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头版聚焦:这件大事山东连抓四年,突破在前
齐点淄博 2022-01-22 10:25:15 阅读量:
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四年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挑战,山东上下定力不减、阵脚不乱,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翻开山东2021年经济成绩单,除了GDP增速、总量外,一些代表高质量发展方向的关键指标,也格外引人注目。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14.1%;“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51.2%;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72.4%的属于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重点产业领域……
一个个新亮点、新变化,刻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向着“五年取得突破”目标不断迈进的生动注脚,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经济大省矢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1月21日出版的大众日报推出本报评论员文章《有定力就会有突破——二谈开局之年的山东答卷》,解读报道《发展动能新跨越 发展质量新提升——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蓄势突破》,欢迎关注。
■本报评论员文章
有定力就会有突破
——二谈开局之年的山东答卷
□ 本报评论员
翻开山东2021年经济成绩单,除了GDP增速、总量外,一些代表高质量发展方向的关键指标,也格外引人注目。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14.1%;“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51.2%;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72.4%的属于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重点产业领域……一个个新亮点、新变化,刻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向着“五年取得突破”目标不断迈进的生动注脚,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经济大省矢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
何谓定力?定力是主攻一个城墙口的专注力,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力。过去一年,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常态化疫情防控、能源电力保供等工作挑战重重。在这样一种形势下谋发展、促转型,难度不容小觑,首先考验的就是定力。可贵的是,面对困难挑战,全省上下定力不减、阵脚不乱,始终坚持底线思维、高质量发展方向,既保存量、又做增量,最终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持续性明显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足、势头更强、成色更好。事实证明,有定力就会有突破,稳扎稳打、持之以恒,我们就能行稳致远,积小胜为大胜。
保持定力,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突破。咬定目标不放松,决不是抱守成局、被动应对、坐等观望,而是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自主创新迈上新台阶,产业链协同实现新发展;推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落地,动能转换底板全面塑强,转型发展后劲持续提升;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双招双引”,对外贸易质效双升。正是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推动新的增长点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
定力,说到底是一种洞察力,来自对形势的科学判断,来自对发展的长远考虑。今年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只要我们保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定力,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变潜在优势为现实生产力,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山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发展动能新跨越 发展质量新提升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蓄势突破
□ 本报记者 王建
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增加值占比均有提高,“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1.2%,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6.3%……刚刚公布的2021年山东经济数据显示,山东不仅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反映经济发展结构、质量、动力、活力等的指标也同样亮眼。
“2021年是新旧动能转换由‘三年初见成效’向‘五年取得突破’迈进的关键一年,亮眼数据的背后,关键在于山东持续深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徐加明认为。
发展动力越来越强
元旦假期后上班第一天,从淄博传来好消息——天辰齐翔己二腈项目即将投产。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关键原料,被视为尼龙产业的“芯片”,但国内企业长期不掌握生产技术。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依靠自主攻关,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己二腈工业化示范装置以及尼龙66产业。
如果说天辰齐翔己二腈项目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化工产业蝶变升级的代表,那么海阳东方航天港则是无中生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典型案例。“去年,东方航天港引进并开工建设了九天行歌火箭贮箱产业基地、东方空间‘引力一号’商业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中心、星河动力商业固体运载火箭创新研发制造基地三个大项目。”海阳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航天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徐文介绍,三个项目投产后,东方航天港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基地。未来,海阳将打造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于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以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为代表的“十强”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在三年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去年年初,山东紧锣密鼓制订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聚焦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突破。
32个“雁阵形”集群、49家领军企业——去年10月,省发展改革委公布2021年入库培育的“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领军企业名单,引发广泛关注。
塑强现代产业优势,很重要的是培育优良产业生态。聚焦“十强”产业,山东狠抓优势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培育,分三批组建105个“雁阵形”集群,甄选154家领军企业,集中资源,给予重点支持,并全面推行“链长制”,“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2021年,105个“雁阵形”集群规模达到5.7万亿元,154家领军企业产值突破2.1万亿元。
在一系列措施强力推动下,山东新生优势加速凝聚,传统优势夯实塑强,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劲,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4%,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1%,比2020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山东坚持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十强’产业集群加快壮大,数字赋能应用明显提速,济南起步区建设全面展开,谋划推进大科学装置、海上风电、高速铁路网、现代水网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引擎性工程,经济提档升级态势强劲,发展后劲支撑夯实塑强。”省政府副秘书长崔建海表示。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2021年,山东进出口数据表现抢眼,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5.8%,占出口总额的43.1%。“在山东的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更高的机电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其深层次原因是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山东产业结构变化和发展质量的提升。”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分析说。
新旧动能转换走过了四个年头,山东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5%,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同样在优化。以工业为例,2021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体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的行业实现快速增长,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18.5%,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7%、22.7%和73.1%。
“山东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针对性发力是直接相关的。”董彦岭说。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去年,山东确定的1600个省级重点项目中,新兴产业和补短板项目占比超过60%。不久前举行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实地观摩的潍坊、济南两市20多个项目,全部属于“十强”产业集群中的新兴产业。
“从投资看,代表产业链高端化和新兴产业的投资增势明显。”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栋说,2021年“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5.8%,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6%,高于全部投资5.6个百分点。
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
在国内重卡行业首个“黑灯工厂”——中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项目焊装车间里,209台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进行驾驶室焊接、涂胶、滚边、冲铆,174台AGV无人小车不知疲倦地进行零件配送、物料传输……这个车间主要工艺自动化率达到100%,是世界上柔性化程度最高的重卡自动化生产线。
“这个项目不是简单的生产线搬迁、复制、扩大规模,而是工艺、装备、产品、供应链等全方位的升级。”中国重汽集团工艺总监、工艺研究院院长张殿平介绍说,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6万辆重卡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577亿元,年利润22.4亿元。
新旧动能转换从“三年初见成效”向“五年取得突破”迈进,不仅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还带来了发展质量的提升。在企业层面,表现为效益大幅提升,2021年1-11月,山东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146.6亿元,增长36.3%,两年平均增长24.2%;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6.3%和21.4%。在政府层面,财政收入质量提升,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5.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与此同时,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绿色转型成效明显。过去一年,山东70个县纳入国家整县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试点,世界首个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网发电,海上风电实现“零突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升,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
“实践证明,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向路径和方式方法也是完全正确的。”徐加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