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深蓝,山东聚力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
编者按:山东拥有占全国1/6的大陆海岸线,帆船之都青岛、人间仙境烟台、新兴海滨城市日照以及“千里山海自在游”的威海,构成了中国东部唯一的海滨城市群。漫步仙境海岸,在“沿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中,感受岛、滩、港的千姿百态以及山、海、城的共生共融。
3500多公里绵长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海洋资源丰富指数全国居首……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山东“蓝色产业”正加速崛起,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底色。
加速蓝色崛起,科技创新始终是第一动力。2022年,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跃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蓝鲸1号”“深海1号”“耕海1号”“国信1号”等“山东造”国之重器乘风破浪组团出海;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装备制造三大制造基地交相辉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海洋交通运输等六个产业增加值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这些成果是山东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的表现。
目前,山东拥有一支全国数量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全职住鲁海洋界院士20人,占全国33%,全国排名第一;在山东入选的海洋领域国家“杰青”达43名,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在全国走在前列,崂山实验室获批建设,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截至今年1月,山东省共集聚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近50家“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
《202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49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6,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8%,对全省经济和全国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9.7%和18.7%,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位。这些数据是山东海洋经济强劲恢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有力证明。
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山东始终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开展了渤海攻坚、海洋生态修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等工作,整治修复海岸线461公里、滨海湿地9075公顷。同时,加强海洋灾害治理,2022年浒苔最大覆盖面积是历史最小年份,同比减少了92.2%。持续不断的努力换来的是全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优良水质比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海洋生物多样性稳中有升。
山东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积极构建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洋。例如,在威海利用大叶藻打造海藻床,不仅修复了海洋生态,为海洋牧场中的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还引来了大天鹅,营造出了新的旅游打卡地,发展了当地的海洋旅游业。
此外,蓝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海洋生态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22年12月,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在烟台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成功落地。2022年以来,长岛统筹谋划推进“双碳”产业发展,推动海域使用权、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等依法依规碳汇交易、抵押和贷款,先后发放山东首笔“海洋牧场物联网贷”、烟台市首笔“海洋碳汇贷”等绿色贷款1.94亿元。
拥抱海洋,以无比宽阔的视野,走高水平开放之路;保护海洋,以无比坚定的决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乘着海洋强国建设的东风,山东聚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优美、海洋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海洋强省。扬帆满舵,逐梦深蓝,山东可持续蓝色经济未来可期!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