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乡村看小康》走进乐陵谭家村:探寻一只鸡的走红
“扒鸡,鲜扒鸡啦......”
20世纪50年代,当绿皮火车经过德州时,这响亮的吆喝声就是在提醒您“该吃饭了”!。旅客闻香而动,趁着短短几分钟停车时间,下车能“抢”上一只扒鸡,你将站在这趟火车“食物链”的顶端。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时间里,南来北往的旅客带着肉香四溢的扒鸡从这里奔向全国,德州扒鸡之名也随之越来越响。跟着铁路去吃鸡,就成了当时火车旅行的打卡项目,扒鸡与火车也成了不可分割的旅行“伴侣”。
其实作为一款顶流美食,德州扒鸡的年龄可比火车大的多。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后,德州成了京都通九省的重要驿站之一。在明末清初,繁忙的运河漕运带动了当地经济。就在运河岸上、驿站门前出现了众多贩卖烧鸡的小铺。相传,有个烧鸡老板,有一天出门的时候让小伙计替他烧鸡,结果小伙计不小心睡着了,老板回来一看,烧鸡炖的早已过了火候。可没想到这时的鸡肉,骨肉分离酥烂,香气扑鼻,就这样,德州扒鸡以一种“乌龙”的方式诞生了。
然而,并不是每一只鸡都适合做扒鸡,只有华北柴鸡、鲁蒙苯鸡、芦花鸡等肉质紧实的鸡种才能成就这道美味。鸡舍里睡一觉,树林里吃点“野味儿”,再在沙土地里洗个澡,这样悠闲的生活持续150天,它们就成为了扒鸡最好的食材。
“因为它在150天的时候,是肉质口感最好的时候,如果时间再长了,这个鸡脂肪沉积量越多,口感会变得越来越油腻,如果时间短了呢,它的风味物质沉积又不够丰富。”山东德州扒鸡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占美介绍。
经过严格的体检,它们将乘车前往扒鸡工厂,150天的芦花鸡将和300余年的传统工艺来一次亲密“约会”。一只好的扒鸡, “颜值”一定要在线。双腿进肚,双翅嘴出,经过师傅的一番“修饰”,德州扒鸡如衔翎之鸭浮水,造型独特。那翅膀为什么要塞进嘴里呢?这可是有讲究的。“这样做一个是它的造型美观,再就是后期“扒”的时候不容易掉翅、掉腿。”
德州扒鸡第十代传承人崔岭娴熟的演示着“别”鸡的手艺。“‘扒’就是过油,上虎皮色,上色以后在锅里焖煮,这就叫‘扒’。比如猪蹄儿过油上色就叫扒猪蹄儿,肘子有扒肘子。”
听起来并不难,要的就是时间的等待,口味的沉淀。德州扒鸡在8个小时的“扒”制过程中,大火煮、小火焖,同时还有16味中草药,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老汤是扒鸡的灵魂,虽然历经三百年传承,它却如新生婴儿一样需要小心呵护,煮鸡、过滤、续水、煮沸,百年循环、老汤火不熄,味不改、一汤永续。如今,在更加快捷交通网络的加持下,正宗的德州扒鸡已经遍布各地,说到这儿,你们流口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