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 大地为鉴——纪念“百姓书记”王伯祥
赤子之心 大地为鉴
——纪念“百姓书记”王伯祥
崔永刚
3月13日,惊闻噩耗,我们敬重的王伯祥书记因病医治无效,走了。
这个被百万寿光人民称为“百姓书记”的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嘱托,是在医院病床上耗尽气力写下的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弥留之际,王伯祥吃力地写下了最后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央广网发 王伯祥长子王华龙供图)
深感痛惜之时,与伯祥书记交往的一个个场景,不禁涌上心头,汇成了一条思念的长河。
王伯祥是1986年4月到1991年8月担任寿光县委书记的。那时,我在寿光北部的山东羊口盐场党委宣传部工作,耳闻目睹了王伯祥书记带领寿光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一段段传奇经历,对他仰慕已久,敬佩不已。
2009年11月,已经离任寿光十八年的王伯祥,作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我当时是大众日报社记者,有机会与杨国胜、逄春阶、姜国乐、单体敏等报社同事,一起深入寿光城乡,采访报道了王伯祥的先进事迹,在《大众日报》和《农村大众》连续刊发了《把根深深扎在这片沃土中》《迎难而上拔“穷根”》《让工业这只“翅膀”硬起来》《最好的标杆》等4篇系列报道,全面、完整、深入地宣传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的感人事迹。随后,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山东省委等联合主办王伯祥先进事迹报告会,我有幸作为新闻界代表,成为王伯祥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2009年12月31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我和张桂昌、王守福、李锡福、刘永辉等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宣讲了王伯祥的先进事迹,并与王伯祥书记一起,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王伯祥“改革先锋”称号,获评“打造寿光蔬菜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典型代表”;2019年9月,王伯祥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期间,或在寿光,或在济南,我又与伯祥书记多次因缘相聚,多次采访交谈。
抚今忆昔,心潮起伏。一位县委书记都已经离任寿光30多年了,为什么老百姓还对他念念不忘?这几天,在怀念伯祥书记的日夜里,我不禁探寻着,思索着,追问着。
1986年,王伯祥(左二)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交谈(央广网发 资料图)
当年在寿光采访伯祥书记事迹时,从寿南到寿北,我们穿行在蔬菜大棚,置身于棉田、虾池、盐场,走进一座座现代化企业;我们一次次访谈,一次次翻阅历史文件和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一点点还原着王伯祥“战天斗地”的奋斗足迹。我还跟随伯祥书记回到他阔别已久的寿光村庄,听说老书记回来了,乡亲们扶老携幼出来迎接他,他们像亲人一样忘情拥抱,热泪长流。采访时,我无时无刻不被感动着,脑海中再现着他任职寿光时那一段感天动地、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眼前闪动着今日寿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景象,不禁感叹:王伯祥做过的事,是写在寿光人民心中经久传诵的无字书;王伯祥走过的路,是铺在寿光大地上高质量发展的无字碑。
作为一名记者,我内心在追问:能够创造这样政绩的王伯祥,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寿光的老百姓这样描述他:他走进人群中普普通通,你走进他心里,会发现他与众不同。
1988年,王伯祥(左二)到寿光造纸厂车间调研(央广网发 资料图)
有人说,他是一个敢于打破常规的人。1987年,王伯祥发动“工业革命”,对全县52个重点企业的厂长进行测评,分四个等级,除优秀者外,其他全部调整,然后在全县范围内海选企业负责人;1988年1月,寿光县委大张旗鼓公开考选8名副科级干部,这在当时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在那个年代,县里的干部工资一般每月几十元,县委书记才坐一辆破吉普,但是为了留住从东北引进的蔬菜技术人才韩永山,王伯祥却大胆拍板,给韩永山配备一辆崭新吉普车、挂寿光1号车牌,重奖8万元和一套县城最好的住房,全家四口从东北迁到寿光,全部“农转非”。此事一出,满城风雨,告状信惊动了潍坊市委,还引来了调查组。多年以后,已经富起来的寿光人认识到伯祥书记目光的长远,留下了一个韩永山,就是留下了一把金钥匙,种下了一棵摇钱树。其实,当年支撑寿光快速崛起的几个大手笔,像市场培育、绿色革命、工业启航、寿北开发等,都是破常规之举。王伯祥的一次次打破常规,看似不合规矩,实则符合规律,正是他的一次次打破常规,才带来了寿光发展的新思路,才带来了寿光跨越式发展的新成就!
有人说,他是个“较真”到不顾得失的人。王伯祥容不得半点虚假。他刚上任时,寿光县林木覆盖率在潍坊12个县市区排倒数第一,常挨批评。好多人说:寿北是盐碱地,绿化面积少,情有可原,应该按寿南标准报数字,这不算造假。王伯祥态度鲜明:这是投机取巧,和造假没有什么两样。他带领全县干了一年,林木覆盖率离潍坊市标准还差零点五个百分点,结果又一次受到了批评。下边有人埋怨:少报了零点五个百分点,影响了整个寿光的形象。王伯祥回答:“说实话影响什么形象?说假话才影响形象!”全县继续埋头苦干,所有农田林网化,全部河堤绿化,全县林木覆盖率终于超过了标准,潍坊市林业现场会在寿光召开了,与会人员感叹:寿光下的是真功夫,绿化先进县,得之不易,名不虚传。王伯祥就是这样真干事、干真事,不搞数字政绩,一次次“较真”,较出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他才做出了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有人说,他是个对自己苛刻到难以理解的人。寿光的干部都知道伯祥书记从不收礼,亲戚朋友也不例外。有一天,他的一个老同学来看他,随手拎了一袋儿绿豆,他硬是让人家又拎了回去。1987年,王伯祥的老伴从县百货公司按批发价买了一台电冰箱,他知道后,硬是让老伴又补上了500元的差价款。老父亲误听传言,以为他受贿,对他发了火。在一次县委常委会上,王伯祥说到这件事,泪流满面,常委会上一时静默。任职五年多,王伯祥没有利用职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他说:“为一个人办事,只是他个人得益。我坚持了原则,事业发展了,大家都受益,将来亲友们也会理解我。”王伯祥近乎苛刻的廉洁,看似不通情,实则都通理,就是为了树立一种导向,让大家把心思全部用在干事上。
1988年,王伯祥(左三)深入寿光北部盐田(央广网发 资料图)
王伯祥任职寿光县委书记五年半,组织发动了寿光发展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一是推进蔬菜产业化,引发了全国的“绿色革命”;二是决战寿北,一举改变了寿光经济的“半身不遂”;三是掀起了“工业革命”,打造了寿光“工业航母”。“三大战役”,让一个原本贫穷落后的寿光迅速崛起,把政绩实实在在地刻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在为民、务实、苦干、清廉方面,他常说的四句话,掷地有声——第一句是:“共产党的官是百姓的官,百姓的官就得时刻想着老百姓!”第二句是:“干大事就得吃大苦,急难险重的活儿,一把手必须靠上去!”第三句是:“我们干什么事,都是给多数人干的,不是给少数人看的!”第四句是:“一个干部要想做大事,就得有号召力,有号召力就得自身干净!”——这不寻常的四句话,至今在寿光大地上回响流传,为后来者树起了当官做人的“金质标杆”。
1989年,王伯祥(右二)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调研(央广网发 资料图)
面对王伯祥的不寻常,我不禁探问: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他当年的工作手记上,写有这样一段话:“牢记自己是寿光的县委书记,是党的形象在寿光的体现;牢记自己是寿光人民的儿子,要报答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情。”王伯祥对县委书记这个岗位看得很重,他说:“县委书记这个舞台很大,组织把我放到这个位置上,就给了我干事的机会,全县100多万人眼巴巴地看着我!”他深知县委书记一手托着党的形象,一手托着百姓的期望,他当官就是为了做事,为民造福、为党增光。五年半的任期里,他之所以一次次“打破常规”,一次次“较真”“苛刻”,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强大力量,是因为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始终同他的大地母亲——人民血肉相连,他把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利益观,深深扎根在沃土里;是因为他牢记“人民至上”的神圣使命,始终深怀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
退休以后,有一天,王伯祥领着老伴再回寿光北大洼,他指着那一片片棉田、一方方虾池、一座座盐山说:“那些年,你不是问我为什么豁上性命也要整治北大洼吗?就是为了这个啊。”老伴听后流下了泪水,把他的手攥得更紧了。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啊!一个人面对曾经努力拼搏、倾注全部心血建成的富民工程,传诸后世、惠泽百姓,那种快乐和满足,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赤子之心,大地为鉴;公仆之心,大海作证(央广网发 资料图)
王伯祥,这样一位县委书记:30多年前,他把百姓捧在心上,百姓拥戴他在台上;30多年后,他把背影留给百姓,百姓把他永记心中!
赤子之心,大地为鉴。斯人已逝,风范永存!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