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向党|山东农业大学:百年党史培根铸魂

齐点淄博 2021-04-21 19:35:55 阅读量:

2021-04-21 19:35:55

大众日报记者日前来到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刚一进门,整齐排列在大厅北侧的党史展板就映入眼帘,恰如一道红色长廊,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刚刚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陈学森教授告诉记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在学校支持下,他和学生们在位于7楼的实验室旁边建起了“红色书吧”。

学校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在坚决完成党史学习教育规定动作的同时,必须发挥好学习教育辐射带动作用,用百年党史为青年成长培根铸魂,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史故事我来讲

“山东孟良崮烈士陵园里,一座青黑色的墓碑上镌刻着‘陈若克烈士之墓’,墓中埋葬的是一位年轻的母亲,一名坚贞不屈的烈士,一位抗日救国的巾帼英雄……”校园里,李丁一在镜头前边走边讲,动情之处忍不住热泪盈眶。

李丁一是山东农大资环学院土地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来自临沂,她特地选择了在家乡广为流传的这个红色革命故事。

为引导学生继承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资环学院开展了“党史故事我来讲”系列活动,由青年师生讲述家乡的党史故事,录制视频发布在学院微信公众号,让师生在感受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奋发向前。

青年辅导员侯善民也参与到了“党史故事我来讲”活动中。来自鲁西南的他为大家讲述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杨勇将军在郓城“四战四捷”的故事。

“党史故事我来讲”,青年人讲,青年人听,吸引青年学生积极参与,成为山东农业大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师生、深入基层的有效方式。

用脚步追寻红色记忆

不久前,信息学院2019级遥感专业的孙文硕跟他的小伙伴们再一次来到井冈山茅坪,这对他来说是“故地重游”。“第一次是2020年暑假时参加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夏令营,集体到茅坪八角楼参观。”谈及为何时隔不久再次去井冈山,孙文硕告诉记者,是想通过再访井冈山的方式提醒自己,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何出发。

这是学校信息学院开展的以“观百年奋进路·学四史做新人”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鼓励青年学生打卡红色地标,拜访革命前辈,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在行走中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感悟新中国发展的艰辛历程。

在山东农业大学,丰富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正火热展开。农学院发起“奋斗青春 强农兴农”倡议,鼓励学生寒暑假走进田间地头,服务百姓生产,用奋斗诠释青春底色;食科学院注重实践思考,组织学生党员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加强对共产党史、新中国史的理解;国交学院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到中共泰安市党史教育展馆、莱芜战役纪念馆等,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爱国情怀。

用党史赋能思政“金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渠道。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山东农大进一步把党史学习教育确定为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设计课程、创新形式,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侯爱萍教授在讲《重走长征路》时,引入了“红色旅游”的实践性学习方式。“红色旅游就是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路线为主线,由学生团队模拟导游和游客,在教室内、在屏幕上、在朗诵中、在歌声里,实现重走红色路。”侯爱萍向记者解释。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伊始,学校就把思政课开进“社会大课堂”,与泰安烈士陵园、徂徕山革命纪念碑等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合作共建现场教学点,学生不仅去参观学习,还做起了志愿者、讲解员。借助已有的场馆设施,学校正在筹建“初心课堂”,用主题展览的方式,让师生在边走、边看、边听、边想中受教育。学校党委副书记朱莉告诉记者,学校已经把“中国乡村百年变迁”确定为“初心课堂”的第一课,目的就是让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回顾历史中汲取奋斗力量。

不仅是思政课,学校专业课中也融入了浓浓的党史元素。目前,学校所有的专业课都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全体教师把党的光荣历史、成功经验和创新理论融入日常教学,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所承载的思政育人功能。(大众日报记者 王桂利 通讯员 王静 李庆亮 李万佳)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