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为何选择山东?
地理往往预设了对未来的想象,而交通则会改变对地理的预设。
7月28日,在济南召开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会议上,印发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方案(2022-2025年)》,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的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预计2035年基本建成。
这个会议的意义和影响不容小觑。甚至可以说,“示范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构筑山东发展新格局,打开人们对山东未来的想象空间。那么,什么是交通强国示范区?为何选择山东?它的未来又会怎样?强国先强“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陶渊明笔下的向往生活,但也是交通闭塞的真实写照;“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是李白口中的感慨,也曾是中国众多区域与世隔绝的现实;“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是文人心中的浪漫,也是交通阻隔的无奈。
这一切的闭塞、阻隔与无奈,随着新中国成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化作往日云烟。
如今的华夏大地上,隧道桥梁跨山过河,公路铁路纵横南北,机场港口星罗棋布,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交通运输缩短了时空距离,“不与秦塞通人烟”已成往事;
交通加速了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物流、快递畅通全国;交通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休闲度假随时可以享受“鸡犬相闻”的田园生活,兴之所至就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今天的“路”不再是单纯的陆上交通,而是海陆空各种运输方式从各自发展逐步转向互联互通、融合发展,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高铁等成为我国靓丽的名片。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交通被赋予了更为丰富而立体的内涵。
“交通强国示范区”的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架桥修路,而是涵盖新技术、新基建、新业态、新规制的全新模式,从交通大国发展为交通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海运通达全球,规模巨大、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力服务支撑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运转。
建设交通强国是发展的题中之义,而“示范区”则要起到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创造成绩、创造经验、做好示范,为交通运输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创造成绩、创造经验、做好示范,其意义和责任不可谓不重大。
强路有齐鲁
山东能够被选为全国首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在于其独特的区域条件、良好的硬件基础和雄厚的交通产业,这里几乎具备了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的全要素、全产业,而且其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在山东更具有示范作用。
01 独特的区域条件
山东毗邻渤海、黄海,地处南北交界处,东西贯通黄河流域广阔腹地,是我国东部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枢纽,省内公路、铁路、海运、内河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齐全,几乎涵盖了现在所有交通运输方式。与此同时,半岛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交通建设难度大,在融入全国交通网络中容易被边缘化。建立示范区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性问题,也正因如此,山东更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02 良好的硬件条件
山东交通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截至2021年底,山东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727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319公里,居全国第3位;山东公路通车里程28.8万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83.9公里,均居全国第3位;山东民用运输机场达到10个,居华东地区首位,形成“两枢一干七支”机场格局;通用机场达到15个;山东港口吞吐量突破15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400万标箱,分别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03 雄厚的产业支撑
交通发展离不开产业基础支撑。山东轨道交通、船舶制造、汽车制造、智能装备等产业发达,为交通产业提供可靠的产业保障。比如青岛作为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摇篮”和“高地”,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国首创干散货码头智能管控平台和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在青岛港上线运行,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日照港建成。
此外,山东重卡、智能装备等企业实力雄厚,这些将有力助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
任重而道远
山东的高速公路起步比较早,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山东高速公路完成了从0公里到2500公里的跨越,一直领跑全国。1990年全省公路已达3.9万公里,其中一、二级公路6000公里,居全国之首;已建成港口25处,各种泊位141个,港口密度为全国第一。此外,山东还首次提出“海上山东”的概念,一场跨越世纪的海洋开发潮在山东半岛风起云涌。HAISHANG SHANDONG
海上山东
为实施“海上山东”战略,山东提出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靠科技兴海,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把传统海洋产业与新兴海洋产业结合起来,建立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能源、海洋机械制造及海洋服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海洋产业体系。
1998年底,山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14公里,跃居全国第一,拥有“全国公路看山东”的美誉,第一的桂冠一直持续到2006年。进入“高铁时代”,山东交通发展势头却不如之前迅猛了。2018年,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落到了全国第8位,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的不足20%。高铁出省通道只有1条,省内高铁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在全国高铁网络快速成型时,山东高铁建设显得有些步履蹒跚。交通映射现实。这段时间也正是山东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时期,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朱利安·西蒙指出:“如果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那么它不是文化,也不是制度和心理特征,而是交通环境。”
山东在交通方面落后,有地域原因,也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周期性等原因,但更多是因为思想不够解放而错失发展时机。后来,山东意识到问题,痛定思痛,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使得山东交通在全国排名中实现赶超。2020年底,全省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110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1367公里,由2016年底的全国第13位跃居到第3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73公里,由2017年底的全国第10位跃居到第5位。短板在弥补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迄今为止,未实现地级市通高铁、航空航线开发不足、港口建设同质化等问题依然存在。而如今,“示范区”建设是山东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面临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示范区”如何建设
《实施意见》从强化互联互通、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三大方面,提出了主要任务,其中要求要持续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拓展济南、淄博、济宁、临沂、枣庄等内陆无水港物流功能,全力保障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要有效加强国际交通开放联通,加快发展中日韩陆海联运,统筹推动中亚、中欧班列扩量增效,完善国际海运航线布局,增开或加密国际全货机航线,加快国际寄递能力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优化“门到门”物流服务网络;要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支持青岛港建设“中国氢港”,加强内河船舶防污染实时动态监管。
《实施意见》切中山东交通发展的要害,毫无疑问,山东的交通事业发展将登上新的发展阶段,助推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同时,这一过程也面临着无数困难和挑战,科学规划、资金支持、有效运营、科技创新等每个环节都需要高度智慧支撑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我们相信,在建设交通强国的“山东答卷”上,山东人一定能够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齐心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