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从田野来|淄博这些区县的“三农”行动:强了农业,富了农民

齐点淄博 2022-06-10 16:24:50 阅读量:

2022-06-10 16:24:50

歌从田野来。

6月8日,由中共淄博市委网信办组织的聚焦农民增收致富网络媒体在行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在中共淄博市委网信办组织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与大众网·海报新闻、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淄博新闻网·博览新闻、中华宽带网·齐点淄博等6家网络媒体一同走入乡村深处、走进田间地头,洞察并剖析淄博“三农”增收致富的秘密,并推出《歌从田野来》系列报道。

算好小账本

稳粮又增收

是日,第一站,记者来到桓台县唐山镇的山东梨花面业有限公司,探访小麦深加工。在该公司面粉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熟练操作设备,开足马力生产面粉,一幅人机协作的火热场景正在迅速延展。

“作为集加工、研发、仓储、贸易、餐饮全产业链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梨花面业现拥有制粉生产线2条,年处理小麦30万吨,挂面生产线2条,年加工挂面3万吨,小麦仓容达7万余吨。“山东梨花面业总工程师吕春玲介绍。

优质的小麦资源,离不开高标准农田的“硬实力”。作为江北第一个“吨粮县”,桓台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数字赋能粮食生产全链条,加快“吨半粮县”建设,推动粮食绿色高效生产。

据桓台县农业农村局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主任田家良介绍,2021年桓台县被确定为山东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利用两年时间,到2023年全县所有耕地将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搭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打造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推广地埋式伸缩喷灌新型灌溉技术,配置数据采集、自动施肥等设备,‘线上+线下’齐抓共管,大田与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智能水肥一体化。” 他说。

同时,中化先正达与梨花面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小麦从“田间”到“车间”搭建“点对点”供给平台,可带动每亩耕地增加综合收益250元。

此外,创新推出“土地全托”服务模式,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起来不划算的事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由专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为农户提供设备设施和技术指导。

种种措施之下,体现了桓台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稳粮”的大前提下,算细算好农民的“小账本”,实现“粮钱双丰收”。

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

托起困难人员幸福梦

第二站,记者们来到桓台县起凤镇夏六村。

彼时,孙艳梅正在夏六村预备河道进行河道治理。

孙艳梅在夏六村公益性岗位上已工作两月之余,从4月1日开始,每天她都会来到夏六村预备河道清扫、巡视。“虽然工作量很小,但我深知责任重大。”孙艳梅说。

“公益岗位的设置,为村里解决大部门劳动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群民的积极性。”夏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希峰告诉记者。

据悉,根据马踏湖湖区的实际情况,起凤镇因地制宜安排岗位,设置沿河生态巡查员24名,每村1名,助力巡河常态化。

“人员招募之后,最重要的是管理,根据县镇统一部署,我们会每天委托村里进行考勤,下一步,还有一系列的考核工作。”起凤镇副镇长尹言太说。

孙艳梅是桓台县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的缩影。

今年以来,桓台县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念好“广、快、细、严、实”五字诀,认真细致做好人员认定、岗位开发、待遇保障和服务管理等工作,有效推动城乡低收入群体稳定提质、持续增收。

截至目前,桓台县已安置1278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1229人,城镇公益性岗位49人。

下一步,桓台县将立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现实需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面做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有效增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打造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桓台样板。

养好一头牛

走上致富路

第三站,记者来到高青县唐坊镇仉家村,在高青仉家盒马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内,仉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邵明财正在为一只只膘肥体壮的黑牛们送上新鲜美味的草料。

“在你们来的前一个小时,这里刚刚诞下一只小牛,现在都会站立了。”看着活力十足的小牛犊,邵明财洋溢着喜悦,这也是合作社第172头黑牛。

邵明财介绍,2019年,村党支部领办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流转700余亩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合作社当“店小二”负责种地,粮食收入全部归村集体,秸秆加工成天然饲草供养殖合作社使用,养殖粪污发酵后用于种植合作社使用,自给自足的内循环微产业链模式,最大化的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效益,其中黑牛养殖饲草及种植有机肥每年节省约6—8万元,土地种植收益达700元/亩。有效组织闲散劳动力。

同时,仉家村党支部2021年领办盒马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顺利并免费入驻纽澜地养殖园区进行黑牛养殖,目前养殖黑牛170余头,农户以资金入股,1万元/股,分红方式为每股500底金+收益分红,合作社收益的10%上交村集体,仅一年时间便为村集体增收约50万元。

据介绍,今年以来,高青县紧紧抓住淄博市建设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机遇,以创建国家沿黄肉牛产业集群主导县为抓手,与纽澜地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推进黑牛产业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数字化发展。

“下一步,仉家村将依托黑牛产业发展,进一步规范优化合作社运营和分红模式,盘活集体资产,用好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在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光伏项目等方面实现破题,让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邵明财说。

土地轮作增效益

四季丰收不停歇

第四站,记者来到高青县花沟镇三利村,一进入村内连排连片的西瓜映入眼帘,瓜地里一派繁忙景象,瓜农们正忙着对新鲜采摘的西瓜进行简单打包、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三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文告诉记者,三利村通过党支部领办“高青县营丘瓜果菜专业合作社”,推广“合作社+农户”模式,对村内果蔬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运营。“同时啊,我们村探索实行‘四种四收’轮作模式,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耕地亩产效益提升1.3万余元,加快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他说。

何为“四种四收”?

王文说,“四种四收”模式主要指在2月底至5月底种植西瓜,亩产10000斤,收入约10000元;6月初至9月底种植玉米,亩产1500余斤,收入约1700元;10月初12月底种植两茬耐寒高产菠菜,亩产4000余斤,收入约8000元;休橱2个月左右。

“通过农作物轮作种植,耕地亩均纯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种植户年收入可达到10万元以上,有效带动群众致富。”王文说。

同时,据他介绍,目前全村从事“四种四收”种植模式的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3%以上,衣忙时节务工人可达500余人,通过推广试行,形成了以三利村为中心,辐射周边20余个村3800余亩独具特色的种植基地。

除此之外,为更好抵御市场风险,三利村建立“1+X+N”产业联合体,即建设“1”个农产品仓储和冷链物流镇级基地,链接“X”个乡村市场,服务“N”个生产主体。

镇基地运营商通过“冷链资源智慧交易平台”,为合作社提供信息发布、仓储、分拣、周转服务,推动全镇4.6万吨果蔬从“卖当季”延伸至“卖全年”,走出一条高收益的致富新路子。


来源:大众日报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