,参选书记,他就是想带着大伙一起脱贫致富”。
这就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的为民情怀和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念。
奋勇开拓,敢为人先
“张继学是‘老黄牛’式的干部,听党的话,跟党走,能吃准上级精神,党委政府的决策能迅速领会,落实各项工作坚定不移,从不打折扣。”这是沂源县燕崖镇党委书记宋传伟对他的评价。特别是在带领全村群众从贫困走向富裕、把一个贫困村变成富裕村的过程中,更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的兢兢业业和一往无前。
2017年至2018年,张继学积极对上争取,积极承担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重大课题试验示范——薄弱村提升工程,争取上级扶贫改革试验资金111.701万元。通过薄弱村提升,朱家户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村集体收入均有了大幅提升,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趟出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根基。先后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2.4万元,改造自来水管网主管道2800米,入户管道11000米;投资5.6万元,建设纯净水站一处,安装净水设备一套,通过收取水费用于贫困户分红,既保证了饮水安全,又彻底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的问题,成为燕崖镇率先实现“五通十有”的达标村。
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投资暖阳光伏53.714KW光伏电站项目37.6万元,按照12%的年收益比例,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4.5万元,解决了村两委班子想干事没有启动资金的后顾之忧。
建强文化阵地,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投资26万元,在村办公室南建设7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一处,打造舞台背景墙一处,长34米高2.5米左右,全部采用石板砌成,中间点缀碾盘等体现农村特色的物品作为装饰物,体现了鲁中山区的特色。建成以来,先后举办文艺演出、广场舞比赛、民俗民风展示等活动50余场。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倡树了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为了让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张继学借着县里建设小微扶贫站点的东风,发展特色小微扶贫站点,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根据村内贫困户年龄偏大,无法外出务工的实际,引入桔梗去皮扶贫车间项目,带动13户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其中年龄最大的王永花,已有86岁高龄。
美化家园,旅游带富
村庄的发展要符合朱家户的实际情况,张继学还是沿用了群策群力的作风,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全体村民会议,商讨项目建设事宜,广泛吸纳群众的意见建议,凝聚了全体村民的发展信心,最终一致达成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走农家路,采农家果,购农产品”的发展思路。
2017年4月,张继学带领朱家户村从市级示范村50万元资金起步,建设了文化广场、生态停车场,进行了河道治理、环境整治。2018年,朱家户完成石板路铺设3500平方米,水系打造1500米,村内绿化4000平方米,垒砌石头墙3000平方米,沿河亮化夜景打造800米;建成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一处、星级旅游厕所1处;实现村集体增收8万元,朱家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普通乡村,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发展先进村。
引入工商资本,打造特色民宿。为了实现游客从“看一遍”到“留下来”的转变,朱家户开始建设高档民宿,用村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办法,招商引资,流转贫困户老旧房屋开餐馆、建民宿,进行统一装修、统一经营,打造了既有设计美感、又保留了乡土元素的精品民宿,让游客住得下,玩得好。87岁的王洪莲、82岁的张玉凤通过房屋租赁,每年收入2000元。贫困户朱化爱利用农闲时节,到“忆乡愁”农家乐打工,每月收入1800元,既足不出村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又能照料常年卧床不起的丈夫。
朱家户变美了,游客来得多了,有住宿的民宿了,但在张继学看来还远远不够。为了将村民手里的农产品卖出去,把资源变现,进一步提高收入,朱家户组织村民参与到农产品多样化打造中,以产品精细化为前提,着手石磨豆腐、手工煎饼等特色农产品的打造,让小众产品走向大众消费。
张继学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苦干实干的精神,克服缺资金、少项目、引不来人才等困难,带领群众脱贫奔康,获得了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执着追求。
加强党建,率先垂范
从1995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张继学曾荣获“百名党员先锋”“县乡村之星”“县劳动模范”等荣誉,他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是村两委、全村村民共同的荣誉。
作为一名党员、村支书,多年来,张继学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展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号召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先行先动作表率,他恪守八项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凡事坚持原则,办事公平公正,工作生活中时时处处防微杜渐,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纪律规矩意识。他任职以来,自觉加强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严谨自律、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群众中具有良好口碑和威信。
正是因为他对纪律的坚守和率先垂范,村里的党建工作和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任支部书记、村主任以来,村里大大小小的山头都有他的脚印。我们经常开支部会、党员会,村里形成决议后,他就带领我们一起干……”说起张继学的工作方式,现任村干部杜元祥由衷说。
据了解,张继学平时都是以身作则,努力搞好村组织建设,生活中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不搞“一言堂”。坚持每周固定一天召开村两委会议,坚持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以党支部为核心,办事公开透明,不折不扣执行上级各级惠农政策,让群众明白,使群众放心;为了达到村事不出村的目地,村委会确保天天有人值班,不定期到各村小组与民谈心,及时与百姓沟通,把问题在萌芽时期化解,因此使全村近年来基本无上访事件,确保了全村健康稳定发展;对党员进行积分制考评制度,提高党员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每月召开民主议事会议和民主理财会,党员、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理财小组成员参加,对于村内事务争取做到人人有发言权,人人积极参与。
张继学就是时时刻刻把党章党规牢记在心里,始终把党风党纪挺在前面,讲纪律、守规矩,树形象、展情怀,以铁的纪律、严的作风,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谋发展,因此,群众也信任他、支持他,愿意跟着他走、愿意跟着他干。
朱家户的村民会永远记住这个名字,脱贫攻坚的历史丰碑上会永远镌刻着这个名字,脱贫致富“领头雁”——张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