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里来了年轻人丨“80后”新农人成为主力,“智囊团”为辣椒植入科技芯

齐点淄博 2021-05-06 20:40:04 阅读量:

2021-05-06 20:40:04

“智囊团”为辣椒植入科技芯

  武城县实施科技副职团“211智库”计划,“80后”新农人成为主力

  ◆开栏的话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今年,我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助力乡村振兴;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今起,本报推出“村里来了年轻人”系列报道,探寻山东16市年轻新力量,展现乡村振兴一线生力军的奋斗故事。

  □ 本报记者 张双双

  本报通讯员 吴 华 侯新兴

  今年“五一”假期第一天,德州市武城县武城镇庄科村科技副主任辛杨并没有外出或休假,而是早早到了村里的辣椒地,查看作物长势。

  虽然在武城镇长大,但一年前辛杨第一次来庄科村时,还是迷路了:沿公路跑了许久,只看到路边成片的金黄色麦田,间或出现一片辣椒地。他不得不联系村党支部书记于子平,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热情的声音:“你可来了,把车停到辣椒地旁边,我去接你。”于子平对辛杨的到来是千盼万盼,“我们村的辣椒地,真需要懂技术的年轻人啊。”

  庄科村是个小村,共90多户村民,700亩耕地。村子距离县城不算远,东临江北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尚庄辣椒城,村里多数中青年劳动力在外务工,其他人种植便于管理的小麦、玉米,村集体没有什么收入,也没有利用好紧邻辣椒交易基地的优势。2019年,村党支部领办了桑梓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200亩土地,一开始也是种植小麦和玉米。2020年,于子平打算好好利用区位优势,种植了100亩辣椒,但发现辣椒管理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

  “种不好可就赔大了。”正当于子平犯愁的时候,辛杨来了。“在一年任期内,我要帮助村民把辣椒种好、管好、卖好。”初到村委会,他就许下了诺言。辛杨今年31岁,是武城县本土企业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椒英潮”)的基地发展部部长,2011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烟台、临沂等地的农业企业工作。2018年他回到家乡,入职武城县辣椒产业龙头企业中椒英潮。

  从去年开始,武城县实施县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科技副职团“211智库”计划,“面向全国选聘县政府科技副县长2名,科技副镇长10名,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公开选聘100名村科技副主任,搭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的乡村振兴‘智囊团’”。武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念栾介绍,县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科技副职团开展工作。

  经过严格的遴选程序,去年“五一”假期刚过,辛杨得知自己的任职村为庄科村后,便一头扎进辣椒地。“比起直接播种,育苗移栽能让辣椒产量高出20%。”“根据辣椒的生长状况要及时进行摘心、摘叶、疏花疏果、打杈。”……一年间,辛杨每周都会到庄科村两三次,辣椒成熟前的关键期更是天天待在村里,进行高产技术指导。他还组织村民开辣椒高产商讨会,带着他们去辣椒种植基础好的村庄观摩。

  去年9月,辛杨推动中椒英潮与合作社签订辣椒种植订单回收协议,每斤价格高了2毛钱。因为辣椒价格浮动较大,县里推出中国武城英潮辣椒价格指数平台,利用大数据等引导种植。

  目前,在武城县挂职的10名科技副镇长,有1名教授、3名副教授、4名博士和2名高级农艺师。100位村科技副主任中,一半以上是“80后”。“他们给乡村带来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力量。”武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星海说,“今年将进一步深化‘211智库’计划,加大年轻新农人的选聘力度,构筑新时代乡村人才聚集新高地。”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