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

齐点淄博 2023-01-07 12:18:47 阅读量:

2023-01-07 12:18:47

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

□ 本报记者 陈晓婉 张文婷 方 垒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系统推动美丽山东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省以更大力度推进美丽山东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2年前11个月,全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8.1%;全省153个国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同比改善10.5个百分点,齐鲁大地展现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景象。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走稳“双碳”之路

1月3日,诸城市昌城镇福胜村,村民屋顶的光伏面板在暖阳下熠熠生辉。“我们不用掏一分钱,每年每户还可以收取2000元的屋顶租金,相当于2亩地的收入,给我们额外增添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收入。”福胜村村民邵建国告诉记者。

铺展在眼前的,是福胜村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这是潍坊市整村分布式光伏开发规模最大的项目。”国网诸城市供电公司双示范建设办公室人员宋超告诉记者。诸城市作为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之一,目前已建成并网光伏项目42.46万千瓦,年发绿电约5.22亿千瓦时,每年折合节约标煤16.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4.1万吨。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领域是减污降碳的主战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2022年前三季度,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37.7%,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稳居全国首位,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绿色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加力提效。要加快促进数字化绿色化,纵深推进数字赋能,强力推进绿色转型。

一直以来,纺织染整行业是污水排放大户。“为了摘掉高污染、高耗能的帽子,近年来即发集团开展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产业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历经八年时间相继攻克了工艺技术、染料、装备及关键部件等核心技术难题。”即发集团董事长杨为东说。2021年,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产业化示范线正式启动,实现了印染废水零排放。秸秆、虾蟹壳、再生原料制作的纤维等,都成为即发纺织新材料的来源,改变着纺织企业的生产方式。

当前,我省正加快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持续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投入“四个结构”,推动产业结构提档跃升、能源结构清洁低碳、交通运输结构绿色高效、农业投入结构减量增效。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窗外冷风呼啸,屋里暖意融融。近日,记者来到海阳市亚沙村小区居民孙玲玲家中,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达到了28摄氏度。“不光是温度高,我们这里供热用的是清洁热,既暖和又环保。”孙玲玲说。

环保的秘诀,就在山东核电有限公司。“通过抽取核电机组一部分已发过电的蒸汽作为热源,经过换热器进行多级换热,最后通过市政供热主干网输送到城区居民的家中。”山东核电有限公司设计管理处工程师李超说。自2019年实施核能供暖以来,海阳累计减少原煤消耗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同比核能供热前,供暖季空气中PM2.5下降了16%,天气优良率上升了17%。

环境就是民生。即便是隆冬时节,小清河中依旧寻得见“寻鱼人”的身影。去年3月,小清河济南段首次发现了大量中华鳑鲏种群。“时隔60多年小清河再次发现中华鳑鲏这一种群。”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计珍说,“这是小清河济南段水生态改善、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有力证明。”

2022年以来,我省坚持深入落实蓝天、碧水、净土三个作战方案,全力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1月—11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8.1%;全省153个国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79.1%,同比改善10.5个百分点。去年11月,南四湖流域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36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历史上首次达到100%。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2年,我省严把生态环境质量关,创新监管模式、精简审批流程、提升执法效能,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优势释放绿色动能

冬日暖阳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亩柽柳林身披“金甲”。记者跟随黄河河口管理局黄河故道处副主任、刁口河生态补水总调度刘印才,巡视黄河故道刁口河备用入海流路至入海口一段,但见天鹅、大雁、野鸭等候鸟成群结队,焕发着勃勃生机。

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短,土地盐碱,生态环境脆弱,对这里的生态进行修复,补水是关键。2022年,我省累计向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1.9亿立方米,较2010—2020年年均补水量增加了3倍多。“通过持续多年生态补水,黄河现行流路两岸共恢复退化湿地面积29.5万亩,增加水面面积7.5万亩,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山东黄河河务局水调处副处长彭程说。

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我省落地落实,加快构筑黄河安澜屏障、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全面建设黄河下游生态廊道、积极打造沿黄高质量发展标杆,这既是我省的责任,也是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数量稳居全国前列。

2022年,我省还创新性将生态质量指数(EQI)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考核体系,实行生态质量、环境质量和经济质量同考核。我省首次对外公布山东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研究情况,为生态产品价值变现奠定基础;印发《山东省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陆地生态系统(试行)》,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计量支撑。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握好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在齐鲁大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来源:大众日报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