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共振联动发展,奏响黄河“协奏曲”
□ 本报记者 陈晓婉 常青
鸟瞰济郑高铁长清黄河特大桥,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塔身静立在湍急的黄河水中,颇为壮观。打通由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的“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济南至郑州高铁山东段正在加速建设,计划年内具备开通运营条件。正式开通运营后,济南至郑州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一个半小时,中原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之间将构建起快速客运通道。
一条母亲河串起沿黄九省区。山东是经济大省、开放大省,作为黄河流域唯一的出海口,山东区位优势显著,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殷殷嘱托,山东主动担当、狠抓落实,与沿黄省区同频共振联动发展,携手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调联动、生态联防共治,共同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奏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互联互通,畅通沿黄达海大通道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为面向全流域的系统工程,横跨九省区130余万平方公里,山东作为唯一沿黄达海省份,具有明显区位优势。“要真正发挥好这一优势,关键一点是构建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新格局,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便捷流动,使山东作为经济大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彰显。”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贯昌奉代表说。
近年来,山东推进济南至郑州、菏泽至兰考等沿黄高速铁路建设,鲁南高铁菏泽至庄寨段已于2021年底建成通车,鲁南高铁西向出省通道正加快打通。截至2022年底,国铁济南局营业里程达到6547.9公里,其中高铁2468.1公里,山东省高铁里程跃居全国前列。
“我们还突出日照港和瓦日、新菏兖日‘一港双通道’比较优势,推动瓦日铁路成为黄河流域重要出海通道,助推沿黄省份携手向海图强。”贯昌奉表示,国铁济南局与山东省港口集团已成立海铁联运工作专班,目前开行海铁联运班列线路78条,覆盖山东全省,辐射宁夏、山西、河南等沿黄省份。
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对沿黄内陆地区打通出海通道、沿海城市拓宽经济腹地具有深远意义。“无论是航线数量、密度,还是服务质量,山东都是我们的首选。”河南省驻马店市福源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保华感受到了实在的便利。通过山东港口多式联运“一单制”新模式,企业降低综合运输成本近30%。
物流互通,机遇共享。近年来中欧班列(齐鲁号)正为沿黄省区交流协作、统筹推进陆海联动搭建新平台。山东高速齐鲁号欧亚班列运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胥猛介绍,山东的“齐鲁号”与陕西省“长安号”、河南省“中豫号”等中欧班列,形成了协同联动、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共同构筑起辐射黄河流域、东连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中欧班列推出的供应链专列、跨境电商专列、冷链专列等特色班列,为黄河流域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帮助企业稳定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中欧班列的协同发展力度,促进与西安、郑州等地的高效衔接,促进枢纽联动、产业融合、产业集聚,构建黄河流域中欧班列生态圈。”胥猛说。
立足拥有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海上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这一优势,山东构建起沿黄达海大物流大网络大枢纽,山东港口集团在黄河流域完成布局建设31个内陆港,真正把山东出海口搬到内陆省区“家门口”。山东还搭建起黄河流域多式联运物流服务平台,推出多式联运“一单制”新模式,在西安、郑州、洛阳等地复制推广,彻底解决了内陆进出口企业“调箱难、用箱贵、效率低”等难题,降低境内综合运输成本超过20%。2022年山东港口青岛港海铁联运箱量完成190万标箱,连续8年位居全国沿海港口之首,越来越多的沿黄省份企业,选择山东搭建的高速物流通道出海。
产业联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黄河横贯我国东西,穿越的九省区都有很鲜明的农业特色。沿黄各省份之间优势互补、产业联动,能有效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卫东代表说。
五征集团是中国机械工业重点骨干企业,通过发挥自身在产业、产品和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大量高适应性、高可靠性的运输机械和现代农业装备,为沿黄流域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绿色、高效、低耗的系统解决方案。“我们在甘肃、青海等地相继成立了多家饲草公司,实施订单农业,助力农民增收,带动当地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牧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链式发展的新路子。”姜卫东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机械化、数字化等在农业生产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等领域的应用,为沿黄地区乡村振兴、民生改善贡献力量。
山东是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之一,山东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稳步走在全国第一方阵,这其中,海尔卡奥斯连续4年位列国家级“双跨”平台榜首。在陕西,海尔卡奥斯赋能陕西伟志服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使其具备了年产6万套个性化定制服装的能力,生产效率提高了25%,逐步实现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变。
“海尔卡奥斯一直在积极布局黄河流域,探索包括‘工业互联网+化工园区’等在内的赋能新路径,下一步将持续面向黄河流域9个省区优势产业,提升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创新机制,为黄河流域优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数字化动力。”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代表说。
烟台经开区与河南濮阳经开区、邹平经开区与河南红旗渠经开区、东营经开区与甘肃兰州经开区分别签订合作协议……从企业到城市,山东坚持产业协调联动,把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建立省级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库,2022年谋划实施了350个、完成投资2194亿元的重点项目,今年将谋划实施300个总投资超过7000亿元的重点项目。
如今借力自贸试验区,沿黄“朋友圈”有了新的合作平台。去年8月,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在济南正式启动,山东等4省自贸试验区的12个片区管委会和山西等5省(自治区)15个经济功能区管委会加入联盟,构建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共建共享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联盟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各项目合作方加强合作协同。比如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与德阳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合作,上线以仓单质押融资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德阳润德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交易量1209.6吨,交易额1324万元。”山东省商务厅规划指导处处长马翎介绍。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下一步山东将继续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平台型龙头企业和园区为依托,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新模式,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机制,推动建设“双向飞地”“共管园区”,共同打造黄河流域产业发展高地。
联防共治,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
黄河宁,天下平。作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牵一发而动全身。2021年4月,山东、河南两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搭建起黄河流域省际政府间首个“权责对等、共建共享”的协作保护机制。“这项机制对于黄河最下游两省共同推动黄河干流水质稳中向好、维护渤海湾生态系统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省生态环境厅财务管理处处长邵长城说。
去年,山东拨付河南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但这场备受关注的治黄“对赌”,没有输家。“2022年黄河干流山东段6个国控断面年均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水平,实现了黄河干流入鲁水质安全有效保障、省内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河口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不断提升。”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郭琦介绍。
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山东推进黄河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全面建成黄河河道标准化堤防,同时打造沿黄生态廊道,统筹沿黄重点区域生态治理。“沿黄生态廊道的建设管理,要坚持‘防洪为本,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依法依规’的原则,凝聚起沿黄城市的强大合力。”山东黄河河务局建管处副处长刘丕建说。
如今,黄河流域山东段绿化总面积达21.6万亩,初步形成了一条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黄河生态绿色廊道。济南泺口险工、高青刘春家险工安澜湾等一批改造提升工程,不仅实现了防洪安全,还成为远近游客感受黄河生态、体验黄河文化的打卡地。
“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主力军,不仅要着眼于省内,还要放眼省外,服务全流域生态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国红委员说。生态环保板块是华鲁集团的三大主业之一,近年来华鲁集团深耕黄河流域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目前,业务范围从山东覆盖到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等沿黄省区。
华鲁集团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的吴忠古城湾人工湿地,是吴忠当地最大的人工湿地。“经过湿地净化后的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有效改善了黄河流域吴忠段生态环境。”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副科长周紫娟说。
生态优先,综合治理。沿黄省份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明显。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